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播种育苗栽培技术刍议
2020-07-21杨茹
杨 茹
(五河县大巩山囯有林场,安徽 五河 233300)
乌桕作为一种经济树种,其具有适应能力强、应用价值高、形态美观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护堤造林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增强了绿化造林施工效果,因此,工作者应当深入分析乌桕栽植技术,并采取有效方式,提高乌桕栽植技术的应用效果,优化绿化造林工作水平。
1 乌桕播种技术
1.1 选地整地
选地整地作为乌桕播种技术的基础操作环节,需要选择适宜的位置建设苗圃,并落实整地操作,为乌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在播种技术下,应选取土壤肥沃、排水能力强、交通灌溉方便的区域作为乌桕的苗圃建设位置,完成选地操作。之后,应清理地表杂物、杂草,然后利用机械,对苗圃土壤进行深翻整地。一般来说,深翻整地深度应在30cm 左右,意在清除土壤中残存的杂草草根,并通过日晒去除部分病虫害,增强土壤的疏松。在整地过程中,还要向每公顷土壤中施入750 公斤的复合肥、375 公斤的过磷酸钙以及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提高土壤中养分含量,保障乌桕的健康成长。此外,应该采用三犁三耙的方式,将土壤消毒剂、杀虫剂以及肥料在土壤中均匀拌和,并且以从南向北的顺序,建设出床宽1m、步道沟宽40cm 的苗床,以便于后期乌桕播种。
1.2 种子采集处理
种子采集处理操作是影响乌桕播种技术落实效果的重要因素,应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母树,进行采种操作,并注意最好在果壳自然开裂后再进行采种操作,保障种子的健康成熟。待采种完毕后,还要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脱蜡处理,深入优化乌桕种子的发芽率。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使用碱含量1% 的45℃温水,对种子进行浸泡,待其外层蜡皮泡软之后,用手大力揉搓,使乌桕种子的外层蜡皮脱落溶解。其次,将多余的水倒出,再将草木灰拌入乌桕种子中,并揉搓拌匀,使得乌桕种子的蜡质表皮完全脱落,显现出质感坚硬的种子。再次,将种子浸泡在40℃的温水中2 个小时。最后,晾干种子并采用混沙储藏的方式,将种子贮存起来,待到气候满足播种条件后,再进行播种操作。
1.3 种子播种
在乌桕播种技术下,如果选择春季播种,就要先在室内砌筑宽1m、高25cm 的温床,来进行催芽,增强乌桕种子的活力。在此过程中,还应在温床下层铺设15cm 厚的沙床,并覆盖好薄膜保障催芽效果。若选择在秋冬季进行播种,则无需催芽。在播种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混沙储存的乌桕种子筛出。其次,按照25cm 的行距间隔,在事先规划好的苗圃苗床上,开挖10cm 宽、5cm 深的播种沟。最后,向播种沟内浇足水,并采用撒播或点播的方式,进行乌桕播种。在播种过程中,最好保持总播种量105 公斤/ 公顷,并根据行距长度把控每行种子播撒量,同时还要在播种完毕后,为种子覆盖1~1.5cm 厚的土层。通常情况下,从播种到幼苗出土大概需要50~75 天,在此期间,应当做好盖草浇水工作,促进种子顺利发芽。
2 乌桕育苗技术
2.1 播种育苗
就目前来看,乌桕育苗技术主要分三种,即播种育苗、扦插育苗以及嫁接育苗,可以结合苗圃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育苗方式,增强乌桕育苗技术的应用效果。如果苗圃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就可以采用播种育苗的方式,进行乌桕栽培。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尽量将土块碾碎,耙平,并且采用硫酸亚铁等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乌桕幼苗感染病虫害,提高播种育苗的成功几率。待幼苗出土之后,还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间苗、补苗等操作,若遇到光照强烈的天气,务必要设置好遮阳网,避免强光拖慢苗木成长速度。此外,由于乌桕具有怕涝的特质,因此,应注意及时排水,同时,虽然乌桕抗旱能力较强,但若遇到连续干旱的天气,依然要做好灌溉工作,保障苗木的健康成长。
2.2 扦插育苗
在乌桕育苗技术下,如果苗圃规划效果较好、沟道畅通,并具备优质的母树,那么就可以采用扦插育苗技术,来栽培乌桕。在此过程中,应在生长状态良好的母树上,选取无病虫害、生命力旺盛的乌桕穗,并将剪取长度控制在20cm 左右,同时还要确保顶端与上芽平齐。然后将取好的穗条按照径宽,捆成小把,再将其插入湿沙中,放置在通风良好、无阳光直射的室内,而且应控制好沙子的湿度,达到握沙成团,不出水的状态即可。待储存两个月之后,穗条就会长出不定根,此时,就要以开沟排放插穗的方式,进行扦插育苗。在扦插中,应当按照20cm 的行距挖沟,并采用8cm 的间距,进行扦插操作,同时注意保持穗条上端露土5cm 左右的高度,最后将土壤压实、浇透水,即可完成扦插育苗操作。
2.3 嫁接育苗
在乌桕育苗操作中,如果此次栽培对乌桕的观赏性和结实量存在要求,那么此时就可以采用嫩枝嫁接的方式,来进行育苗,这样不仅能够改善苗木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还可以增强乌桕苗木的美观性和结实量。在嫁接操作中,首先,要在早春期间,减掉1~2 年生地径在2~4cm 的实生乌桕苗,并保留一个壮实的新梢,使其能够充分生长,然后将其作为嫁接用的砧木。其次,待到夏季时,采集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嫁接穗条,并用湿布将其包好。在操作中,应注意不能在高温天气或雨天进行穗条采集,而且要将当天没有完成嫁接的穗条放入冰箱内冷藏。再次,需要将嫁接位置保持在砧木离地10 ~25cm 处,并在砧木下部留下4~8 片叶子,为苗木嫁接生长初期提供养分。最后,待到接穗新梢生长到30cm 长时,需要注意插扦护缚,以免出现风折问题,提高育苗的成功率。
3 乌桕栽培技术
3.1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作为乌桕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及时做好施肥、追肥、灌水、排水工作能够为乌桕创造一个优质的生长环境,提高乌桕成林速度。其中在施肥管理中,需要在苗木生长初期阶段,每隔7~10 天向其施用0.1% 的硼肥、0.2% 的磷酸二氢钾以及氮肥,为其提供充足的生长营养。之后,在阴雨天气,还要向苗木追施75~120 公斤/ 公顷的氮肥,1~2 次,而且在雨停后,必须及时清理残留肥料,以免发生肥害。待到乌桕木质化生长前期,要将氮肥替换成钾肥和磷肥,提高其木质化生长速度,确保其顺利过冬。在灌溉管理中,应加大出苗期和干旱季节的浇水量,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同时,在雨水较为充沛的气候条件下,则应做好疏沟排涝工作,防止苗圃积水损伤乌桕根部[1]。
3.2 除草修剪
一般来说,从乌桕幼苗出土之后,就应开展中耕除草操作,并且要秉承“除早、除小” 的理念,每年对乌桕苗圃进行5~6次的中耕除草,使乌桕能够生长在一个无杂草的环境中,优化乌桕苗木的生长状态。在修剪操作中,乌桕在一个生长周期内需要经历2~3 次修剪,来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但对于4 年以上成年乌桕来说,其枝条生长会比较旺盛,而且萌发出的新枝叶大多都是结果枝所以无需进行大规模修剪,只需每年减除直径在0.7cm 以下的枯枝、病枝等生长不良的枝条即可。如果乌桕树的树冠上出现了向高处徒长的强壮枝条,就要及时将其剪除,使其能够从剪口位置萌生结果枝。此外,在常规的修剪中,还应注意修剪掉内膛枝、平行枝以及交叉枝,保障其整体观赏效果[2]。
3.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乌桕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秉承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根据乌桕的特质,以及种植地的实际条件,来提前采取病虫害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促进乌桕苗木的健康成长。一般来说,由于乌桕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其多发病均为密植引起的叶枯病、叶部角斑病等。此外,乌桕也可能会感染刺蛾、蚜虫、樗蚕等虫害。为此,可以喷洒20% 的除虫脲8000 倍液,并结合病枝修剪操作来进行虫害防治,同时,要注意将修剪下的病枝及时带到苗圃外进行集中销毁,以免虫害传播,增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用。此外,还要及时发现和杀灭乌桕病害。以叶枯病为例,若在乌桕的叶尖、叶缘等位置发现了大小不规则的红褐色或灰褐色病斑,说明乌桕可能感染了叶枯病。此时,就可以采用 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对乌桕进行喷洒,并且与80% 代森锌 500 倍液等药剂进行轮换循环喷洒,即可逐渐杀灭叶枯病[3]。
4 结语
保障乌桕播种育苗栽培技术的落实效果,能够促进苗木的健康成长。在绿化造林施工中,工作者利用该技术可以提高乌桕种子的成活率、加强栽植施工效果、优化苗木的质量,从而加快推动乌桕苗木成林,提升乌桕绿化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