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0-07-22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8期
关键词:剖宫产血栓下肢

邢 洁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剖宫产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曾有研究[1]发现,我国外科手术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45%,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较隐匿且缺乏特异性,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变得尤为重要[1]。患者在剖宫产手术术后由于麻醉、制动及护理预防工作不及时等原因,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案例屡屡发生[2],而一旦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脑、心脏等处大血管栓塞,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如何降低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将本院剖宫产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210例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即对照组。2017年我院妇产科术后护理方案进行改革,开始实行优质护理干预,以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优质护理干预组,即研究组。患者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6.5±7.6)岁,孕周38~42周。所有患者具有剖宫产手术适应证,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孕周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入院时详细记录患者个人信息、既往病史、身体状况等基本信息,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及治疗,并告知手术相关风险。入院后每日定时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每日早晨整理、打扫病房,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在饮食方面,嘱患者高纤维、低脂低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同时鼓励患者戒烟、戒酒,减少乙醇及尼古丁对血管的刺激作用。术中做好穿刺及导管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感染。术后定期更换药物及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不强调其他特殊护理[3]。

1.2.2 优质护理干预组:优质护理干预是指护理工作人员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护理方案。即在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更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风险评估: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术前深静脉血栓wells评分(表1),并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对于曾有血栓栓塞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以及评分≥1分的中高危患者,进行重点防治。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提高患者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认知[4]。②心理干预:术前与患者进行深度谈话,话语柔和,给予同情和安慰,尽量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焦虑心理,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并告知患者相关医保政策,避免患者因经济负担过重从而产生对手术抵触心理。③术前记录:术前测量患者大腿及小腿周径,观察并记录肢端循环情况,包括:腿部皮温是否升高、有无肿胀、麻木、颜色有无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等[5]。④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使患者保持合适、舒适的体位,在小腿及处垫上高度适宜的软垫窝处垫上高度适宜的软垫,避免静脉丛因长时间压迫而出现血运循环障碍。同时术中穿好弹力袜[6],促进静脉血液回流。⑤术后护理及记录: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在患者绝对卧床期间,将护理床摇至头低脚高位,使下肢抬高20°~30°。术后每日记录生命体征及肢端循环情况并测量患者大腿及小腿周径,若与术前测量结果相差过大,或左右腿测量结果相差过大,应警惕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尽早完善下肢静脉彩超检查。⑥术后康复锻炼:术后及时进行康复锻炼是预防静脉血栓的关键。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鼓励患者进行活动,促进下肢功能恢复[7]。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屈伸足趾、踝关节等活动,频率为每日5~6次,每次3~5 min。患者能够下床活动后,可酌情制定康复锻炼方案,早期以深呼吸、咳嗽及关节的屈伸为主,中期以站立、坐位及行走等方式锻炼肌力,并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增加锻炼时间及难度,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②两组患者分别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护理内容讲解、健康教育普及、不良风险告知、护理态度以及病房管理5个方面,采取百分制,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84分为满意,≤69分为不满意。调研后统计出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指标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对计数指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性,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术前深静脉血栓Wells临床评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对比。通过两组患者的对比可以发现,常规护理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6.7%)要明显高于优质护理干预组血栓发生率(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82,P<0.05)。优质护理组的住院时间(4.1±1.2)d,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的住院时间(7.3±1.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75,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比较。其中采用综合护理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达92.86%,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4.4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升高,剖宫产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风险及预防已经逐渐开始引起重视,因此在围术期选择细致、周全、合理的护理模式,从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8],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护理模式的选择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出,可以说是决定患者手术成败的关键。常规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但其仅仅是对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治疗等方面进行简单干预,缺乏特异性和全面性,而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与患者进行更为深入沟通,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详细了解,帮助患者克服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9],同时将可能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采取提前干预措施[10]。

从本研究中可以发现,优质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无论在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住院时长还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因此在剖宫产手术围术期中选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取得显著的护理成效,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更为日后我国剖宫产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模式选择提供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剖宫产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