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0-07-21潘荣誉
潘荣誉
摘要:现代教育倡导的是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书面的理论知识,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从小学阶段就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9-0175-02
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还要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因循守旧,只会延续和重复以往模式没有任何创新的庸碌之辈。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小抓起,数学学科中涉及的许多知识都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更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具备了创新意识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发散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1.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意义
数学学习注重的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发现班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教师稍微点拨便能举一反三,而有些学生虽然用功但学习数学感到非常吃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做数学习题时往往跟着例题生搬硬套,题型稍微变换便无从下手,并未真正理解所学数学知识,思维固化。因此要想缩小这种差异,教师应着重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积极引导,活跃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长期训练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形成创新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最大限度的缩小学生间的差异。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可说是受益终生。
2.影响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因素
2.1 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不够重视。
由于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仍然倾向于知识的灌输,过于看重学生的数学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创造探究知识的机会,也未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学生大脑和智力未得到有效开发,阻碍了其创新意识的形成。
2.2 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不仅决定了学生成绩的高低,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产生一定影响。单一古板的教学方式形成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不仅令学生感觉枯燥无趣,思维得不到锻炼和培养,长此以往还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学生连数学学习的动力都没有了,何谈创新意识的培养。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3.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应学会适当放手,给学生创造和提供探究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小组合作学习便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的,因此对于难度不太高的数学知识教师可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适时介入、合作学习完成后进行归纳总结。首先,教师应在课前就合作学习的主题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其次,要设计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但需要把握好难度,必须是在小学生认知和理解范围内,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多种选择方案的问题,以达到小组讨论、学生思维碰撞的目的。例如妈妈给了小华15元钱让他去买两个人的早点,包子每个1元、馒头每个0.6元、花卷每个0.8元、油条每根1元、蒸饺每两3元,小华怎样买可以花完这15元钱,可选择哪几种方案来购买?这样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且符合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讨论与交流中,每个学生都可说出自己的购买方案,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与同学思维上的不同,对于活跃学生思维,拓宽思路、形成创新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从提问的角度来进行,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学会大胆质疑[1]。课堂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许与教材内容没有关系,但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就表示学生经过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思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好比两三岁的孩童对于一些未知的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总是问东问西,有时提出的问题父母都不知如何回答,如若父母对于孩子的提问不耐烦或不理睬,势必对孩子造成打击,以后不再缠着父母提问。教学也是如此,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循循善诱,将其思路引向正确的方向,而不是觉得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本知识没有关联就不了了之,而学生也会认识到尽管自己的提问与学习关联不大,但教师并没因此而忽視反而积极开导点拨,势必让学生受到鼓舞,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提问,而不用担心问题的提出是否恰当是否遭受忽略,从而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长期的思维锻炼中思路越来越清晰、头脑越来越灵活,形成创新思维。
3.3 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思考机会。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思考的机会。通常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都是直接向学生传递,没有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来进行学习,易形成固化思维,不利于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述新知识时,可先导入旧知识,通过旧知识的提问过渡到新旧知识,并在提问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而不是一开始就急于传授新知识,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此外,在进行新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可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去思考问题。问题的提出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一种思路转向多种思路、由一个角度的思考转向多个角度的思考,发散学生思维。有些问题只有一种答案,而有些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而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不相同,犹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的眼界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观点和想法也不同。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发生变化,有利于思维的创新。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不能打压和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既要求大同又要存小异,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自我思维,并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创新。
3.4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既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又要学会将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脱离生活实际,只会做题解题的机器人。如将数学知识与银行存款利息、国债利息的计算相结合,让学生从小就知道理财的重要性,学会规划自己的零花钱,学会节约,将零花钱用在正当的渠道,从切身的生活实践中得到体会,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点。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可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还有利于其未来的良好发展,值得倡导。
参考文献:
[1]胡宝源.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