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身天地一浮萍

2020-07-21崔慧聪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东平湖浮萍黄河

崔慧聪

田浮萍,原名初保庆,1920年出生于山东博兴,1939年投身革命工作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黄河归故后第二年,他毅然选择了与滔滔河水为伴,成为人民治黄队伍中的一员,开启了36载的河上人生。

从未及弱冠便历经亡国之忧,到青年时代又逢内战之乱,再到知命之年突遭政治变故,田浮萍好似一株漂泊在广阔天地间的浮萍,哪里需要他,他便在哪里停留,哪怕短暂,哪怕艰难,却从未畏惧,更从未退缩。

胸有丘壑的决策者

田浮萍的一生中,被赋予了很多个头衔:人民治黄初期的蒲台治河办事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的垦利黄河分局局长、黄委工务处处长、山东黄河河务局局长……一纸聘文,便担一肩责任使命;一声承诺,便护一方百姓平安。

1949年秋汛,驻守在麻湾北坝头的垦利黄河分局局长田浮萍焦灼万分,虽连续抢护,但坝头在肆虐洪水的冲刷下节节塌陷。延迟抢护等待时机?不行!洪水无情,务必分秒必争。这时,亲历多次洪水抢险的田浮萍郑重地说道:“抢吧!成功了我给你们记功,失败了算是花钱买经验。”一锤定音,激昂回响。河工们闻之顿感干劲十足,打桩出埽,昼夜不息,直至险情转危为安。

1958年伏汛凶猛,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正等待着黄委“中枢”们对分洪或不分洪的艰难抉择。田浮萍在《碧血丹心锁“黄龙”》一文中这样回忆彼时的情形:“当时我是黄委领导成员之一、工务处处长,日夜与王化云主任等领导同志坚守在防汛办公室……17日是个不眠之夜,王化云主任和我、张林枫及防办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在等待着雨情、水情变化的最新消息。”凭借着丰富的治黄经验和过硬的业务功底,田浮萍权衡利弊、审慎建言,直接参与了这次重大决策。在党中央、国务院、水电部的关怀下,周恩来总理亲临郑州,肯定了不分洪的决策。最终,众志成城的治黄人在各自的战场上抢险堵漏、激战洪峰,让这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大洪水安澜入海。

1978年岁末时节,田浮萍成为山东黄河河务局的掌舵人,开始在628公里的大堤上驰骋奔走。面对防凌防汛的严峻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他深感责任之大,担子之重,以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对人民的无限敬畏心,从大力加固堤防、发展引黄灌溉、实施放淤固堤、战胜历年洪水,到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解决年轻职工两地分居问题……田浮萍让一项项务实举措在齐鲁大地上齐头并进,一件件为民之事在母亲河畔次第开花。

脚裹泥土的实干家

循着田浮萍的人生轨迹一路走来,会发现有许多个“第一”与他息息相关:在利津,试办了山东黄河第一座引黄放淤工程——綦家嘴引黄闸;在齐河,制造了黄河上第一只简易机动自航式钢板吸泥船——“红心一号”吸泥船;在梁山,第一次提出“分得进、守得住、排得出、保安全”的东平湖十二字科学运用方略……然而,在每个熠熠闪光的“第一”背后,更多的是田浮萍身上折射出的敢闯敢干的信念、一往无前的姿态和脚踏实地的干劲。

敢为人先,勇为竟成。1950年,年方30岁的田浮萍主动请缨,接过了在所管辖的利津綦家嘴险工工程8号坝试办引黄放淤工程的重担。熟悉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秉性的治黄人都明白,在黄河下游大堤上破堤修建引水工程历来被视为不可逾越的“禁区”。经过多方查勘调研,认为在綦家嘴修建闸门,既能放淤固堤,又能改良土壤,可谓是一举多得。在田浮萍的带领下,同年3月,綦家嘴引黄闸破土动工,竣工当年便解决了利津、沾化两县20多万人吃水的问题。随着该引黄闸的建成,山东引黄供水的大门被甘甜河水悄然打开。在以后的岁月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涵闸将汩汩流水送向远方,在农业增产、放淤改土、引黄稻改、城镇供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社会经济腾飞打下良好基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969年,已近50岁的田浮萍作为下放劳动干部,踏上了齐河南坦的土地。1970年2月,齐河修防段成立造船组,拉开试制吸泥船的序幕。田浮萍同职工们一道,凭着仅有的一部电焊机、两个氧气瓶和几把大锤,大胆钻研、修旧利废,用“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雄心壮志,憧憬着心中吸泥船的样子。垫起的方木当作船台,十几磅的大锤摇身成了压平机,赤膊上阵的人们代替了起重设备,坝头上的铁锤声、电焊声、吆喝声不绝于耳,仿佛在诉说着治黄人的艰辛和不易。5个月后,黄河上第一只铁壳吸泥船横空出世,9月,在齐河南坦下水试验运转成功,翌年正式投产。很快,这项简便而实用的技术成果以燎原之势在鲁豫大地上掀起了机械淤背固堤的热潮。1974年,利用吸泥船淤背固堤成为黄河下游近期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1978年,机淤固堤技术捧回全国科学大会奖。直到现今,在黄河下游蜿蜒的河道内,依然有一只只依傍着大河的吸泥船,夜以继日地抽沙淤地、加固堤防,它们不仅夯实着母亲河的铜墙铁壁,更镌刻下田浮萍等老一辈治黄人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崢嵘岁月。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1970年,刚刚目送吸泥船下水的田浮萍临危受命,只身奔赴梁山,担任黄河位山工程局(东平湖管理局前身)核心小组组长,负责东平湖滞洪区建设。因受时代因素影响,东平湖这张“王牌”有些力不从心,但它作为济南市、津浦铁路、胜利油田以及千百万沿黄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神”,亟须重振旗鼓。田浮萍的到来,为停滞不前的“王牌”工程注入了一股敢抓敢管、雷厉风行的气息。制定方略,他集思广益、唯实求真,最终确定的十二字方略仍是如今东平湖防汛的基本遵循;改建涵闸,他抓质量、抓进度、抓节约,十里堡、林辛、石洼3座进湖闸竣工运行,彻底解决“分得进”的难题。如今,这片镶嵌在鲁西南大地的静谧水泊,以其坚不可摧的防洪工程体系,彰显着“王牌”工程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历久弥新的魅力。

眼流暖意的平凡人

“我的父亲是位平凡人,从没有过豪言壮语。”田浮萍的大女儿初玉珍讲道。正是这样的一位平凡人,他将点滴小爱汇集成无私大爱,用些许善意温暖他人。

他是同事眼中的“刀子嘴,豆腐心”。在一次听取土方工程报价的会议上,多年摸爬滚打于河边的田浮萍察觉价格有误,便不留情面地当场指出错误所在,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严厉批评。与此同时,他又对年轻职工和普通工作人员关爱有加,在黄委任职时,他直言“只要有知识分子,俺都要”“有污点不要紧,都给俺送来”,经他培养提携的年轻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不菲成绩;在山东黄河河务局供职后,他同驾驶员、炊事员等“小人物”打成一片,以致大家到后来才知道他是省局局长……其实,像这样的事例在田浮萍的工作中不胜枚举,也许正如济南黄河河务局原局长孟青云在回忆与田浮萍同在东平湖的往事所提到的那样:“田浮萍……给职工做出了榜样,大家都讲:‘这才是治黄的好干部,尽管他作风上雷厉风行,批评得比较严厉,但他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大家都能理解。”

他是家人心中的“大靠山”。工作中铁面无私的田浮萍,在生活里却不乏柔情,是和善可亲的“大家长”。“爸爸一生宽厚淳朴,给了我们最温暖的亲情。”田浮萍的二女儿初玉珠讲道。雷雨过后的晌午,他每每守候在家属院的水洼旁,将幼小的孩童依次抱过,强健臂膀下盛放着无尽关爱;落日余晖的傍晚,他和妻子将舍不得吃的细粮带给嗷嗷待哺的孩子,舐犊情深中饱含着满心欢喜;昏黄幽暗的夜晚,他悉心教孩子们缝衣服、纳鞋底,一针一线里融化着浓浓父爱。

浮萍本无根,但守住了矢志不渝的初心便有了根,握住了坚定不移的信仰便有了根。

涛拍黄河岸,风颂赤子心。田浮萍同志一生奔走于大河上下,同钱正英、江衍坤等治黄元勋一路开辟艰难曲折的道路,与千百万沿黄军民一道建设孕育希望的黄河,在广袤大地上书写下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赤子情怀,播撒下高风亮节、光明磊落的精神火种。这些美好品质与高尚情操,将化作穿越苍穹的凌云壮志和奋发向上的无穷力量,永远激励后辈治黄人破浪前行、接续奋斗。

山东黄河河务局原副局长张学信在纪念文章《功在黄河 利在千秋》中讲:田浮萍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勤勤恳恳为革命和治黄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风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猜你喜欢

东平湖浮萍黄河
修复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
——东平湖增殖放流活动实施
1990—2016年东平湖水位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再去看看东平湖(外二首)
沧海浮萍
基于Landsat数据的近30年东平湖湿地植被覆盖演变研究
《红浮萍》中的女性诉求与空间哲学
浮萍入药,湿热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