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老旧住宅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2020-07-22姜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城市景观

姜雪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的发展速度加快,导致新城区崛起并迅速覆盖了老城区,市中心随着工业发展、经济发展,再到现在的信息发展,而不断改变。昔日的城区逐渐没落,被新的市中心所替代,老城区要么被新城区所包围,要么被取而代之。文章以长春市南关区全安广场社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现状的实地调研与分析,挖掘老旧住宅区潜在的发展价值,为城市老旧住宅区的景观改造设计提供合理性建议,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推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老旧住宅区;景观

一、研究背景

1949年以来,我国一直处在住宅大量建设阶段,其中人们的居住环境、住宅面积和质量的提高,多种样式的空间及建筑形式出现,都受社会背景及经济条件的影响。但早期的建筑形式和住宅设计只局限于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并没有把未来发展作为规划设计中的一部分。目前,对于老旧住宅大多采用拆除重建的方式,导致出现大量建筑垃圾,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产生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如今,人们对住宅改造的研究远远少于对很多其他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研究,而从住宅的功能性、建筑密度和人们日常生活接触度来说,相较于建筑研究性更大,因此有必要深入地分析并研究如何进行住宅改造设计。

二、概念阐述

俞孔坚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对景观的改造,应以其当前现状为基础,建筑规划在满足其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其景观设计的本质,从而设计出人性化的人居环境。就建筑、规划、可持续研究设计而言,景观设计的深层意义在于对关乎社会民生的居住空间的设计,也是对在这个居住场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土地间的关系相结合起来的社区的设计,即景观的本质含义是社区的概念。

三、以长春市南关区全安广场社区为例对老旧住宅区景观现状进行研究

(一)区位概况

全安广场社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社区北起吉林大路,南至东岭街,东起滨河路,西至大经路,亚泰大街由南到北贯穿了整个社区,交通便利,周边基础设施齐全。项目研究的范围主要是针对全安批发二期小区、中环17B小区、全安二期小区、伊通家园小区、中环小区、超高压小区、城开小区等七个社区进行的。

(二)长春市南关区全安广场老旧住宅区景观存在的问题

1.建筑本体环境残损及基本功能缺失

老旧住宅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建造,外立面墙体以涂料为饰面,这些住宅区因为年久失修,又常年受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部分外墙体表皮脱落、污损、开裂、雨水渗透现象常见。

住区绿化环境现状不佳,绿地占用以及废弃现象十分突出,绿化环境质量较差,呈现单调乏味的零散布局,缺乏公共景观,人和绿地交流少。受建筑密度较大,可供安排的公共绿地空间狭小。老旧住宅建造受社会背景影响,建筑布局使整体空间形态趋向简单化,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缺少共有领域,缺少较为集中的公共空间为住户提供共享交流的场地。

2.基础条件不健全

老旧住宅区没有合理的排水系统,每逢雨季,区内排水系统老化淤积使老旧住宅区内形成大面积水涝;区内仅有少量的公共照明设施,裸露的电线附在建筑表面;娱乐设施不足;路面破损严重;停车泊位数量较少,乱停乱放现象严重,给居民出行与整体居住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大量临时违章建筑和底商,成为小区景观视线上的“毒瘤”,缺乏同城市肌理的连接。

3.人文关怀缺失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老旧住宅的建造多以青年为主体,缺乏与现代媲美的设计感,缺少对特殊人群的关怀。与现代的新造住宅区相比,其缺少儿童及老年人活动的娱乐场所,缺少针对特殊人群的无障碍通道的设计及基础设施。

(三)长春市南关区全安广场老旧住宅区景观出现问题的原因

1.社会背景的产物

长春市南关区全安广场老旧住宅区建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是长春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历史产物,这个时期的城市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区地理位置优良,但年代久远,设施老化,想要拆除重建的成本过高且时效过长,便演化为了长春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的“鸡肋”,迫切需要进行更新改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结构、阶层、生活方式的更换,城市文化风貌及居民的价值观都在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城市中老旧住宅区更新变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精神文明的发展

城市的快速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人们开始向往自然景观优美的乡村和恬静宜人的生活状态,人们开始从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转为更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受历史背景影响,其建筑空间结构虽在一定时期内滿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但与现在的住宅空间及基础设施条件相比,相差甚远,原有的设计理念无法满足当代人的住宅需求。其住宅区空间内外部的景观形态较少,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及日常生活的交流互动。在此环境下,人们对于景观环境缺少归属感。

3.管理的缺失

在住宅区的管理方面,物业的管理缺失使其朝着自营式发展。空间布局设计及管理的缺失,导致绿化面积缩小,居民自主将绿化占用改造成“自家菜园”现象严重,原有少量植被被破坏,对植被无修剪管理,严重影响居民的采光和通风。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长春市南关区全安广场老旧住宅区整体空间的功能性不强。

四、长春市南关区全安广场老旧住宅区

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以建筑本体、基本功能、基础条件、人文这四部分为脉络嫁接整个环境形态的灵魂,连接整个城市景观,加强同城市环境的联系,具体表现为外围改造、景观设计的改造、筑造共享空间、基础条件改进、体现人文关怀等五种改造设计策略来完善老旧住宅区的更新。

(一)外围改造

老旧住宅区的外围护结构是住宅建筑外部形象美观的基础。随着节能环保的理念的日益成熟,在对建筑外貌进行修缮改造的同时,应以节能环保为基础,以建筑节能为标准,利用可持续性理念将技术及旧房改造所面临的问题相结合。将墙体外保温设计融入其中,不改变其外部结构,改造过程中可对附属构件进行色彩及装饰物的添加及处理,从而使其更具层次性、丰富性并刺激居民感观。其中对于特色的建筑形式要给予保留,在改造的过程中保留其文化特色。

(二)景观设计的改造

建筑结构对于小区改造具有局限性,在改造过程中,以居民居住需求为主体,与周边环境再生相结合,多方位考虑,提高整体绿化面积,使景观与空间相互交融。其中大部分老旧住宅小区基础条件有限,景观绿地面积本来就少,必须合理利用现有的空间,最大程度地进行景观绿化改造。同时在改造过程中,注意梳理软硬质景观的层次结构,在植被种植上避免大块面的草皮种植,要保护原始遗留树种,尽可能使用本地区树种。

(三)筑造共享空间

共享空间的创建能丰富社区生活,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丰富社区风貌,增加社区社群活动,对于整体住区的生存与再生也有很大作用。

将住区围合形成共有空间,并对其进行景观的营造,通过裙楼组织人流线,形成半公共空间,而人流路线及景观小品在半公共空间中又起到分割的作用,形成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整体空间。共享空间不仅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沟通交流的场所,也使人与自然相融合。

(四)基础条件改进

对住宅区排水系统进行维修,避免区内形成大面积淤积水涝现象,可利用雨污分流装置对水资源再利用;增加住宅区照明设施,对人流通道入口处及视觉盲区进行整体规划排布,按强弱电把裸露在室外的电线进行地下埋设;在不破坏区内植被生长的前提下增加停车泊位,可结合周边相邻建筑进行综合管理,早晚停车进行合理安排统计,使其交错停放,减少乱停乱放的现象产生;住区内对商业空间的建设是必需的,要在小区范围内完善商业配置,使店面店招趋向统一的形式,既满足居民购物需求又使建筑外貌更显整体性。

(五)体现人文关怀

针对老旧住宅区的改造应满足居民需要,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理解人在空间行动中的特殊心理活動,其中要重视特殊人群的需要,丰富社区内服务设施,设置无障碍通道,为每个公共空间设置特殊座椅,通过细节体现老旧住宅区的人文关怀。

五、结语

长春市老旧住宅区不仅现有存量巨大,而且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由于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居民人口向新城区搬迁导致老城区人口数量减少,老龄化现象严重。长春市住宅区建造时间早,虽然使用年限未到,但住宅区功能相对老化,居民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环境。因此,老旧住宅区景观改造设计能够延长老旧住宅区的使用寿命,提高住宅使用效率,为城市老旧住宅区提供环境升级的机会,不仅创造舒适、休闲、宜人以及各项功能齐全的景观环境,使居民的居住品质得到提升,也能够保留老一辈人们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文脉。

参考文献:

[1]刘鸿儒.实施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6(8).

[2]张琳.低冲击视角下的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4.

[3]刘丽娜.旧居住小区改造的必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2).

作者单位: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再看三峡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