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死神面前的身份互换

2020-07-20范典

新阅读 2020年5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保罗身份

范典

以为《当呼吸化为空气》是一本关于环境生态的书时,它偏偏不是。作者保罗·卡拉尼什是一位神经外科医生,曾取得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及人体生物学的学士学位,可谓在生物学和文学领域里是一位刚有建树的年轻学者。正在事业取得晋升机会时,肺癌的确诊一下使他从人生巅峰掉落谷底。

这本书是他在患病期间写下的文字,以其妻子露西在后记里说的,这是一本未竟之书。保罗想对女儿说的话,想对生与死的探索也只是实现了一部分。关于死亡之书,此前有许多,以个人末日之视角来回顾人生,无比贪恋与警示,好像以一己之能耐来规劝这个世界,成了一种责任和自我凭吊的方式。保罗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从医生身份到病人身份的转化。

两部分内容,“当我身强体健时”呈人生进步上升趋势,“至死方休”则呈现被死亡邀约的忐忑状态。保罗回忆了自己的前半生,在沙漠地带的童年生活,以及成为医科院校的学生,从最初对尸体感到惊恐、兴奋,到最后熟视无睹,却在内心涌起复杂的想法。大量文学知识的积淀,以及他医科学生的身份,使其对生命体的科学观和价值观进行了两相对照。可以看得出,保罗的内心需要在两者之间时时进行权衡。当医学需要其做出淡然冷静地处理时,文学上的理念和自省就会冲出来阻止他过于客观。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生命最后遗留的时光里,他不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将这种对生命无常的疑惑深入文学中去探究的原因。

他跟主治醫生说过:“你可以单纯地做个医生,我可以单纯地做个病人?我觉得说不定这样更好。我一直在读科学和文学读物,想为自己找个比较正确的观点,可是没找到。”主治医生回答说:“光靠看书是找不到的。”

单纯?这本书就不存在单纯,作者是以“医生”的身份演变为“病人”身份,从总是向病人家属宣告死亡通知的人变成从死神那儿接到通知的人。这其中的失望、遗憾和难过被转化得轻描淡写,因为依仗了文学的力量,将很多困惑融入各种古典、经典的文学意象中,如艾略特的《荒原》,如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以一个个丰盈的形象和死亡意境来对应自己所要寄托的心灵诉求。整个情绪的变化从失去到获得,从快节奏到缓和而平静,仿佛经历了一个峰谷的颠簸。

它感动我的是,作者对病患以及生命始终充满着尊重和理解,他也在毕业前实习时选择了看似违背本职的工作,也受到导师的反对,但那份在山上营地的差事却教会他更全面地审视自然和生命的和谐之美。这种尊重内心的选择,在之后经历夜以继日的住院医生或神经外科医生工作时,体现得尤为动人。他从不在既定科学判断的死亡面前再给病人一个“死亡的期限”,总是让他们抱着希望而活,即使发现无药可治,他也会让病人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假象的满足。而他自己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后,与妻子原本濒临瓦解的婚姻得以愈合,而他也积极提出生育孩子的建议,最终希望成真,他们拥有了一个女儿。

这个故事虽然有点悲痛,最终的结局却是充满希望和力量的。它让我们看到一位医者内心世界的焦灼和仁慈,也会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医患其实不是矛盾的对立,而是生命的共同体,就像活着和死去,它可以同时驾驭着一个人。而保罗只不过提前完成了对自己生命的审视,在人生刚处于壮年时期,便被迫做出选择和回应。这也是他在忙于事业之外被“逼迫”写出的书吧。

就像作者在塞拉高山营那位博士朋友寄给他的书里写的:“我不相信孩子或长者的智慧。当下便是风口浪尖,人生积累的经验,被生存的细节磨损消耗。我们智慧的高峰,便是生活的当下。”

是啊,不一定要等到跨越死亡的时候,才懂得去抓住幸福。

作者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保罗身份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保罗老师病了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感恩那份心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彩图版)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参考译文
寻觅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