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
2020-07-22左艳新
左艳新
不知从何时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说:“中国的无数家长正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他们对此却浑然不觉或无能为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37分,比美国、意大利、瑞士的同龄人每天要少睡四五十分钟。在高中階段,这个差距扩大到一小时以上。许多家长在分数和考试面前,甚至可以无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只有当孩子失去身体或心理健康后,家长才会痛苦万分地反省。其实在孩子的健康和分数之间,他们最需要的是前者。
曾有媒体报道,南京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生,考了44种证书。在北京,一些小升初学生的推荐材料厚达100多页,各种获奖证书、证明更是五花八门。这真是好的教育吗?这真能够帮助孩子成才吗?教育界著名的“第十名现象”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离开学校十年、二十年以后再回头看,当年班级里的学习尖子、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往往表现平平,而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有所成就的,反而更多的是那些成绩在班上中等偏上和不太受教师“待见”的学生。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学习尖子为了在学校保持优秀,透支了过多的精力,没有时间和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兴趣等。而走上社会以后,真正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并不是你中小学时的考试成绩,而是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保持他们的身体健康、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考试分数更为重要。
但是,我们的家长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的后面,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们的起跑线不断前移,从原来的高考提前至中考,再提前到“小升初”“幼升小”,连幼儿园都要留家庭作业了。许多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就不停地上各种培训班。中国人喜欢讲少年早慧,自古英雄出少年。而美国正好相反,都是笨孩子的故事,不管是爱迪生、爱因斯坦还是林肯,这些成就事业的大人物没有一个是少年早慧的。他们的经历表明:历经磨难大器晚成,这是大多数人成长的规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少年早慧。在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对于早慧儿童和超常教育、天才教育倾注了太多的热情,也犯下了太多的错误。
“妈妈,你为什么要生我出来啊?”“妈妈,你为什么不问我愿不愿意啊?”“妈妈,每天都是吃饭做作业,生活这么无聊啊?”……儿子一连串的问题,令妈妈彻夜无眠:“从出生到现在,儿子整天面对的最多的人就是我,但我充当的不是一个让他快乐的人。我究竟给了他多少自由?”这个帖子引起了众多妈妈的共鸣。可以说,这个孩子没有体会到生命的快乐,他觉得生活和成长一点意思也没有。
其实很多国家都在为孩子营造一个真正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在日本,幼儿园对孩子实行严格的人格养成教育,通过每天的穿衣、换衣等,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没有数学、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也不学轮滑,不教游泳。那教什么?答案你可能永远也想不到: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还教什么?教会说“谢谢”。在美国,大部分暑假没有作业或只有很少作业。在韩国,小学生假期通常会去一些旅游地游玩,或是到野外爬山、游泳,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为孩子着想,或许不难从中得到启发:幸福是比优秀更重要的事情,当两者产生冲突的时候,希望我们首先选择孩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