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法治的进步
2020-07-20曹瑶瑶
曹瑶瑶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域和活动范围,增强了人们的创造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其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样的,科技的发展对法治的进步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在刑法及其诉讼法领域,本文将通过例举实案,对比科技发展前后对同一个案件的不同审判结果及社会评价,从而得出科技进步对法治发展有着空前的、巨大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科技发展;法治进步;刑事;证据;司法公正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这些新的精神文明的载体也成为了我们刑事案件中很多证据的载体,这些技术的力量对推进司法公正、公平有着重大意义。下面,我将首先通过一个对社会影响较为重大的案件来引入展示科技的伟大作用。
一、昆山反杀案
2018年8月27日21时许,江苏昆山市开发区震川路、顺帆路路口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昆山一轿车与电瓶车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双方起了争执,最终导致了宝马司机刘某的死亡和骑车人于某的受伤。
相信刚听完这个大概案情和结果,群众会普遍认为骑车人一定要对死亡的刘某负刑事责任,理由就是因为刘某已经失去了生命,在以前的那个年代,最后的判决确实也一定就是这样了,不管你于某和刘某当时是处于什么情况,我们也都无法重现现场,既然造成了死亡的结果,那么你这个行为人就一定要为这个死亡结果负责。在以前,群众都会觉得这种判决是正确的,这才是公平的判决,杀人偿命,这才是司法服务于社会的结果。但是到了如今,我们一定会觉得这样的判决是荒谬的。
两种判决的差距不是在当事人、不是在法官亦不是在法律,而是在两个年代的科技水平,在如今这个摄像头遍布的时代,我们实现了可以重现现场的可能。在侦查人员仔细查看了附近的摄像以后,才发现在于某和刘某起争执时,刘某从车内拿出刀,砍向骑车人,在长刀不慎落地时,骑车人于某才赶忙捡起长刀反过来持刀砍伤了刘某。
听到这里,大家还觉得于某要对刘某的死亡负责吗?在赤手的情况下,对方却持有凶器,严重对自己的生命造成了威胁,此种情形下,我们难道要无动于衷听天由命吗,这并不符合法律的初衷,也不符合我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即使刘某是刀掉到地下后于某才夺来“反攻”的,但很显然的是,刘某不慎掉落刀后他的主观心态一定是希望赶紧拾起,继续行凶。在这样的情况下,于某的行为很明确是构成正当防卫的,危险行为正在继续,具有严重性、紧迫性,如果于某自己都不保护自己,还有谁能在当时保护他。法律禁止我们实行危害行为,但它鼓励我们在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勇敢地保护自己,哪怕全社会的舆论都在唾骂你,法律依然会支持和保护你。试想如果没有摄像的存在,这样一个勇于保护自己的人,就要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了,那么以后在大家遇到危险时,就没有人会勇于反抗了,这将是多么可怕,错误的司法将导致社会风气的恶化,让歹徒更加猖狂。
二、科学技术对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在部分地区有所上升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此类犯罪严重侵犯被拐卖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致使许多家庭骨肉分离,甚至家破人亡,严重危害社会的和諧稳定,所以我们要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在此类案件中,证据的搜集尤为重要,我们要特别重视收集、固定买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交易环节中钱款的存取证明、犯罪嫌疑人的通话清单、乘交通工具往来有关地方的票证、被拐卖儿童的DNA鉴定结论、有关监控录像、电子信息等客观性证据。一分析完涉及此罪需要的证据,我想大家应该也就明白了,此类犯罪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是极高的。在以往,此类罪的定罪可能更依赖的是当事人的言辞,而在今日,我们更依赖的是科学技术。
如今的各类证据,侦查人员已经可以非常便利地搜集到,我们有强大的电子数据系统,可以迅速追踪到当事人的行踪,也可以迅速辨别出是否构罪,特别是DNA数据库,自建立以来,是极大地提高了公安机关破案的速度,让失散的家人能够尽快团聚。
三、科学技术的无限可能
对于刑事方面,科技的影响还有很多很多,如侦查人员在讯问时录音录像的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刑讯逼供的发生,提取指纹的技术可以为案件的攻破提供重大的线索,通过对双方伤痕的鉴定检验出双方攻击时的力量从而确定担责比例等等。我相信,未来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会让司法更加精确化,甚至一个案子是否可以是从重从轻的情节,可能还可以通过大数据跟类似案件进行对比,按比例计算出责任的大小。
科技进步和法治建设都是推进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那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能更加促进法治社会的进步,会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润宬.关于正当防卫的思考——以“昆山反杀案”为例[J].法制与社会,2020(01).
[2] 方新.加强科技与法治融合,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J].中国人大,2017(19).
[3] 吴照美.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的侦查要领和证据收集要求[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02).
[4] 方伟超.DNA打拐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