儿童管状型肠重复畸形伴肠旋转不良1例
2020-07-23王慧贤
王慧贤
(天津市儿童医院医学影像科,天津 300074)
患儿男,9岁,出生后间断腹胀,经对症治疗后可缓解;曾接受“主动脉离断修复术”;近2周腹胀加重伴腹痛。查体:营养不良,腹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立位腹部平片见中腹部肠管充气扩张,伴宽大气液平面,部分结肠内见气粪影,考虑不完全性肠梗阻。腹部CT见肠管不均匀扩张、积气积液,增强后腹部血管未见异常强化(图1A),诊断:腹部肠管局部扩张,建议进一步检查。消化道钡餐造影见空肠全部位于右腹部(图1B),肠管扩张并冗长、纡曲,末端达盆腔,部分重复肠管呈收缩状态,空回肠内钡剂已基本排空,回盲部位于上腹偏左;结肠聚集于中腹部,扩张肠管频繁蠕动,黏膜紊乱,钡剂排空延迟(图1C),考虑管状型肠重复畸形伴肠旋转不良。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全部小肠位于右侧腹部,结肠位于左侧腹部,十二指肠及空肠被膜状粘连,距蔡氏韧带80 cm处肠重复畸形长约120 cm,远端盲端,行Ladd术及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病理:光镜下见肠壁全层散在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符合肠重复畸形继发感染(图1D)。
图1 管状型肠重复畸形伴肠旋转不良 A.腹部冠状位增强CT; B、C.消化道造影; D.病理图(HE,×100)
讨论肠重复畸形为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多见于回肠,分为囊肿型及管状型,后者少见;畸形肠管通常附着于肠管系膜侧,结构与相邻正常肠管相同,能分泌黏液及蠕动,临床表现取决于畸形部位、程度和类型,由于内含异位胃黏膜及胰腺组织,早期即可腐蚀肠黏膜而致消化道出血。囊肿型导致肠梗阻概率较高,而管状型病程隐匿、迁延,不易致急腹症。本病常合并椎体畸形和泌尿生殖系统畸形,也可合并心脏畸形、内脏转位、肠闭锁、肛门闭锁、脐膨出及肠旋转不良等。
超声评估囊肿型肠重复畸形敏感度较高,囊内容物多为均匀低回声,囊壁呈“强-弱-强”3层肠壁结构;CT表现为肠管系膜侧与肠管关系密切的球形或管形结构,增强后见肠系膜动脉分支供血;管状型肠管与主肠管间多有肌性隔膜,呈双管状走行,通常不与邻近肠管相通。本例十二指肠空肠交界点位于右上腹部,空肠全部位于右腹部,提示肠旋转不良;重复肠管一端与主肠管相通,另一端为盲端,共壁部分短,游离部分长,故反复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症状。消化道钡餐造影可动态显示重复肠管蠕动、对比剂排空情况及是否伴其他消化道畸形,有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