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同一
2020-07-20刘文心
刘文心
“午后,如果阳光静寂,你是否能听出,往日已去哪里?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在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之中,生死同一。”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中国人是忌讳谈论死亡的。而《人间世》告诉我们:生和死是一个人的起点和终点,生死为大,死和生同样重要。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若想好好体会人世间,不妨观一次《人间世》。它不仅能给予你震撼、感动、心酸与无力等复杂情绪,而且能带你直面人性,看尽人间冷暖,从而坦然面对生与死的距离。绝大多数观众被影片打动,所以才会在豆瓣上给出9.6分的评分。
《人间世》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与上海卫健委联合策划拍摄的十集新闻纪录片。拍摄团队深入上海市瑞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通过全景化的纪实拍摄,聚焦医生和病人,使用了大量的全景、中景镜头,以“我”为第一视角,抓取观众一般无法看到的真实场景,既还原了最真实的医疗过程、医患关系与医院生活,又拉近了影片与观众之间的心灵距离,恰到好處地处理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贴近人们的现实与生活,引人深思。影片中长镜头的使用,对医院中急诊室、病房等空间的连续拍摄,形成了完整的镜头段落,客观地展现了医生与病人之间真实的诊疗、互动与交流等过程。尤其是同期声的使用,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和纪实性,使观众更能身临其境,沉浸于影片之中。
影片的拍摄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导演对镜头大小、运镜方式的选择都十分讲究。在拍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摄像机从急诊室转移到病房,通过摇镜头的使用,既为我们展现了心外科和急诊室的全景,又还原了急救中紧张、紧迫的场面。在各种医疗器械的重重包围中,导演采用中景、近景记录了病房里发生的事件,使镜头在保持客观真实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叙事性和连续性。此外,与一般的医疗纪录片不同,《人间世》制片组并没有给手术中那些血淋淋的镜头(如换肺的画面)打上马赛克,而是将其直接展现在观众眼前,营造了更强烈的真实感和代入感。虽然其中的血腥场面可能让人产生某种不适,但制片组的用意在于让观众看到残酷的事实与真相,从而愈发感受到生命的不易和厚重。
《人间世》的叙事结构非常独特,每集标题都高度概括了本集的内容与中心思想,这种“栏目式”叙事使得本片与其他纪录片区别开来。如影片第一集《救命》,开始于急诊室,渲染了医生对患者抢救的紧张与忙碌,抢救失败后的痛苦与失落,家属的激动与悲恸等。第四集《告别》选取了临终关怀区与死亡的故事,“告别”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第五集《选择》讲述了两个与子宫有关的故事。子宫是孕育生命的地方,是每一个生命的起点。告别与新生每天都在发生,有人离去,也会有新生命降临。第十集《回到起点》,导演揭开了《人间世》拍摄的幕后故事。如在拍摄张君丽为她先生录视频时,摄影师虽然知道要保持专业形象,但还是控制不住,哭得不成人形,因此这段视频都是微微颤抖的。片子讲述的只是冰山一角,工作人员也和急诊室的医护一样,拍摄的两年中时刻奔赴在“战场”。医院其实也是人间世的缩影,导演通过不同的故事告诉观众,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个体应该如何面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正如标题首尾呼应的那样,无论生命如何轮回,一切又将回到起点。
《人间世》的主题并不算新颖,但内容却充满着温情与真挚,将医生与患者间的互相理解,共同为生命努力的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以往医患题材纪录片要么一味地赞扬医生救死扶伤的精神,要么便是机械地拍摄医学案例,然而《人间世》却让医生与患者的心灵在“生命”与“爱”的两弦上产生了强烈的共振,收获了医患间的理解与宽容。如第四集《告别》讲述的是临终关怀病区与生命告别的故事。来到这里的病人,病情大多无法逆转。在医生做完评估之后,病人便会得知自己距离死亡的日期,早早准备“告别”。这里的医生,不以延续病人的生命为目的,而是以不同往常的方式,努力缓解病人的病痛,让病人们更有尊严地与这个世界告别,拥有直面与战胜死亡恐惧的勇气,其间散发着浓郁的人性关怀。如腮腺癌晚期患者王学文时刻准备着和生命告别,却又努力体面地微笑着“活”下去;患直肠癌十八年的王跃进与儿子间以生命为代价的和解令人动容;临终关怀科医生黑子明无数次握紧病人的手,倾听他们埋藏在内心的秘密等。在一场场伤感的告别里,最令人难忘是梁金兰女士。她曾是上海一家医院的放射科医生,在生命的最后,她强撑着写好了一封信,并面对镜头读了起来。这封信,便是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告别。时光不能留住人,但影像可以留住回忆。她希望把这一刻记录下来,不仅作为她给家人的留恋,而且也希望给正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们带来鼓励。对于死亡,或许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见解与态度。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界,梁金兰的态度是豁达而从容的。人虽然无法战胜死亡,可梁金兰的选择是充满勇气与力量的。
导演拍摄《人间世》,意在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医疗现场,通过无数个案例告诉人们医生不是神。哪怕是在顶级的医院,医生们面对病情危重的患者,也可能回天乏力,难以用现有的医疗技术治愈他们。《人间世》真实地展现了医生的“不完美”,他们尽力了,但许多时候也无能为力。降低对医院“无所不能”地“起死回生”的期待值,或许更有利于缓解当下医患关系的困境。在第一集《救命》中,医院接收了一位因海鲜中毒而导致多个器官衰竭的24岁年轻病人。为救这个男孩子,车在前医生和同事们竭尽全力:新到的血液太凉,血液加温器来不及调配,他们便用体温暖血;怕夹坏血袋,车医生便在暖血前用纸把血袋包好。虽然车医生在这之前,已经48小时没合眼,做了三台手术,成功挽回了两位老人的生命,然而这次倾尽了所有努力,却唯独没能救回这位年轻男孩。面对着镜头,车医生眼眶湿润不已。这我不禁想起了武汉新冠病毒暴发期间,一批批“逆向而行”的医护人员们,明知可能一去不返,但在面对灾难与国家的紧急召唤时,他们选择与亲人告别,到最危险的地方去。面对病人的离去,不少医生忍不住失声痛哭,其痛苦并不亚于病人的家属。著名画家刘星雄根据真实故事创作的油画《家·国悲恸》便体现了新冠病毒给家庭、国家带来的沉重影响与灾难,以及医生面对死亡时的无奈与悲伤。在武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一个小女孩的父母先后被新冠病毒夺走了生命,之后这个可爱的小女孩也走了。她离开人世时,医护人员发现她手里紧攥的一张全家福。此情此景,让看惯了死亡的医护人员潸然泪下,跪倒在小女孩的病床前,悲恸不已。医生不是圣人,医学也不全是奇迹。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早已闻名遐迩。医学固然可以妙手回春,但面对死生有命,很多时候也无力回天。这部纪录片并没有着力刻画皆大欢喜的医疗奇迹,而是坦然地展示了医疗的“失败”:医生尽力了,却也无能为力。这就是现实,生死同一,不可分割。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生存于这个世界,我们无法改变生死,但却能够改变对待死亡的态度。面对死,可以坦坦荡荡,无所畏惧;面对生,应当珍惜时光,把握当下。生固然可喜,死却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结果,剩下的就是该怎样活着的问题了。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