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采用蒙卡程序计算两群中子价值分布的方法①

2020-07-22安伟健赵泽昊霍红磊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关系式中子反应堆

安伟健 赵泽昊 霍红磊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部 北京 102413)

在开展反应堆物理特性分析时,中子价值往往可提供重要的帮助。中子价值的求解在确定论程序中较为容易,只需对中子输运方程的共轭方程进行求解,其求解过程和中子通量密度的求解同样容易。然而,对于蒙特卡罗程序(简称蒙卡程序),中子价值的求解则相对较为困难。

中子价值的定义为:临界系统中,在某一位置投入某一能量和运动方向的中子,由该中子引起的对系统稳定功率的贡献,即为该中子的价值。美国的Hurwitz还指出:临界系统中,由1个中子引起的每代裂变次数在代数趋于无穷时(此时中子分布已趋于稳定)会趋于一定值,即为中子价值。根据该理论,国际上针对蒙卡程序陆续开发了几种中子价值计算方法,分别将反复裂变几率、下一代裂变几率或下一代裂变中子数目的统计结果作为中子价值;在国内,汪量子等曾以反复裂变几率作为中子价值,将该方法融入到MCNP以及多群蒙卡程序MCMG中,获得了很好的计算效果[1]。

本文基于对中子价值物理意义的认识,提出了一种采用蒙卡程序计算两群中子价值分布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实际的反应堆物理特性分析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方法描述

文献[2]提出了一种求解燃料内两群中子平均价值的比值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反应堆内中子行为的认识,画出了燃料内热群中子的输运流程图,见图1。图中,P0为燃料内热群中子的首次飞行逃脱几率,C为燃料内热群中子在碰撞时发生散射的几率,v2为热群中子的平均裂变中子数;Σ2f为热群中子的宏观裂变截面; Σ2a为热群中子的宏观吸收截面。

根据中子价值守恒原理,初始中子的价值应当等于其后代中子的总价值。图中,初始中子的后代中子可分为两部分:在燃料里被吸收产生新一代的中子,以及泄漏至燃料外的中子。因而图1可简化为图2的形式,并可建立关系式(1)。其中,PFF,2为燃料内热群中子在燃料内被吸收的几率,PFO,2为燃料内热群中子泄漏至燃料外的几率;和分别为燃料内热群及快群中子的平均价值,为燃料外热群中子的平均价值。由此即可得到燃料内外两区的两群中子平均价值之间的关系(对于非临界系统,keff不能省略,用以维持不同代的中子价值守恒)。

上述分析方法可进行拓展:若将反应堆划分为多个区,对各相邻区域分别开展分析,即可获得各区域的两群中子平均价值之间的关系式,进而可求得整个反应堆内的两群中子价值分布情况。以图3模型为例进行说明,将反应堆由内至外划分为三区,其中活性区分为两区(a区和b区),反射层为一区(c区)。

对a区的热群中子进行分析,可画出其输运简图(见图4),并建立关系式(2)。其中,va,2为a区热群中子的平均裂变中子数;Σa,f,2为a区热群中子的宏观裂变截面;Σa,a,2为a区热群中子的宏观吸收截面,其余各参数的命名规则可参考关系式(1)。

此外,对a区的快群中子进行分析,也可画出其输运简图(见图5),并建立关系式(3)。其中,Pa,12为a区快群中子慢化至热群的几率,其他参数命名规则可参考关系式(1)和(2)。

类似的,对b区的热群中子进行分析,也可画出其输运简图(见图6),并建立关系式(4)。参数命名规则可参考关系式(1)和(2)。

同样,对b区的快群中子、c区的热群及快群中子,均可分别建立对应的关系式如下:

以上各式中的各项系数均可较容易由蒙卡程序MCNP计算并处理得到。将关系式(2)-(7)联立,可得6个关系式和6个未知量,实际计算过程中发现,该方程组并无法求出各未知量的确定解,因为计算过程中会出现两个等同的关系式,但可由其中任意5个关系式求出各未知量的相对值,也就是各区的两群中子平均价值之间的相对关系。以此为基础,若将反应堆较细致地划分为多个区域,采用该方法就可以获得整个反应堆内的两群中子价值分布情况。

图1 燃料内热群中子的输运流程图

图2 燃料内热群中子的输运简图

2 方法应用

对一个采用CERMET燃料(燃料成分为W-60%UO2-6%Gd2O3,包壳为W-25%Re)的空间核反应堆的临界安全特性进行计算时发现:在反应堆进水的情况下,随着进水量的增加,系统的effk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性。下面采用上述方法,从中子价值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分析。

首先,将该反应堆简化为球形模型,见图7,其中活性区半径为18cm,BeO反射层厚度为10cm。活性区进水时(假设水在活性区内均匀分布),系统effk随进水量的变化曲线见图8,在堆内水密度小于约0.03g/cm3时,k eff随进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在堆内水密度大于约0.03g/cm3时,k eff将随进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对该现象进行分析:活性区进水时,对系统的直接影响是增加了中子慢化性能,软化了堆芯的中子能谱。而中子能量的变化将影响其价值,也就是对effk的贡献,因而,考虑从中子价值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求解出堆内不同能群中子的价值分布,进而评估中子能谱的改变对effk的影响。

图3 反应堆分区模型

图4 a区热群中子的输运简图

图5 a区快群中子的输运简图

图6 b区热群中子的输运简图

由于该反应堆的中子能谱非常硬(无慢化剂,且燃料内含较多W、Re、Gd热中子毒物),热群中子所占份额极小,因此考虑以5.5 keV作为分界能,第二群中子包括共振中子和热中子,第一群中子则包括快中子和中能中子,裂变中子均为第一群中子。

将该球形反应堆模型按同心圆分成23区,其中活性区16区,反射层7区,从里到外用字母进行编号,见图9。在靠近活性区与反射层的交界处划分较细,这是由于该处中子通量密度随空间变化较快。

采用本文所提方法,对每个区的两群中子平均价值均可建立一个线性方程,这样一共可建立46个线性方程。而每个区均有两个未知量(也就是两群中子的平均价值),因此一共有46个未知量。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会出现两个等同的关系式,可任选其一。这样,由45个方程可求解出46个未知量的相对值。令活性区最外层的第二群中子平均价值为1,将该线性方程组写为矩阵形式,可用MATLAB程序很容易求解。对于不同进水量的情况,计算结果如图10~12所示。

图7 反应堆简化球形模型

图8 反应堆 effk 随进水量的变化

图9 分区的计算模型

根据图10,活性区未进水时,在距离球心约0~8cm范围内,第一群中子的价值大于第二群中子,而在距球心8~18cm的区域(占活性区绝大部分区域),第一群中子的价值小于第二群中子,这使得在活性区进水导致能谱软化时,8~18cm的区域对反应性的正贡献占主导地位,从而使effk上升。再由图11和图12可以看出,随着进水量的增加,两群中子价值分布曲线的交叉点有明显的右移趋势。到水密度为0.1g/cm3时,活性区内绝大部分区域的第一群中子价值均大于第二群中子。这使得此时随着进水量的增加,keff将呈现下降趋势。这就解释了图8中effk随进水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

图10 堆芯两群中子价值相对分布(未进水)

图11 堆芯两群中子价值相对分布(水密度0.03 g/cm3)

基于上述计算和分析结果,从物理方面可对该现象可作如下解释:在活性区靠近中心的区域,对中子价值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子利用系数,由于W、Re、Gd等第二群中子毒物的存在,使得第二群中子的利用系数低于第一群中子,因此其价值低于第一群中子;在活性区靠外的区域,泄漏是影响中子价值的主导因素,第一群中子的泄漏率要比第二群中子高,导致第二群中子的价值高于第一群中子。在堆内未进水或进水量较少时,随着进水量的增加,中子的利用系数减小,不泄漏几率增大,后者对系统的影响大于前者,使得effk增大;在堆内进水量较多时,随着进水量的增加,中子的利用系数减小,不泄漏几率增大,此时前者占主导地位,使得effk减小。

3 结果验证

采用微扰方法对上述中子价值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具体如下:

CERMET燃料里包含一定量的Gd2O3。若对Gd的量作微小的调整,对中子通量密度的分布影响很小,可采用微扰方法计算反应性的变化量。该值也可通过计算调整前后的effk变化量来求得。若上述中子价值的计算结果正确,则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应当相符。

图12 堆芯两群中子价值相对分布(水密度0.1g/cm3)

将CERMET燃料中的Gd减少10%。按照微扰理论[3],反应性的变化量应当等于这10%的Gd所吸收的中子价值与系统内中子总价值的比值:

式中,ΣGd,1、ΣGd,2分别为Gd的宏观吸收截面,RGd,i,1、分别为第i区内Gd对第一群和第二群中子的吸收率,Ni为第i区燃料的裂变中子产生率。各参数均可由MCNP程序很容易算得。结合之前的计算结果,可算得由于Gd的减少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量为:另一方面,通过计算调整前后的effk变化量也可得到Δρ的数值,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为: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差别仅为4.2%。这说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合理可信的。

4 结语

针对一般蒙卡程序无法计算中子价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蒙卡程序计算两群中子价值分布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实际反应堆的物理特性分析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手头上没有其他有效的中子价值计算程序,因此没能对中子价值分布的计算结果进行直接校验,而是通过微扰方法进行了间接的验证。

猜你喜欢

关系式中子反应堆
例谈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3D打印抗中子辐照钢研究取得新进展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月球反应堆屏蔽研究
明确关系式
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J型接头内壁残余应力
DORT 程序进行RPV 中子注量率计算的可靠性验证
铅基反应堆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
中子深度定量分析的相对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