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实践探讨
——以“学前卫生学”课程为例

2020-07-22周亚平方海清马荣荣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生命

周亚平,方海清,马荣荣

(东华理工大学 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事业要优先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1,2]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教师和其他各类课程教师必须尽心尽职守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形成高校立德与树人协同效应。因此,本文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合到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进行了探讨。

1 “学前卫生学”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

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开始,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平台,而“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有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样才能为达到我国的教育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几十年来,全球公共卫生传染性疾病猖獗,特别是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无年龄差别的感染,严重地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从小培养个人卫生和良好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传染病知识正是“学前卫生学”的授课内容之一,这就需要教师更应加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并围绕以 “生命性、爱心、责任心”为主线,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学前卫生学”课程特点及当前教学现状

2.1 “学前卫生学”的课程特点

“学前卫生学”是以促进学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一门学科。整个教学内容包含了人体形态结构及幼儿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儿童的营养基础知识、常见疾病预防、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预防、健康教育和健康评价、集体儿童保健等内容[3,4],其充分展示了生命科学的自然属性,注重了婴幼儿健康性,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性。

2.2 “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学前卫生学”授课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注重了“术”的培养,而忽略“道”的传播。如注重了课程中生理特点、儿童营养、生长发育和健康教育等专业知识的提炼;突出了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护理和急救等方法的传授,而弱化了对学生思政教育的传播,也忽略了学生认同生命观等课程思政教育的灌输。

3 “学前卫生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路与方案

3.1 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生命观“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如何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进行生命观育人,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打破老的教学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生命观的教学意识。其次,专业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自己的思政教育水平,同时要意识到思政教育的实施不能靠一己之力,而是需要全过程、全体人员和全方位来进行,这样才能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学前卫生学”课程自然属性,按照生命科学的发展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从中找出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充分挖掘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构建以“生命观教育”贯穿始终的课程教学体系[5],做到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如表1所示。现在有些学校出现校园欺凌事件。据调查,会出现欺凌事件的学生,大多数在小学或者幼儿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经常遭受家长或者幼儿园同学的虐待或者欺凌,缺乏生命观念。因而,教师在讲“学前卫生学”中“生长和发育”时,教师应在分析幼儿生长发育特点的基础上,把生命体的脆弱性和幼儿的被关爱性贯穿其中,然后以之为载体,加强幼儿教育对象,关心班集体中体质弱小和心灵脆弱的同学,培养一个具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担当的学生。

3.2 挖掘思政元素,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

我们通过深度研究“学前卫生学”课程大纲和教材,挖掘并总结出课程教学内容中有关生命观、价值观、情感培养和法制教育等“课程思政”元素,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如表1。具体如下:

表1 部分课程教学内容与其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触点”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和育人的主要环节,在整个立德树人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只有抓住这个重要环节才能取得教书育人的最终成功。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中,可采取教师讲授、视频播放;学生查找资料、制作宣传报、实地观摩、课堂内外主题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育人效果。比如,讲“急救技术”时,教师可以采用播放急救视频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急救紧张有序气氛的同时,学会各种规范的操作技术,还能感受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讲“预防传染病”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活动教学方法,通过制作宣传报的形式[6],宣传传染病预防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讲“环境污染对幼儿健康的影响”时,可采用主题讨论形式,让学生发表见解,并撰写小论文,树立保护环境意识和爱国情怀。

3.3 构建“三全”模式,形成“三同”效果

如何把“课程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并取得好的效果,是摆在我们专业课程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模式上下功夫,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还要通过课外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不只是思政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来完成,还需要学校管理和后勤工作者来参与。因此,我们在“学前卫生学”课程中,构建了教师、学生与管理人员相结合,“课程思政”教育设计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模式,并形成“同向、同步、同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都要精心地开发和设计,把“生命观教育”和“法制教育”等“课程思政”元素无缝地连接到专业知识传授中,形成“全程”教育理念;在讲“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时,我们邀请辅导员、班主任、管理等服务人员共同参与,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传染病预防”的讨论,在服务部门的指导下编印“预防甲型H1N1流感行动指南”和“预防肺结核行到指南”等在校园内散发,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

3.4 增加思政教育,进行综合评价

高等教育在构建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准[7]。因此,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评价中非常重要,对学生专业课程评价时,我们不仅要体现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应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这样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我们在对“学前卫生学”课程评价时,除了过去的考核内容外,还增加了对学生“课程思政”方面的考核,即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记录,如课堂问题回答、课外查阅资料、主题教育讨论与发言、课外思政宣传、社会调查等;二是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实践报告等;三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时应有比较明显的价值取向;四是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在案。

4 结语

总之,我们在“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以立德树人为教学根本,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并围绕“生命性、爱心、责任心”,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生命观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生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