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交大“双创”升级记
2020-07-21管浩
文 管浩
随着产业及承载范围的不断扩大,“大零号湾”将实施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实现从园区式开发到街区式开发。
大学在城市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作用,以大学为依托的大学科技园,借助大学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力量提高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大学科技园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策源地和承载地,它不仅仅是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企业孵化中心,同时也是大学教学、科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窗口。
对于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而言,学校与所在区域的协同和联动是其发展的关键。
闵行区作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同时也是上海唯一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它充分利用其区域南部科创要素集聚优势,与上海市科委、上海交大、华师大等筹划并建设了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以下简称“大零号湾”)。新时期,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应该有新的模式,作为环交大创新创业园区的“大零号湾”的发展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
集中优势力量,打造环交大“双创”生态体系
“一般大型科技园区侧重于科技成果的前端,‘大零号湾’则在此基础上叠加并延伸,以大学的人才技术为核心,打造成果转化与产业链生态链,使得它的范围更加宽泛、外延更加深远。”闵行区副区长吴斌说道。
对于打造新型大学科技园,“大零号湾”有着天然的优势。
一方面,这里科创资源丰富,“大零号湾”与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只有一墙之隔,且周边汇聚了航天航空、船舶等10 多家高校科研院所,有超过13 万名科技人才在这里工作、生活。“结合上海交大的学科优势,‘大零号湾’布局四大主导高科技产业,涵盖了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海洋装备、新材料领域。”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王伟明介绍道。
其中在医疗机器人领域,上海交大科技园发挥了交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建成了国内领先的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并且该研究院还与校外医疗机器人产业园形成联动,形成了交大研发、闵行孵化、上海转化的新模式。目前,交大科技园的一些研发成果已经进入到成熟阶段。未来,这里将要打造医疗机器人的全程实践,同时也在推动建设国家级医疗机器人的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上海计量院推动建设国家级的医疗技术检测中心,在产业转化平台方面,打造零号湾医疗机器人产业园。
“医疗机器人的临床研究是一个关键环节。未来,我们还要打造一个高水平的研究型医院,从诊疗阶段到手术阶段,再到监护ICU 康复阶段都由机器人来完成,形成一个无接触的治疗。”王伟明说。
另一方面,这里产业基础雄厚、科创生态优良。“大零号湾”是闵行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的所在地,也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主战场。自2005 年开启建设以来,这里制定了科技、产业、人才、金融等系列的政策,建立了国内外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服务平台,周围环境不断优化,配套服务的功能不断提升。
基于得天独厚的优势,“大零号湾”进一步细化了功能定位,具体可以用三个字母来概括:C、T、O。
“C”(Innovation Core):实现创新策源核心,以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为支撑,作为区域创新策源的硬核,着力增强创新策源与成果溢出能力,打造国内外一流的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核心策源地。
“T”(Technology Transfer):实现技术转化引领,以沿剑川路、沧源路1.3平方公里“T 字形”街区为主轴,重点布局高校溢出的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研发和转化平台,集聚高水平、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高校师生、校友和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的首选地,“硬科技”创新创业者的集聚地。
“O”(Open Innovation):实现开放创新融合,着力完善产业配套和城市配套功能,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依托剑川路、滨江两条创新发展带为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化项目落地提供空间载体,实现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产学研高效协同,校区与街区高度融合。
多方位全面发力,推进“大零号湾”建设
在推进“大零号湾”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闵行区还专门成立国资平台公司南滨江公司,全面对接区域内高校、院所、企业,重点落实载体建设、功能完善、环境提升任务。
在科创载体建设上,目前,“大零号湾”有20 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已经建成使用,其中6 万平方米的上海交大科技园承载60 多个交大师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另外,用于科创服务基地以及加速器等功能配套的50 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正在开工建设,国际化的开放式科创街区初具形态;同时还有100 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正规划布局,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将深入开展。
在生态环境的优化上,一方面是创新功能性平台实质性运营。近年来,“大零号湾”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引进了国内外院士级的科学家团队,包括由闵行区与上海交大、临港共建的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以及由闵行区与上海交大共建,杨广中院士领衔的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入驻剑川路930 号,链接了校内的创新成果与校外的产业创新需求,推动了科学家与龙头企业深入合作,加快产业领域核心关键环节的研究和部署。
另一方面是科创公共服务资源不断集聚。闵行区各相关部门均将科创服务相关资源和平台向“大零号湾”区域内集聚,各类行政服务机构已相继进驻“大零号湾”,为企业提供“零距离”科创服务。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将于年内建成,通过改造剑川路940 号,新增2 万平方米空间,为企业提供便捷的科创公共行政服务和市场化科技专业服务。
另外还加速了科创企业和服务机构汇聚。培育的科创企业总数超4000 家,合作的资本服务机构超300 家,集聚的专业孵化载体超10 家,40 多家科创企业融资总额超10 亿元。
在城市配套的完善上,随着区域交通布局的优化以及开放空间的拓展,龙湖天街等地标性商业配套建成和轨交“一横两纵”布局的形成,“大零号湾”也正逐渐发展成为交通便利、生活配套齐全的上海西南角的一片创业热土。
此外,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陆敏表示,“大零号湾”的规划和建设,体现了大学科技园发展要坚持目标定位,做强核心功能;要坚持“三区”联动,强化开放协同,即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的联动和融合。
随着产业及承载范围的不断扩大,“大零号湾”将实施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实现从园区式开发到街区式开发。同时,这里还将建设全球科研创新区、新兴产业引领区、现代商业与文创教育服务区、高品质国际生活社区四个功能区,打造“零号湾”“创想600”“中法创新园”等标杆性的“双创”空间品牌。
未来,“大零号湾”将打造为新时期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示范,到2025 年形成创新要素集聚、产业生态完善、制度创新示范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高效的科创示范区基本框架;到2030 年实现制度创新示范效应将辐射长三角,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的新地标;到2035 年跻身全球一流环大学创新区行列,成为全球主要的颠覆性技术策源点和新兴产业孕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