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行”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0-07-22刘剑锋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测绘校企育人

刘剑锋,陈 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近年来, 测绘地理信息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新型城镇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项目中日益显现其重要地位和优势作用,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1-3]。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更新迅速, 新技术、 新方法不断涌现,又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交叉融合,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6]。尽管目前关于测绘地理信息类人才培养已有很多的研究和探索,但由于各高校办学背景、办学层次等方面的差异,对于高职测绘地理信息类人才培养来说,可供直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较少,还需要不断探索[1-2,7-10]。 围绕测绘地理信息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不适应、 人才培养水平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对接等问题,自2010 年以来,笔者所在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联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及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武汉航天远景等10 多家企业,针对行业特点和新时期国家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以省级综合试点改革专业为引领,开展“校企行”协同育人的高职测绘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着力培养测绘地理信息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 构建“校企行”协同育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强调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和创新性,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校企行”协同育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将企业的真实生产案例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学习企业先进技术,通过企业真实环境训练学生的岗位技能,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技能竞赛等融入人才培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2 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随着“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和实施,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发生改变[6]。“校企行”协同育人有利于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进行调整与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有利于高职院校参与企业重点领域前沿技术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 培养地方产业升级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3 企业发展的需求

高职院校与企业、 行业协同育人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校企行”协同育人更加注重人才的适用性,以适应市场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为指导,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有利于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短缺问题,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对人才、技术的需求,直接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订单式培养人才;也可依托高职院校的科研、实验实训设备等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更新;企业还可以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提高其在行业、社会中的影响力,提高企业知名度等。

2 “校企行”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1 共建“3524”人才培养模式

黄河水院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以社会需求为依托,以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受益为立足点,从知识、能力、 素质及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 校企行深度合作,共同研究确定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校企行” 共同构建了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产教融合的“3524”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3524”人才培养模式Fig.1 “3524”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2.2 “3524”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该模式将毕业生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 素质的要求及与职业岗位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岗位操作规程等融入教学,并通过“学习—顶岗—再学习—再顶岗”的阶段式教学进程体现出来。

“3”指三大面向,即面向教学、面向生产和面向服务;“5”指五方面结合,即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训练相结合、教学与竞赛相结合、实习与生产相结合、实训与服务相结合;“2”指两轮顶岗,即第一轮专业基本技能顶岗实习和第二轮专业核心技能顶岗实习;“4”指四线培养,即专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培养、工匠精神培养和双创能力培养。

同时,该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行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打造特色专业文化,从而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博大爱心、吃苦精神、强健体魄、精湛技艺、创新意识的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

3 “校企行”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3.1 共建共享“三融合”现代职业教育环境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为一体, 离不开实践教学[11-13]。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鉴于高职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单一的学校主体无力、无法单独完成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任务[14],行业企业要参与人才培养,更要深度参与合作,共建共享“三融合”现代职业教育环境(如图2 所示)。 实现学校教学场地与企业生产环境融为一体, 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任务相融合;实现企业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与职业岗位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岗位操作规程等与学校人才培养相融合,达到“产、教、学”统一;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要求、企业需求的接轨。

图2 共建共享“三融合”现代职业教育环境Fig.2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Three Integratio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3.2 基于“互联网+教育”,推行O2O(线上线下)教学方法

黄河水院和测绘行指委联合18 家行业企业和国内20 所高职院校等多家单位,打破区域、学校界限,构建了“时时可学、处处可用”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具有丰富的校内学习资源和企业学习资源。 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支持下,实施“互联网+教育”,开展线上自学、网上辅导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O2O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如图3 所示),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实现跨越时空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和成效。

图3 “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Fig.3 “Internet +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3.3 构建“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结果”多元评价体系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15],改革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大量的优质资源,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构建以学习评价为中心的“过程+结果”多元评价体系(如图4 所示)。 该评价体系将学习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测验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知识,以“计入总评成绩”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以实时或及时的评价反馈、互评作业等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多元考核评价体系针对理论学习,侧重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力考核;针对实训课程,侧重做事态度、学习能力、沟通协作以及项目能力考核; 针对顶岗实习, 侧重工作态度、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及项目能力考核。考核形式包括理论考核、实操考核、项目考核、过程表现评价、职业认证考核、企业实习考核等。

图4 “过程+结果”多元评价体系Fig.4 “Process + Result” multiple evaluation system

3.4实施成效

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校企行” 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效显著。2012~2018 年,学生在测绘类国家级比赛和全国性行业测量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44 次,并且连续七年获得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测绘技能大赛一等奖,实现“七连冠”。基于共建现代职业教育实训环境的要求,完成“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等企业生产项目,参与援助非洲、抗震救灾、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高铁建设等大型测绘项目;承担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国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和鉴定, 全国水利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及地图制图员、 工程测量工等中高级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语

“校企行”协同育人的“三面向、五结合、两轮顶岗、四线培养”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复合型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该模式在今后实施过程中,尚需从“三融合” 现代职业教育环境共建共享、“互联网+教育” 线上线下教学方法改革、“过程+结果”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完善。

猜你喜欢

测绘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