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前沿探析
2020-07-22司俊龙
司俊龙
(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0 引言
语言迁移是指由其他任何已经习得(或没有完全习得) 的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异同点所产生的影响[1]。 按迁移方向分类,语言迁移分为语言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语言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按语言迁移发生层次分类, 又可以分为语言层迁移(linguistic transfer)和概念迁移(conceptual transfer)[2]。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问题。 国内有专家和学者对语言迁移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了梳理, 但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描述性的统计方法[3],这种方法难免拘于主观片面,不利于对语言迁移类文献进行全面分析,也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和把握语言迁移研究的前沿和动态。 CiteSpaceV 是近年来新兴的文献计量学工具,它能够客观、全面、直观地对文献进行科学分析,并帮助研究者把握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沿、 趋势以及演变进程。 本文拟借助CiteSpaceV 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工具,采用引文分析法,统计和梳理国内语言迁移研究文献,绘制国内语言迁移科学聚类图谱,探析语言迁移研究前沿。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的是高级检索方式。 为了全面分析国内语言迁移研究文献,在进行数据采集时以“语言迁移”和“母语迁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两个关键词之间采用“或含”的关系,期刊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为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剔除了检索结果中的会议通知、征稿启事及书评,仅保留核心期刊中的研究论文,检索时间截至2019 年8 月31 日,最终获取219 条文献记录。
1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现状
1.1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发文量分析
根据文献检索结果, 绘制国内语言迁移研究成果分布趋势图(如图1 所示)。
图1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发文量分布情况Fig.1 Distribution of language transfer research publications in China
由图1 可以发现,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在核心期刊的发文量基数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国内语言迁移研究的发文量略有下降。 国内对于语言迁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检索结果中最早的一篇文献是朱阳于1993 年发表的《语言迁移的特点和语言教学》一文,文章系统地阐述了语言迁移的直觉性和模糊性特点, 提出语言迁移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即语言储备(接受)、语言仿用和语言活用,并结合三个基本环节,针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语言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语言基础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4]。进入21 世纪,语言迁移研究受到国内语言研究者的重视, 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理论的出现, 使得语言迁移研究发文量显著增加。
1.2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作者和机构分析
运用CiteSpaceV 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工具绘制作者和研究机构图谱(如图2 所示)。 该图谱可以帮助读者形象、 直观地了解国内语言迁移研究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学者群体, 了解学者之间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图2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作者和机构图谱Fig.2 Authors and organization graph of language transfer research in China
图谱中的每一个节点代表国内语言迁移研究的作者或研究机构, 节点处圆圈的大小表示作者或机构发文量的多少,圆圈半径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多,反之说明发文量越少。 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情况,节点之间网络越稠密,说明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越密切, 节点间连线稀疏表明作者间以及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较少[5]。由图2可知,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发文量居前的作者主要有蔡金亭、常辉、俞理明、彭金定、王同顺、李佳等;研究机构主要有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以及山东师范大学等。总体看来,国内语言迁移研究作者和机构的分布状态松散,节点之间连线稀疏,这说明国内语言迁移研究作者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合作。合作研究能够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研究发现,科研合作不但能够促进科学家成果产出,而且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合作群体越大,研究成果越具有影响力[6]。 因此,国内语言迁移研究作者以及研究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才能在语言迁移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2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前沿和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核心内容的浓缩和提炼, 如果某一关键词在其所在领域的文献中反复出现, 则该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就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5]。 所以,相同的关键词在不同的文章中重复出现可以被视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运用CiteSpaceV 对国内语言迁移研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并绘制出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 和表1 所示)。 从图3 可知,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常用标记性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作为理论框架; 语言迁移研究在语言迁移维度主要关注语音迁移、 语块迁移以及形态句法方面的迁移研究;从认知维度来看,不仅关注语言迁移还关注概念迁移;从迁移方向研究来看,研究者不仅关注语言正迁移,同时也关注语言负迁移,并且语言负迁移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得到了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图3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Fig.3 Key words co-occurrence graph of language transfer research in China
表1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关键词表Tab.1 Key words list of language transfer research in China
2.1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主要热点理论分析
2.1.1 标记性理论与语言迁移
布拉格学派语言学家特鲁别茨柯依(Trubetzkoy) 在其论著《语音系统》 中最早提出了标记性(Markedness)概念,后来乔姆斯基(Chomsky)在其普遍语法理论框架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诠释[7]。 20 世纪70 年代,标记性理论与普遍语法相结合用于语言迁移研究。 标记理论将语言成分分为有标记(Marked)和无标记(Unmarked)两种对立形式。王立非指出:有无标记一般指是否具有某种特定的特征[8]。但是,并非所有目标语和母语有差异的地方都会引起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是否发生取决于相关成分的标记程度[9]。语言结构的标记性在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层面都有所体现。 目的语结构的有标记性是二语学习困难和母语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10]。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标记性语言形式的教学和引导。
2.1.2 中介语理论与语言迁移
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 塞林格(Selinker)[11]等详细阐述了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中介语理论认为,学习者正在学习的目的语是一种既不同于学习者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的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 作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模式,中介语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语言迁移是中介语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学习者学习的目的语会受到已掌握词汇和句法规则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被称为语言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产生消极影响被称为语言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2.2 语言迁移研究主要研究热点领域分析
运用CitespaceV 对国内语言迁移研究进行聚类分析(如图4 所示),通过时间线视图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国内语言迁移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和趋势的演变过程。从图4 可以看出,国内语言迁移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语言结构层面和迁移方向以及概念认知层面, 具体集中在#0 语言迁移、#1 二语习得、#2 外语学习、#3 负迁移和#4 英语。
2.2.1 语言结构迁移
综合国内语言迁移关键词图谱(图3)和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图4)可知,目前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在语言结构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语音、语块以及句法层面(关系从句)。但语音迁移研究因素单一,主要集中在对元音格局的研究,而对语音其他方面的研究, 如音系规则以及超音段特征的研究相对缺乏。 国内语言迁移在词汇语义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语言负迁移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对词汇语块习得方面的影响。语块又被称为“词串”“程式语”“预制语块”等,是有特定的话语功能、 由连续或非连续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构成的序列, 这些序列被作为一种固定或半固定的板块结构整体储存和使用[12]。语块是兼具词汇、语法和语用功能又受到语境制约的人类交际中最小的语言单位,在使用时可以从记忆中自动提取,它越过了语法分析和生成,可以有效地降低大脑语言输出负担。学习者对语块的记忆和加工可以有效地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帮助学习者根据语境选取正确又符合交际原则的表达。所以,对语块的加工和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学习目标语。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在形态句法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序、被动结构、中动句以及冠词等方面[2]。 观察并分析关键词共现图谱(图3)发现,“关系从句”在语言迁移研究中也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关系从句既具有语言的普遍性,同时又有语言的蕴含性特征, 通过研究关系从句可以发现语言加工机制以及语言类型之间的差异对语言迁移的影响。 因此,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对关系从句的研究一直是语言迁移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对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研究的深入,三语习得以及多语际中的语言迁移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三语或多语习得的研究涉及心理、认知、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随着世界各国的交往不断频繁和深入, 对三语以及多语习得的研究也变得极为迫切。
图4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Fig.4 Key words cluster time-line graph of language transfer research in China
2.2.2 概念迁移
贾维斯(Jarvis)[13]提出,概念迁移是指不同语言背景的二语习得者或多语者在表达相同事物或事件时所表现的概念层面的差异。 国内语言迁移在概念迁移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空间介词、 隐喻性介词以及英语运动事件方面。 概念迁移是语言迁移研究的新视角, 其超越了传统上对于语言表层结构的迁移研究,把迁移研究扩展到概念范畴的跨语言影响,拓宽了语言迁移研究的空间, 为语言迁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研究方法上,概念迁移研究多采用量化研究, 运用客观数据使研究结果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从而使语言迁移研究更具科学性。
3 结语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中收录的关于国内语言迁移的研究文献, 借助CiteSpaceV大数据处理优势,对文献检索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国内语言迁移研究的前沿领域在不断拓展,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发文量方面,近年来,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发文量略有下降,因此,研究者今后应不断开拓研究领域,创新研究理论和方法,以期拥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者中,蔡金亭、常辉、俞理明、彭金定等对于国内语言迁移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研究机构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大学等是国内语言迁移研究的重要研究机构, 但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合作和交流。 随着语言迁移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研究者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拓宽知识面,加强合作交流,以求在语言迁移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国内语言迁移研究热点理论主要有标记性理论和中介语理论, 研究热点主要围绕语言结构迁移和概念迁移两个方面。语言结构涉及语音、语块以及句法层面; 概念迁移这一术语的提出使得语言迁移研究超出了传统的语言层面, 为语言迁移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从迁移方向研究来看,研究者更多地关注语言负迁移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二语习得”“中介语”“标记性”“语言层迁移”“概念迁移”“三语习得”“多语际”等成为语言迁移研究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