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使用与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
2020-07-21赵磊
赵磊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考上大学是我国很多青年学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他们大学期间的心理健康、学业表现乃至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比例高达99%,90%以上的青少年都经常使用移动网络[1]。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移动智能终端,提供多种移动服务,包括文本和语音的移动通信服务、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等,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2018年微信用户数已超过10亿,用户中60%以上是年轻人(15~29周岁)[2]。微信开发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提高结交新朋友、维持现有社会关系和时刻了解网络上社交活动的能力[3]。这些功能对大一新生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需要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转到陌生的学校环境,这种转移通常需要对他们的社交网络进行重大改组。因此,为维护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探索微信使用与大学新生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一、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微信使用有助于大学新生维持和扩展社会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微信使用与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与社会融合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微信使用与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广义上是指个人社会关系中产生的有形或无形资产,这些资产可以被获得或用于互惠、团结和合作的工具性和表达性回报[4]。作为各个学术领域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社会资本已经成功地将其范围扩展到在线空间,以强调各种在线社交媒体应用的积极影响[5-6]。
来自个人社交网络的可用资源传统上可分为桥接关系和黏接关系[7]。社会资本的这两个维度可以通过关系强度和提供的资源形式两个基本要素来区分[8]。一般来说,桥接社会资本反映了异质个人关系中所获得的利益和价值,包括宽松的社交联系,例如偶然的熟人、工作的同事,甚至是完全陌生的人提供的接触新想法和丰富信息的可能性。相反,黏接社会资本意味着同质群体中的潜在资源,这代表了与志趣相投的人紧密联系和情感上的重要关系,包括亲戚、亲密朋友和邻居提供的情感或物质上的帮助以及稀缺的资源。在弱关系或强关系网络中,人们不仅可以获得实际资源,还可以获得无形利益,例如相互信任、情感支持和友谊[9]。一些实证研究已经证实,以计算机为媒介的通讯尤其是社交媒体支持松散的和脆弱的社交关系,帮助用户建立新的联系并维持现有的关系[10-11]。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大学新生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对他们获得桥接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
假设2:大学新生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对他们获得黏结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社会资本与社会融合
Arnett将18~25岁的时期定义为“新兴成年”,这是个体从青春期到成年期过渡的关键发展阶段[12]。在此阶段,他们个人的价值观、爱情观、事业观等将逐步形成。进入大学学习在这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生活环境变化、新朋友圈的形成等因素的影响,“新兴成年”的生活自主权将会增加。大学生被期望做出一系列调整,以适应他们的新生活方式,这些调整范围包括学术、情感和社会适应[13]。根据Gerdes和Mallinckrodt的定义,社会适应是大学生融入校园社区、建立支持网络以及协调大学所提供的新自由生活的过程[14]。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期,个人面临着发展亲密人际关系的挑战。对需要住进学生公寓的大学生来讲,这项任务尤其具有挑战性。他们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与亲人、朋友产生了距离,使维持现有亲密关系的任务复杂化,同时他们还会遇到成千上万的新伙伴,并与他们建立新的亲密关系[15]。在过渡到大学期间,维护和建立关系对于成功适应至关重要。与大学之前的朋友联系,能够获得情感支持,进而有助于大学新生的调整、适应[16]。同时,在大学里建立的新的同伴关系对大学新生适应学校环境也有帮助,因为同伴互动是学生融入大学环境的主要过程之一[17]。成功的大学经历需要学生花时间维持和建立他们的人际关系。
社交媒体有助于维持现有关系和建立新的社会关系。Ellison等人发现大学生常常使用Facebook与老朋友保持联系,并与他们在社交场合遇到的同学或朋友建立联系[18]。Yang & Brown研究证实使用Facebook与他人互动有助于大学生社会适应和降低孤独感[19]。还有研究指出,通过Facebook进行学术合作,并获得更高水平的黏接资本,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20]。在向大学过渡期间,通过社交媒体与未来的室友、同学互动能够减少不确定感,使实际的面对面会谈不那么尴尬[21]。大多数社交媒体能够提供定向互动、信息传播和内容消费等三种类型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参与能够让大学生与老朋友保持联系,同时结交新朋友,能够让他们获得情感支持,降低孤独感,进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22]。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3:大学新生获得的桥接关系对他们入学后的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影响;
假设4:大学新生获得的黏接关系对他们入学后的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部分包括研究模型构建、样本和数据收集、测量量表、分析策略四个方面内容。
(一)研究模型构建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模型(图1)。假设花在微信上的时间与大学新生获得桥接关系和黏接关系都具有正相关关系。此外,研究还从多元社会资本的视角,进一步探索微信使用是否会通过桥接资本和黏结资本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
(二)样本和数据收集
2019年10月―11月,在安徽合肥的4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大一新生中发放问卷。调查对象的选取采用以下原则:2019年9月入学的大一新生,研究生因已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不属于研究所界定的新生,故不在研究范围内;至少具有1个月以上的微信使用经历,本研究探索微信使用与大学新生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需要调查对象具有一定时段的微信使用经历。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68份,问卷回收率92%;剔除回答不完整的16份,用于研究的有效问卷352份,有效问卷率88%,问卷回收结果比较理想。
(三)测量量表
1.微信使用
微信使用是根据受访者对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方面问题的回答进行评估。具体来说,学生被问到“平均而言,你每天在微信上花多少时间”。研究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测量,1-5分别代表少于30分钟、30分钟到1小时、1小时到2小时、2小时到3小时、3小时以上。
2.桥接关系
桥接关系使用网络社会资本量表进行测量[4]。该量表能够对感知到的桥接资本进行有效的测量,包含4个测量题项,例如“在这所大学与他人互动让我想尝试新事物”“在这所大学,我总是接触到新的朋友”等。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测量,1-5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同意、比较同意、非常同意。随后通过计算4个测量题项的分数对桥接关系进行衡量(M=3.81,SD=0.44)。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8,具有很高的信度。
3.黏接关系
为测量微信使用的黏接关系,对Ellison等人开发的原始测量量表进行了适当的调整[23]。该量表包含4个测量题项,例如“在这所大学里,我可以在做出重大决定时向他人寻求建议”“在这所大学里,我有信任的人帮我解决问题”。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测量,范围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更高的分数表明更高水平的黏接关系。通过数理软件对4个测量题项的得分进行计算以形成对黏接关系的度量(Cronbach's α=0.93,M=3.72,SD=0.48)。
4.社会适应
采用Baker & Siryk编制的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测量[24],该量表包含6个测量题项,例如“我参与了大学的社交活动”等。该量表1-5五点计分(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个体适应的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0,M值为3.85,SD值为0.41。
(四)分析策略
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22.0和Amos 22.0进行。首先,对微信使用的特点和潜在影响进行初步描述性分析。随后,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索性别、年龄、生源地等个人特征与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变量之间的交互关系。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微信使用与大学新生社会适应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三、结果分析
采用SPSS、Amos等数理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使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12个,其中第一个因子的解释率为13.02%,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352名受访者样本中,51.7%为女性,48.3%为男性。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受访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三)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个人特征与桥接关系、黏接关系、社会适应等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年龄、学科专业、生源地等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大一新生通过社交应用使用所获得的桥接关系、黏接关系和社会适应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联系。年龄与桥接关系、黏接关系、社会适应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年龄越大的新生越容易获得社会资本,进而更容易适应大学生活。学科专业、生源地与桥接关系、黏接关系、社会适应都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表明与理工科类专业新生相比,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新生更容易积累社会关系,更容易适应社会;与来自农村的学生相比,来自城镇的学生拥有更好的社会关系,进而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适应。
表2 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微信使用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四)微信使用、社会资本以及社会适应之间的相关性
进行相关性分析,以评估微信使用时间、黏接资本和桥接资本以及社会适应之间的交互关系。表3显示了关键变量之间的零阶相关性。如表3所示,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分别与桥接关系(r=0.201,p<0.01)、黏接关系(r=0.235,p<0.01)正相关。这表明,花费更多时间使用微信的大学新生,与那些花费较少时间的人相比,社会关系更多元化。至于微信使用与社会适应之间的联系,使用微信所花费的时间可以预测更高水平的社会适应(r=0.057,p<0.05)。此外,正如预期的那样,桥接关系(r=0.147,p<0.05)和黏接关系(r=0.156,p<0.05)都与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正相关。
表3 零阶相关性分析结果
(五)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为了更好地检验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利用Amos 24.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目前的研究选择使用SEM,因为它不仅允许研究人员直接评估结构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而且它还可以提供一种最佳策略来同时评估潜在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25]。在这个假设的模型中,年龄、性别、生源地是协变量,预计会对图1中的研究变量产生影响。此外,还使用了一系列拟合因子来衡量该研究模型的相对拟合度。图2显示了假设模型的路径分析结果。SEM分析表明,研究提出的假设模型是一个适合数据的可接受模型:χ2/df=2.207,RMSEA=0.051,RMR=0.017,CFI=0.983,AGFI=0.965;IFI=0.987,TLI=0.952。如图2所示,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是黏接关系(β=0.812,p<0.01)和桥接关系(β=0.723,p<0.01)的重要预测因子。因此,假设1、假设2获得支持。同样,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能够通过他们获得的黏接关系(β=0.761,p<0.05)和桥接关系(β=0.715,p<0.05)得到积极的预测。因此,假设3、假设4获得支持。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图2 结构模型检验结果
四、总结与讨论
在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旨在系统地研究微信使用如何通过黏接资本和桥接资本与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相关联。为此目的,研究确定这些不同类别的社会资本作为可能在微信使用与大学新生社会适应之间的联系中起催化作用的重要因素。此外,研究还提出了一个理论假设模型,该模型试图解释和说明社交媒体的使用、互动与社会适应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显著且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桥接资本和黏接资本的感知,从而增强了他们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的适应性。
(一)主要结论
首先,研究结果证实了微信使用时间能够对大学新生获得黏接资本和桥接资本产生积极影响。这意味着微信使用时间的增加有助于人们建立密切的社会关系,表明微信的普及能够为大学新生在陌生的环境中拓展和维持社会关系提供渠道。更重要的是微信在接受其他联系人的情感支持、增强归属感以及发展亲密友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线环境中社交媒体使用和社交资本之间的积极联系也在之前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26],即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交互联系、友情维持和自我披露会帮助人们在在线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
其次,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于微信用户而言,他们获得的黏接资本和桥接资本可以改善自身的社会适应状况。换句话说,在微信上花费更多时间的大学新生获得的社会资本水平高于那些花费较少时间的同伴。该结论与先前的一些研究一致。具体来说,Ko和Kuo发现,计算机媒介通信使用增加,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更好的社会融合[27]。Nabi等人证明了各种社交应用为个人提供了新的途径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这些情感很难在面对面交流中表达,这将有助于增加人们交往中的积极影响并减少负面影响[25]。显然,当人们认为在线交流实际上可以减少互动障碍并促进更多的在线自我披露时,结果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新兴技术可以加强相互信任,促进社会关系的建立,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陌生的社会环境。
最后,研究结果证实了微信使用不仅可以显著预测大学新生获得的黏接资本和桥接资本,而且还有助于他们进行社会适应。结构模型分析发现,微信使用通过不同种类的社会资本(黏接资本和桥接资本)对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产生影响。换句话说,通过使用微信建立的各种社会资本最终可能会提高大学新生对当前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满足感。同时,结果与先前的研究一致,认为使用社交媒体可以通过与亲密的和相对疏远的亲朋保持联系来间接地增强人们的社会适应[28]。因此,随着社交媒体技术特别是微信成为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将通过扩大联系范围,与其他成员建立联系以及提供情感社会支持,为人类心理健康带来一系列有益的影响。
(二)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为社交媒体使用和社会适应研究做出了一些贡献。首先,研究发现了微信使用、桥接关系和黏接关系以及社会适应等重要变量之间的因果影响。研究指出了微信使用与大学新生社会适应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阐明了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将如何产生更好的社会适应。其次,研究建立了一个中介调解模型,以确定使用微信是否会产生积极的主观后果。因此,研究结果揭示了新媒体使用是否可以通过社会资本提高个人社会适应的潜在机制。
同时,该研究对实践也有重要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可以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进行社会适应,这是因为社交媒体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有效和便捷的途径与他人联系,并获得社会和情感支持。因此,如果社交媒体设计师能够开发旨在增强当前研究中的有益方面的各种干预措施,微信可以更好地提升年轻一代的生活质量。如前所述,个人和网络空间之间的交互可能有助于年轻人的心理和社会调整。因此,通过微信组织有趣的在线活动将有助于大学新生扩大社交网络,并从该服务获得多样化的信息,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此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学科专业、生源地的大学新生在微信使用、社会资本获取、社会适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进行社会适应,高校需要对特殊群体进行关注,尤其是年龄小、理工科专业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关注他们在社交媒体使用和社会资本获取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三)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调查样本来自安徽合肥的高校,并不能完全反映全国的情况,今后需要进一步扩展样本的采集范围。其次,研究只关注了微信使用时间,这可能会导致不能全面地反映微信使用对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可能影响。事实上,以往的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娱乐用途和社交使用可能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和福利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揭示不同类型的社交媒体使用目的将如何影响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最后,研究证实微信使用时间与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这个使用时间是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大学生过度使用微信会对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对有益的使用时间范围进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