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2020-07-22赵蕾崔倩
赵 蕾 崔 倩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安康所,广东 广州 510630)
精神科住院患者均伴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反应迟缓、行为异常、步态不稳、体质较差等躯体症状,加之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精神科住院患者很容易发生意外跌倒事件。同时,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尤其当意识障碍时发生意外跌倒,很可能造成躯体严重伤害,给患者的住院安全带来极大隐患[1]。因此,加强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护理管理至关重要。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专门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所制定的科学管理手段,通过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提升患者的人身安全,提高整体护理质量[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58.7±12.4)岁,住院时间7~21 d;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8.1±12.8)岁,住院时间7~25 d;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抗精神药物使用剂量在(387.2±9.31)mg/d;其中,精神分裂症39例,抑郁症24例,焦虑症16例,躁狂症11例,双向障碍6例、强迫症4例;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精神疾病类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依据常规科室内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未做特殊安全防范。观察组采用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①跌倒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做好患者的病情记录,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评估跌倒风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防跌倒护理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完善[3]。②加强对特殊患者的监护。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为重点监护对象,跌倒风险较大,可安排至重症观察室由专人陪护,加强监护,以防跌倒发生[4]。③跌倒预防性护理。对于精神症状严重的患者,特别是有冲动攻击行为和跌倒风险较大者,使用护理袖带固定患者的上肢或下肢,给予限制性保护,时间控制在1~3 d,观察患者情况,再次评估意外跌倒风险,对于风险较大者给予保护和隔离;所有意外跌倒风险较大患者均实施精神科特级护理,待病情稳定后转为一级护理;对于日常需要测量血压的患者,行坐位、卧位和立位血压测量,记录数据并保存;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嘱咐其缓慢行动,每种体位变化时间至少持续30 s[5]。④心理护理。精神科住院患者受病情影响,情绪波动大,且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常存在障碍,导致情绪更容易发生焦虑、不安、烦躁、易怒等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沟通交流,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的烦躁情绪多给予安抚,并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住院期间跌倒的危险因素,引起患者的重视并加以注意,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6]。⑤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的安全和责任意识直接影响护理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因此要加强对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掌握跌倒防范相关知识及跌倒防范技能,综合分析患者可能发生跌倒的原因,寻找针对性强的护理管理方案;对护理常见的跌倒事件讨论分析,找出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在培训的过程中增强护理人员的防跌倒意识,认识到防跌倒护理的重要性,尤其对年轻、资历尚浅的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力度,确保所有患者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养成高度的防跌倒责任心[7]。⑥改善病区环境。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患者跌倒的重要因素。当病区内存在地面较为光滑、积水、障碍物较多时,发生跌倒的概率明显升高,因此需综合分析科室的环境特点,调整环境布局,减少障碍物,在患者频繁走动的场所安置扶手,使用防滑地板,定期清理厕所等容易积水的地方,保持地面的干燥、清洁,在病区内张贴安全警惕标语[8]。
1.3 观察指标:记录地面湿滑、体位性低血压、嬉戏打架、妄想/幻觉等症状、冲动等意外跌倒因素发生率;统计跌倒发生率,评估跌倒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仅有皮肤擦伤或瘀血,中度皮肤破损需要缝合,重度发生骨折;使用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护理前后的精神症状改善情况;统计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意外跌倒因素发生率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评分比较,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意外跌倒因素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评分比较(分,±s)
注:*与#相比,P<0.05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多由于精神障碍,与周围环境失去正常的联系,出现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思想和情感。随着社会对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视,本病住院治疗患者逐年增多,需要接受规范的精神治疗。但精神病住院患者与其他疾病住院患者有很大差异,有明显的病态精神异常表现,常因妄想、幻想、冲动等症状,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体质较差等因素影响,有较高的意外跌倒概率,不仅增加了患者心理上的焦虑、恐惧感,还可造成躯体的严重损伤[9]。因此,对精神病住院患者采用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实施的目的在于早期干预风险因素,积极进行事前预防,通过全面、科学的管理,降低意外跌倒事件发生率。首先对患者进行意外跌倒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监控;其次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计划,实施密切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制动护理、特一级护理、日常防体位性低血压护理、心理护理等,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抚慰患者情绪,避免因病情引起意外跌倒;再者做好病情环境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防跌倒护理意识,从而规避跌倒发生的外因,做到全方位预防跌倒[10]。在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进行的同时,也应重视对患者健康教育和心态调整,并加强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地面湿滑、体位性低血压、嬉戏打架、妄想/幻觉等症状、冲动等意外跌倒因素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跌倒轻度、中度、重度伤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BPR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效果确切,能切实防范跌倒危险因素,降低跌倒发生率,改善精神症状,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