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环境条件与新技术应用探究
2020-07-21杨玉平
杨玉平
(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山东 济南 250216)
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粮食产量予以了一定的关注,玉米属于高产的农作物,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玉米这类农产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一直以来都是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联系经济发展的趋势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之后,可以看到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运用新技术的重要意义,需要从根本上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玉米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满足市场对玉米的需求。
1 玉米种植的环境条件
1.1 对土壤提出的要求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前提条件,植物会从土壤中获取生长过程中亟需的各类营养物质。通常情况下,玉米的根茎可以长到1 米以上,分布比较广,对土层厚度提出一定要求。为了能够让玉米种苗更好的在土壤中生长,需要保证土壤一定的疏松度,能够汲取更多的水分和氧气。与此同时,玉米种植区域水分的含量一定要大于需求量,而且幼苗期,土壤需要具有较高的含水量。
1.2 对气候环境提出的要求
1.2.1 气温
气温的变化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通常情况下,玉米定粉酶活性的保持最合适的温度是23 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会对定粉酶的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对玉米籽粒的饱满程度产生影响,出现产量减少的情况,玉米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玉米幼苗处于发展环节,对水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水分会在短时间里迅速流失,幼苗出现缺水的情况,成活率受到影响。玉米处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对温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调查研究显示,玉米最佳的生长温度应该控制在20 度到25 度之间。
1.2.2 水分
在幼苗阶段,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生长过程中不管是土壤含水量亦或是空气湿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比较人工浇灌,自然界的降水能够更多的补充玉米生长对水的需求。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供水量会直接影响了玉米的产量。所以,提升灌溉水平对提升玉米的产量具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玉米处在幼苗阶段,更应该扩大供水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自然降水和人工灌溉紧密的联系起来,提升玉米的种植效果。
1.2.3 光照
植物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光合作用能够完善玉米内部基质,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质量。我国北方地区的光照时间超过12 小时,晚熟玉米对光照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所以,北方是玉米种植的重要产地,同时也是研究玉米生产产量和质量重点研究的区域。
1.3 养分和肥料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从土壤中获得生长过程中亟需的矿物以及微量元素,玉米的生长周期比较短,为了能够提升产量,需要大量的养分。除了从土壤中获取外,人工施肥也是极为重要的。不只是能够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种植地区的土壤成分结构也能得到调整,更加适合玉米的生长。玉米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合理的选择肥料做好补充,肥料的使用是目前提升玉米产量最直接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2 玉米种植新技术
2.1 病虫害防治
我们知道,很多因素都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病虫害,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病虫害的防治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玉米种子在种植之后,就需要着手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要提升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有效预防,联系已有的病虫害问题,找到针对性的手段。栽培玉米时,需要灵活的运用先进的技术,有效的处理玉米种子,尽量培养无菌种子,在播种时,考虑使用包衣种子,这样播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的概率明显减少。
2.2 高产技术
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在其中选择科学、有效的种植方式,这样成活率才能明显提升,要想提升玉米的产量,需要完善栽培技术,这是玉米成活率提升的前提保证。但是实际上,我国在提升玉米成活率这块还是缺少先进的农业技术,虽然,相关工作人员就成活率的提升这块加大了研究力度,但是实际上还是需要不断的探寻,找到最为适合的技术。
2.3 改良技术
种子的改良主要是为了提升玉米的产量,这就需要结合气候情况,培育出更加优质的玉米种子。在引进国外种子时,还需要从整体上考虑气候、温度和种植技术等条件是否满足当地的需要,确保玉米种子能够健康生长。目前已经开始在种植技术的研究上加大了投入力度,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种植之前,就对温度、地形等条件进行考虑,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研究之下,认识到先进的技术是否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当地的种植中,提升成活率,减少盲目种植的情况,提升整体收益。
3 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好的促进了玉米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奠定技术,新技术能够灵活的运用在玉米种植中,作为政府一部门需要发挥出宏观调控的作用,做好推广工作,种植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种植管理体系的规定,加大研究力度,对技术进行创新,更好的满足当地种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