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创新

2020-07-20塔格塔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7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少数民族课程思政

塔格塔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是我国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稳定校园秩序、提升民族素养、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给地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时要有创新思政教育思维,民族高职院校要发挥其优势,做好“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开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程改革的新局面,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思政教育;创新;课程思政;少数民族

一、内蒙古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办学理念相結合,最终实现不同课程协同育人,探索校园各个活动环节的思政育人引导。

“课程思政”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挖掘出各门学科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个学科中,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正能量,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引领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教育宗旨。

(二)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员教师参与才能润物细无声地把科学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突破了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内容,把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岗位对接,融入专业领域职业道德熏陶,提升学生职业纪律意识培养,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职业道德。可以说,“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变传统的单一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职业。

二、内蒙古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一)思政教育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

部分高职院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程内容设置过于传统存在滞后性,缺乏时代性,思政课程的许多理论内容已经不能够适应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特点、心理特征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没有能够很好地兼顾这些内容,看不到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上所特有的“民族性”这使得思政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针对性不足。

(二)思政教育渠道单一,理论脱离实际

部分高校的实际教学当中,思政教师将思政教育课变成了纯理论知识的传授课程,理论没有结合实际,思政教育内涵不足,使得思想政治课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教学效果不佳。民族思政教育教材也存在滞后性,导致理论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不适用于实际环境。在实践方面,缺少校园文化活动、民族特色实践教育活动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三)思政教育力量的整合力度不够

部分高校在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时,对于资源力量的整合度并不重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比较少,学校与社会的紧密度低,同时校园网没能够承担思政教育的工作。缺少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教授课程当中也没有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学生展示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为一体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这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三、内蒙古高职院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课程思政”的途径

(一)厘清思政课与专业课教育内容的关系

课程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样意义重大。改变专业课专业教学为主的理念,不能一味强硬的在专业课教学中硬塞思政内容,专业课需要把握好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从专业课学习角度认识“德”的重要性。思政课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在课堂讲清楚,专业课也需要找到思政引导的合适路径,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语言及表达方式上找到合适的方法正确导入,避免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重复或分离。

(二)完善校内“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

目前,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已形成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数十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为骨干框架、500 门综合素养课为支撑、1 000 余门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同心圆。先学习其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功经验,再融合自身人力资源和专业的实际及少数民族院校的特征去探索适合自身的“课程思政”创新建设方案,包括教育理念更新、体制机制构建、核心团队组建、教学内容考核等。校内机制体制的完善需要探索可行路径,让思政课教师融入专业课教师队伍帮助全员教师提高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共同加入到“课程思政”的队伍中来。

(三)开展全体高校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教育培训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 需要构建桥梁提供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相互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强“课程思政”的教育培训,一是“走出去”学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高校“课程思政”的操作方案和推进方式;二是“引进来”其他高校相关的专家学者根据学校特色在校内进行专题培训。以便于从制度和内容上循序渐进地推进“思政课程” 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

(四)整合资源,利用互联网建立“第二课堂”

为了使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程更有针对性,地方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建立“第二课堂”。例如建立学校思政课公众号、思政课程论坛、学生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发布正确的、真实的相关民族信息,提高学生辨别、筛选信息的能力,利用校园网建立宣传、交流、分享平台,用先进文化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第二思政课堂的作用。

(五)形成校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过程中构建的教学团队需要专业外延、行业外延,除了专业教师的参与,更需要行业专家的参与,还要和一线企业职员对接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文化交流的茶话会、主题讲座、实践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企业发生的、行业专家总结的思政育人价值,更加肯定“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价值。

基金项目: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内蒙古高职院校蒙古族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NJSZ1943)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少数民族课程思政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