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020-07-20吕振妙
吕振妙
摘 要: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真正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想学;会学;坚持学
一、创造和谐、联系实际、改进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1、创造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效果。要营造开放、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双方就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愉悦、互动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只有让学生觉得 “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心理学分析认为“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心理自由”是指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太多的约束,能够自由地思考和表达。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注意亲近、关心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并给予肯定、赞美和鼓励,让每个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做到敢想敢问敢说。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讽刺挖苦,课堂中教师伤害一个,影响一片,帮助一个,鼓励大家。宽松和谐教学的气氛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效果。
2、要紧密联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问题”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
如“黄金分割”在建筑、舞台上的运用.教学“三角形”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修补班上摇摇欲坠的课桌.在学完正多边形后,让学生设计几种正多边形的地板砖图案,“镶嵌”在一张长方形纸板上,用这种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又如: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在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由圆和菱形组成(圆和菱形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画出你的设计方案.
通过这些例子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激发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3、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策划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我先把一张方纸对折,再用剪刀剪出一个心形,然后展开方纸,这时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心心相印”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急着想自己动手试一试,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会学”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少学生怕数学,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大多是因为学习数学方法不当、不会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从而在“会学”的基础上,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1)会预习。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做好课前预习,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重、难点,将关键词语、难懂问题在教材上作记号,并就教材内容反映出来的原理等进行初步思考,尝试作一定的练习,检验预习效果。
(2)会听课。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听课时要注意听那些简单的自己基本能弄懂的内容,更要专心听那些自己觉得疑难的问题,积极思考,多问为什么,重点内容、方法、技巧要记牢。既使一时能记住的也要做好笔记,以备复习时再用。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结论的解释等,都要弄懂搞明白。同时弄清教材中例题的解题过程,审清解题思路,理解法则、公式在解题中的运用。
(3)会提问。“学者要会疑”,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思维误区,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有问题就问,就算这个問题对大家来说都很简单,但仍要不懂就问,不能留下知识上死角,否则问题就会积少成多,为后续学习设置障碍。而且经常提问,可以使自己从怕问、不会问到想问、善问。
(4)会交流。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经常指导同学们交流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虚心请教别人好方法、好技巧,真正以人之所长补已之所短。
(5)会归纳。及时对当天或章节所学习过的内容、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进行梳理,查清知识缺陷、薄弱环节,并阅读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用网络对当天或章节进行复习,解一些相应的类型习题,独立完成作业,以巩固知识的目的。
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坚持学”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必须面对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各有所重,各有所获。如在例习题以及作业设计中,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思考坡度循序渐进,给各层次学生的“递进”留阶梯,以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同时在体验成功中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运用电教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研究[J]. 曲霞. 成才之路. 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