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大山深处
2020-07-21曾玺凡
曾玺凡
每年四到六月,各色姹紫嫣红的杜鹃花在炎陵县策源乡次第开放,令人好不艳羡。而在这个时节,有群因户外运动结缘的爱心人士便会满载爱与关怀,从株洲市区来到策源乡学校,开展一对一爱心助学活动。11年间,他们23次奔赴此地,让106名贫困学子在山的那头,多了一群关爱和牵挂他们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寻访:有群孩子住在云端
炎陵县策源乡,坐落于湖南第一峰——酃峰脚下,这里山峦重叠,沟谷纵横,自然风光怡然。2009年2月,雪域天堂户外运动群里的小敏带着群主苏虎,以及“小美女”“山泉”“冰水”“红红”等群友组织了一次登酃峰的活动。
下山途中,领队小敏向大家说起,她和“小美女”在策源乡学校帮扶助学了两个孩子,“这些孩子住在深山,住在云端,我们看到的是风光旖旎,他们却渴望走出大山,很需要社会力量的帮助。”
“我们有几百个群友,发动大家为山区贫困家庭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也许就能让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回到株洲市区,苏虎立马跟几位登酃峰的群友聚齐,商讨公益助学活动的开展。
同年3月,苏虎通过小敏与策源乡学校的校长谭新志取得联系,确定了第一批共17位受助学生名单以及他们的家庭情况介绍。名单发到群里后,大家遵从“不挑选受助孩子,一旦牵手就资助直至毕业,中途绝不放弃。”的原则,开始报名前往策源乡学校,进行首次结对活动。
与11年前一对一牵手的孩子曹琪琪(化名)初次见面的场景,群友羅青仍旧难忘。“对视的那几秒,我从她乌溜溜的小眼睛里看出了疑惑与惶恐。”罗青知道这个山里娃很需要沟通和信心,在与孩子的父母进行简单沟通后,他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孩子要是有什么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罗青说。“我们家,没有电话……”曹琪琪小声嘀咕道。
“那我就每年都来看你。”罗青没有食言,雪域爱心人士没有食言,在接下来的11年里,雪域群友们连续到访了策源乡学校23次,牵手资助了106名学生。
接力:11年来爱不间断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一对一爱心助学中,2012年,以雪域天堂户外运动群衍生、壮大而来的雪域爱心助学群诞生,目前有群友168人,专注于助学行动。
苏虎坦言:“有少数爱心人士刚开始很有热情,但因种种原因,无法继续完成助学,我们也不能勉强。”每每遇到“中途退赛”,苏虎便要重新寻找群友“接力”。
群友彭娜陆续资助过5个学生,是个将公益视为“终生事业”的人。4年前,群里一位资助者在新学期开学时突然消失,眼瞅着开学在即,不忍看到孩子失去资助的彭娜咬咬牙接过这一棒,给策源乡学校初二年级的廖新河(化名)寄去了800元钱。
第二年春季学期,彭娜终于得以和这个孩子见上面。当一行人周末抵达学校时,孩子的外公拉着他走了二十多公里的山路,只为跟这位恩人当面道谢。“孩子前一天还去山上挖了一袋子春笋挑来送给我,我上前去拉他的手,才发现他的手心已经磨出水泡。”彭娜忘不了那袋笋,也忘不了老人走回山里的背影。
2010年8月,老周因肝癌晚期抢救无效去世,直到儿子周亮看到父亲手机里的一条感谢短信,才知道父亲瞒着家人资助了一位策源乡学校读二年级的女孩廖丽文(化名)。
“我们还继续资助这个孩子吗?”电话里,周亮向母亲邓卓安告知了父亲的“秘密”。在邓卓安眼里,丈夫老周一直以和蔼可亲、乐善好施的形象示人,她认为,接过这一棒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丈夫的遗愿,更多是希望儿子常怀善心,并将好家风传承。
“继续吧。”短短三字承诺,让这家人资助廖丽文直到初中毕业,而后又跟随雪域爱心群继续牵手资助了两位高中生,把爱撒向更多的贫困家庭。
反哺:扶智不辍让漫山红遍
2019年3月,雪域爱心助学群的群友们第21次来到策源乡学校,来自株洲市冬泳协会的爱心助学者付智敏与家境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余萍(化名)成功建立助学关系,这是助学群在策源乡一对一牵手的第100名学生,距离初次到访,已近10年。
这些年月里,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种植黄桃等经济作物,以及外出打工脱贫致富,主动向群友们提出终止资助。
群友陈干文,和一对一资助的学生江昊(化名)早已成为一家人,他和江昊的爸爸江雁如互称兄弟,在每年黄桃成熟的季节还会发动身边的朋友购买江家的黄桃。“这几年(推销)加起来有5000斤吧,对孩子一家我能帮总会尽量帮。”
陈干文告诉记者,当年江雁如也是高中毕业的读书人,考上西南政法大学后,却因家贫无力负担学费,那张印有他名字的录取通知书至今在家存放。
2018年底,江雁如带着江昊来株洲看望陈干文,表达了希望主动退出一对一牵手资助的愿望,说自己家靠黄桃售卖已经脱离贫困,已经有能力负担子女读书。“我很感动,但没有答应江爸,助学承诺要信守,并且还要让更多人吃上他家种的有爱的黄桃。”陈干文说。
今年6月30日,苏虎曾接力资助过的学生彭宇伟(化名)发来微信问候,把他在衡阳师范学院求学期间的困惑与生活点滴畅述,而苏虎也从来都毫无保留地把见解与经验相授。
“上周的学生会换届选举,我没有参加,我想把时间腾出来多参加科研……再过两年,我就要回到炎陵县从教,当一名好老师……”彭宇伟希望像“虎伯伯”一样用自己的努力付出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这是一份奢求不来的感恩,他真的一点一滴在成长,今后还将回到家乡反哺。”自己资助的孩子有朝一日能接过这一棒,这份爱的传递让苏虎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