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大豆闽豆5 号播期与密度的优化配置研究
2020-07-22张玉梅蓝新隆滕振勇陆佩兰林国强胡润芳
张玉梅 蓝新隆 陈 伟 滕振勇 陆佩兰 林国强 胡润芳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特色旱作物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州 350013;2 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福州 350003)
鲜食大豆俗称毛豆,指在豆荚鼓粒后期尚未转色前收获鲜荚食用的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1-2],是一种营养健康的绿色食品,深受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及我国长江下游城乡居民的欢迎[3],已成为福建省主要出口创汇的蔬菜品种之一[4]。目前生产上除了良种紧缺外,栽培管理粗放,豆农注重的是水肥管理,往往疏于播期和密度,而播期和密度对鲜食大豆产量也有较大的影响[5-8]。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闽豆5 号在2011 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1001),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在福建省鲜食大豆种植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充分发挥闽豆5 号的增产潜力,就播期和密度对其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研究,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以期为该品种高产栽培及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供试品种为鲜食大豆闽豆5 号。
1.2 试验设计试验于2017 年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试验基地(福清市,25°43′N,119°23′E)进行。试验地土壤为壤土,基础肥力:全氮0.098%,全磷0.075%,有机质2.66%,速效磷47.2mg/kg,速效钾200.2mg/kg。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播期为主因素,密度为副因素,3 次重复。A 因素为播期,分别为3 月17 日(A1)、3 月27 日(A2)、4 月6 日(A3)和4 月16 日(A4);B 因素为密度,分别为18 万株/hm2(B1)、21 万株/hm2(B2)、24万株/hm2(B3)和27 万株/hm2(B4)。
试验共48 个小区,小区面积13.33m2。小区畦宽0.90m,畦长14.82m,双行种植,并在四周种植保护行。鲜食大豆采收期每小区随机选取10 株考种,以小区为单位进行测产。试验结果采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闽豆5 号鲜荚产量的影响由表1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闽豆5 号鲜荚产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区组、播期、密度以及播期×密度对鲜荚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播种过早或过迟,密度过大或过小均对产量有影响,要想获得高产需要播期和密度两者均达到最优化。
表1 不同播期和密度的鲜荚产量方差分析
由表2 可知,鲜食大豆鲜荚产量最高的是A2B3,即3 月27 日种植、密度24 万株/hm2,小区产量16.69kg,折合产量为12520.63kg/hm2;产量最低的为A4B1,即4 月16 日种植、密度18 万株/hm2,小区产量10.57kg,折合产量仅为7929.48kg/hm2;两者相差达到4591.15kg。由此可见,播种过早或过迟,密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高产。
表2 不同播期和密度的鲜荚产量 (kg)
表3 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闽豆5 号的鲜荚产量先增后减,4 个播期的产量表现为A3>A2>A1>A4,过晚或过早播种均不利于鲜荚产量的形成。A3、A2 之间的差异不大,与A1(3 月17日)和A4(4 月16 日)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从密度水平来看,闽豆5 号的鲜荚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高密度减产的幅度比低密度要小。低密度种植,个体的长势良好,但干物质的积累量有限,鲜荚产量不高。种植的密度过高,群体的数量增加,个体占有的资源减少,个体生长发育不良,同样造成鲜荚产量的下降。
2.2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由表4 和表5 可以看出,茎粗受播期的影响不大,但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个体的徒长而稍有降低。主茎节数受播期和密度的影响均较小。播期和密度对株高和秕荚数的影响趋势较一致,即株高和秕荚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A2的株高较A1 的株高稍有减低,降低幅度不大。播期和密度对单株标准荚数和鲜百粒重的影响趋势一致,即单株标准荚数和鲜百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播期和密度对分枝数和单株荚数的影响均表现为随着播期的推迟出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播期对单株荚数的影响较分枝数的影响大。单株荚重随着播期的推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表3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鲜荚产量的影响
表4 不同播期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播期对采青日数的影响由表6 可知,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闽豆5 号采青日数缩短,其中A1 处理采青期最长为95d,A4 处理采青期最短仅为78d,采青日数缩短了17d。由于播期的延迟,造成植株过早的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使得闽豆5 号采青日数大大缩短。这与蔡康妮等[8]研究结果相同。
表5 不同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表6 不同播期闽豆5 号的采青日数
3 结论与讨论
鲜食大豆的鲜荚产量与播期和密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本次试验范围内鲜荚产量随着播期推迟先增后减,随着密度的变化同样是先增后减。
就福州地区而言,适当的提早播种有利于改善闽豆5 号分枝数和茎粗等农艺性状。从密度结果来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茎粗和分枝数逐渐减少,因此,适当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农艺性状。
鲜食大豆的鲜荚产量和单株荚数、单株荚重、鲜百粒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9]。在本试验范围内,播期以A3 处理的综合表现较好,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不利于产量结果的形成,但是A3 播期标准荚数明显下降。播期过早,温度过低,种子发芽率低,出苗缓慢,不利于高产;播期过迟,菜用大豆营养生长不良,干物质积累太少,造成减产[10]。从密度结果看,单株荚数、单株荚重、鲜百粒重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但密度过大会造成秕荚数显著增加。密度过低,虽然个体长势较好,但由于群体较小产量反而较低;密度过高,群体数量增加,但个体生长发育不良,同样产量不高[11]。因此,适当地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鲜荚产量的结构形成,且密度不宜过大。
闽豆5 号为早熟鲜食大豆,推迟播种,采青日数缩短。本试验以A2B3(3 月27 日、24 万株/hm2)组合的产量最高,由于其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标准荚数、秕荚数、鲜百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的表现较好,因此,最终的产量表现较好。
春大豆以当地气温稳定超过15℃时播种为宜,而鲜食大豆对温度要求稍高。福州地区素有“清明豆”之说,即到清明就可以开始播种大豆,因为福州地区4 月份平均气温≥17℃,非常适合大豆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条件下闽豆5 号播期可适当提早,其适宜的时期为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4 万株/hm2左右。由于本试验是在1 年的试验条件下取得的,鲜食大豆播种受到年度间的气候和自然因素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试验结果在不同的年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进行闽豆5号的标准化栽培,全面推广生产试验,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