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而为

2020-07-21陈小毛陈振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4期
关键词:好胜心好奇心

陈小毛 陈振

摘 要:教师追寻有“心”的教学过程,学生一颗灵动的心才会在课堂上飞翔。

关键词:好奇心,求异心,好动心,好胜心

引 言: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激活学生好奇心,顺应学生好动心,满足学生求异心 ,激发学生好胜心,学生一定能用“心”学好数学。

一、巧设悬念,激活学生好奇心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好奇心作为对探究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无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调动学生好奇心,是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原动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可以借助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或者设置新颖的数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教学“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出示:345、492、801、768等数后,进行师生“对决”竞赛。首先设计“比眼力”活动,看谁能比老师更快地找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当学生输的有些不服气时候,教师退让一步,重新列出一些数,学生可以用计算器算,教师仍然用眼观察,当老师的速度比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还快时,学生产生了“这里有什么奥秘?有什么规律可循?”等疑问,随之产生渴望解开这个谜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又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出示26×25+25×14=   25×(26+14)=进行分组竞赛,结果发现计算第二题的比第一题的快得多。计算第一题的学生认为不公平,都说第二道题算起来简单一些。教师及时设悬:“这两题的算式不同,结果怎样?其实第一题也可以写成第二题一样的算式。”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教师趁势而入,因势利导、展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下学生们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二.动手操作,顺应学生好动心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动的心理特征,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好动心理的满足,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画一画,把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拼后的长方形的長和宽比一比,在这一系列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参与意识强烈,注意力高度集中,体验了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升华了主动探索新知的精神。

三.转换思维,满足学生求异心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哲人指着远处一座大山对弟子说:“我有办法把那座山移到跟前。”弟子不信。哲人就带着弟子来到山边,并说:“它现在不就在我的跟前了吗?”哲人这种“山不过来我过去”的做法无疑是启迪着我们做到主动引导学生适当改变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思路解决问题,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求异心,积极培养学生非智力品质。

如在进行六年级综合复习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袋子里装有一些红球和白球,其中红球占总数的,再往袋子里放了6个红球,这时袋子里的红球数占总数的,原来袋子里一共有多少个球?

师随即提出:题中“总数的”和“总数的”所指的总数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可以从哪里入手?思索片刻后,部分学生采用了方程解法。

生1:设原来袋子里x个球。红球数量发生变化,但白球数量不变,白球数由占原来球数的(1-)变为现有球数的(1-),因此可以列出方程(1-)x=(x+6),得到x=36。

师:你能从白球数不变角度思考,不错!

生2:设原来袋子里x个球。因为添了6个红球,说明现有红球数比原来多6个,总球数也比原来多6个,列出方程(x +6)-x =6,得到x =36。

师:对,也可以从红球数变化角度思考。

生3:依题意,原来红球比白球多,因红球增加,两种球各占了,即两种球数相等。说明原来袋中白球比红球多6个。设原来袋子里x个球,列出方程(1-)x-x =6,得到x =36。

师:太好了,我们还从两种球数前后关系的改变寻求途径。

生4:也可以设袋子里现有x个球。由题意可知,原来袋中红球和白球的数量比是5:7,添加6个红球后两种球数量相等,列出方程(x-6):x =5:(12-5),得到x =42,可知原来袋子中有36个球。

师:真是太棒了,这种通过两种球数原有的数量比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是令我大开眼界。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胜心

小学生大都是自信而又好斗的,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充分激活学生们的潜能。如学习六年级“总复习”中的“计算”时,正因为学生在1—5年级里已经学习了这些计算,再次面对这些无任何情境的数字当然感到枯燥乏味,于是笔者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数学学习小组进行计算比赛,最后评比总成绩,给优胜组及优胜同学予以奖励。这种利用学生“好胜”心理的活动,不仅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追求有效的教与学一直都是我们每个从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心方能成效,有效得以有心。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数学学科的特点,用心感受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用“心”教数学,学生才能用“心”学数学,致力追寻有“心”的教学过程,学生一颗灵动的心才会与我们一起在课堂上飞翔。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小毛 陈振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江镇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好胜心好奇心
过年了
关于好胜心
想赢,就别怕输
在实践中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如何做设计
太想赢,未必是好事儿
山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