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分析

2020-07-21李宏元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6期
关键词:危重急诊科满意率

李宏元

(大连市友谊医院急诊科,辽宁 大连 116001)

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所接触的患均为病情较为危重的缓解,患者在急诊接受初步的诊治后,需要转送至其他科室接受后续更加专业化的治疗,但是在对患者实施转运的过程中,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样则会降低患者安全转运率,若转运不当,则可直接威胁急诊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在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过程中,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来对其转运的安全性保证,十分必要[2]。为探究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相关护理措施和价值,本研究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10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院内安全转运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护理的结果分析,从而总结不同护理措施其护理的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以急诊科危重患者100例(所选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简单化分组。

实验组(n=50)中,其年龄30~69 岁,年龄均值为(63.12±5.33)岁,其中男33例,女17例。对照组(n=50)中,其年龄35~68岁,年龄均值为(62.96±6.12)岁,其中男30例,女20例。对比2组急诊科危重患者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急诊科危急患者之间的可比性较好,且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中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为:

1.2.1 转运前护理:在实施转运前,医护人员对具有除颤功能的监护仪准备,并对急救箱准备,急救箱的药物应包括急救药品、简易呼吸气囊准备等,做好患者吸痰等物品的准备。医护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发展情况,判断其是否可进行转内安全转运,密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观察,防止其在转运中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以此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若评估结果显示患者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而难以保证转运的安全性,则停止转运。若确定患者可转运,则在转运前,全面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全面清理其呼吸道。若患者需要吸氧干预,则应对其呼吸道的通畅保证,并确保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的范围。同时,提前告知患者的家属,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转运,以此保证患者情绪的稳定,使其积极配合转运工作[4]。

1.2.2 转运中护理:在对急诊科危重患者实施转运的过程中,应保证转运路线的通畅,并在转运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意识变化情况,若患者病情出现恶化的情况,则应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正确识别患者转运中的面色、呼吸变化,以此保证患者的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5]。在转运中,以正确的给药途径为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确保给药途径的通畅性。尽量对震荡控制,保持患者头部处于较高的状态,并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特别是存在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如有必要,需进行就地抢救干预。适当实施约束带干预来对跌倒坠床的发生进行控制,对于患者治疗的仪器设备,同样应对其安全性确保,以此对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证[6]。

1.2.3 转运后护理:转运相关工作在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安排,再次确认其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保证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均可恢复直至很差的状态,若患者需要接受引流、吸氧等操作,则需要通过呼吸机,为其实施吸氧干预,若患者不存在危险,则医护人员进行交接班签字,并及时告知患者和其家属已经完成院内转运,以此促进其情绪的稳定,更加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护理以及治疗操作,从而将医护的效果提高,为急诊危重患者疾病的康复奠定基础[7]。

1.3 观察指标:对2组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情况作观察分析,包括成功转运、护理纠纷、意外事件、死亡等,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以自制问卷表的方式进行评价,0~100分,其中86~100分为十分满意,61~85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则为不满意,以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之和为总满意率。

1.4 数据分析: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2组院内转运情况分析:实验组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成功转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护理纠纷、意外事件以及病死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2组护理满意度分析:实验组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6.00%)明显较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78.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院内转运情况分析[n(%)]

表2 2组护理满意度分析[n(%)]

3 讨论

急诊科危重患者,其病情较为复杂且严重,其在急诊科接受初步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后,需要至疾病相应的科室进行专业化的治疗[8]。急诊科危重患者,虽然其院内安全转运的时间较短,但是患者的疾病变化较快,若转运不当,则给予出现相关不良事件,即患者一旦出现较为危急的病症,且未能接受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则患者的病情会不断的恶化,甚至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其出现死亡的情况[9]。因此,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过程中,加强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对其转运的安全性保证,十分必要。

本研究显示,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急诊科危重患者,其院内转运的成功转运率明显高于出现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其护理纠纷、意外事件以及病死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6.00%)明显较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78.00%)高。表明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可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的转运成功率,对意外事件、死亡的发生进行控制,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针对性护理干预,其是根据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的相关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各个阶段强化护理管理,可有效将患者转运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并及时实施相关的急救护理干预,从而对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预防和处理,以此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以及成功率[10]。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中,有着较高的价值,不仅可提高转运的成功率以及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医疗纠纷的发生进行控制,且可增加危重患者和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此更加积极配合转运工作,获得更好的转运效果,为患者疾病的康复奠定基础,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危重急诊科满意率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