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能力
2020-07-20徐智明高志宏
徐智明 高志宏
今年春节后在家上学的日子,是对孩子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大考验,平时就得依赖父母陪读陪写的孩子,极有可能毫无学习状态地晃荡过去,还平白让父母耗费更多时间精力。当然,焦虑的父母肯定不甘心,会更严格地督促孩子学习,甚至陪着孩子上网课。
在家上网课考验孩子自主学习
坦白说,笔者不赞同父母陪着上网课,原因很简单,云开学也是开学,在家上课也是上课,如果孩子是去学校上课,父母能到教室里去陪着他吗?不妨换一条思路,鼓励孩子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放在平时,孩子课业紧张,后面又有考试追着,习惯了陪读陪写的父母肯定不敢放手,生怕自己一松懈,孩子的成绩就掉下来。现在情况特殊,正是尝试放手的好机会——网课时间安排相对宽松,老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也不会开太多新课,孩子们都在家学习,谁也没有办法出门补课,即便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一时没多好,也不用担心成绩。利用这个机会帮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做的其实是战略层面的事,比一味督促孩子学习的价值更大。
那么从哪儿开始呢?笔者有四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帮孩子体验对学习的掌控感。掌控感是一种特别好的感受,会让人觉得踏实、安全。会自主学习的孩子,都有对学习的掌控感,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完成某项任务需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应该花多少时间。徘徊在自主学习状态之外的孩子,则通常会很茫然,就像很多父母看到的那样,只要大人不安排,他就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要帮孩子体验对学习的掌控感,父母可以从让他自己独立上一节网课,自己安排时间完成一门作业开始,然后逐渐增加,直到把学习都交还给孩子。
第二点建议:别要求完美,多鼓励孩子的小成就。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大多数父母都有一个小障碍,就是总担心交给孩子,他会做不好。父母当然不能要求刚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的孩子就能做得特别完美,所以要想有个好开始,父母得调整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只要孩子自己完成了,甭管在你看来成果如何,都要慷慨地鼓励他,让他有成就感。
第三点建议:别诱惑,别讲条件,别搞奖惩。好好上网课是父母特别在意的事,孩子玩手机又是特别让父母烦恼的事儿,一些父母就想把两件事儿结合在一起,拿玩来诱惑孩子:你不是想玩手机吗,那你先把课好好上了,把作业好好写了。除了诱惑,还会跟孩子讲条件,大家就玩手机、玩游戏时间讨价还价,有的父母还会制定奖惩措施,上课、做作业让父母满意可以奖励多长时间,不满意要扣除多长时间。自主学习原本是很快乐的事,孩子会从学习这件事本身获得足够的乐趣和成就感,需要用其他方式来刺激的孩子,很难真正爱上自己学习。
第四点建议:勇往直前,别反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是个慢功夫,不会三两天就会见效,但坚持半个月一个月,孩子肯定会有或大或小的进步,坚持一个学期,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基本上就能养成。但一些父母连半个月一个月都等不了,昨天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了,今天一看作业做得不好,马上又想,不行,我还得看着。这样反反复复,一是让自己特别纠结,二是会把孩子也搞得很混乱,不知道父母到底想让他怎么做,所以整个效果会是非常负面的。既然知道孩子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下定决心开始尝试了,就勇往直前,每天一点一点积累小小的成果,但不要希望一蹴而就,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阅读能力决定学习能力
很多父母是实际接触或者听闻当今国内中小学教育对阅读的重视、接触或者听闻孩子各阶段考试中阅读的分量都在增加,才开始发现阅读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的。一些父母为此感到焦虑,认为是学校教育在加码,给家长和孩子都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负担。但是在抱怨之前,我们恐怕需要认真地想一想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学校教育越来越强调阅读?另一个是为什么强调阅读的,不只是语文老师?
学校教育重视阅读,不排除有应试的考虑,但并不能把学校教育对阅读的重视归结为应试。学习能力决定学习成绩,而阅读能力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基础。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自然是学业成就的一个直观反映,但学习成绩如何,却是由孩子的学习能力决定的,而在学习能力的底层,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的是阅读。阅读不仅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更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会阅读的孩子,更专注,理解力更强,更容易胜任艰苦的学习,更善于举一反三,更善于独立思考,综合归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会更强,会自主学习,更自信。
父母关注阅读不能只看到阅读对孩子语文成绩、作文水平的帮助,通过阅读帮孩子夯实整体的学习能力、着眼于阅读对孩子整个学习生涯的帮助,才是更好的出发点。
读,想读,会读,持续读——这才是孩子真正的自主阅读
谈论儿童阅读时,有几个关键词频繁出现:绘本阅读、亲子共读、朗读、指读、阅读打卡等。一些父母和阅读培训机构相信儿童阅读就是绘本阅读,孩子的阅读需要以亲子共读,包括伴读、讲读的方式进行。一些父母在信奉绘本阅读、亲子共读的同时,还认为,孩子阅读需要逐字逐句地朗读以避免丢字落字,或者在书籍页面上逐字指读以帮助认字。这些现象汇集成了儿童阅读的大部分现状,吸引父母们带着孩子投入其中,以至于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几乎被热热闹闹的流行完全屏蔽。
当我们谈论培养孩子阅读时,我们所说的“阅读”,到底是指什么?中文词典用“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解释“阅读”的字面意思;认知心理学家用神经元、编码、提取、意义等专业词汇解释阅读行为中的心理机制,将阅读解释为接收文字、图表、公式符号,通过大脑进行吸收、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思的过程。
在这两者之间,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阅读”这个词来讨论人类的阅读行为时,又极少首先界定自己所说的“阅读”到底指的是具有哪些特征的行为,大家似乎默認彼此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含义,但事实上彼此差异极大。比如,如果将“朗读”视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活动,就暗含了“读出声音”是一种常规、普遍的阅读形式的含义,但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获取信息方式的阅读,它最普遍的形式是不读出声的“默读”。如果认为“指读”是儿童阅读时必要的辅助手段,就暗含了为学会阅读,儿童需要从学会指读开始的意思,但事实上,一个人需要依赖手指在页面上逐字移动来进行阅读活动,是“阅读困难症”的表现之一。如果认为孩子参与“亲子共读”,就是他自己在进行阅读活动,更是偏离阅读的自然状态,因为如果说一个在阅读,通常指的是“他自己”在读。
所以,讨论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极有必要首先厘清我们所说的“阅读”的确切含义。笔者认为,阅读是通过文字、图表、公式等符号获取信息的过程,但并非用任何方式通过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过程都是真正的阅读。当谈论孩子或者成人有阅读习惯、热爱阅读时,其实有以下四个特指:一是阅读需要一个人独立地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不借助他人的陪伴和讲解、转述,就是“我读”;二是他有阅读的意愿,非常乐于进行阅读活动,不需要由他人驱动或者监督,就是“我想读”;三是他能自己选择阅读材料、掌控阅读过程,并能从多种类型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不局限于某一固定类型的读物,就是“我会读”;四是他能相对长期地进行阅读活动,并从中持久受益,就是“我持续读”。
人们在儿童阅读的范畴之外谈论阅读、阅读的价值、阅读之美时,所指的其实都是这种状态的阅读,它也是成熟读者阅读的自然状态,也即我们所说的“真正的阅读”。儿童阅读,自然不应与这种状态割裂。阅读打卡、亲子共读、绘本阅读、朗读、指读,很大程度上都偏离了阅读的本意,一个孩子的阅读活动从不主动、不自由、被陪伴、被监督、被灌输、被训练开始,无法顺利发展成真正的阅读。在讨论培养孩子阅读时,为与儿童阅读的大部分现状相区分,笔者将这种状态称为“自主阅读”——由一个人独立进行、自主掌控的主动阅读活动,包含我读、我想读、我会读、我持续读四个要素。
当我们看到孩子进入这样的阅读状态,才真的是开始了阅读。一个简单原则,帮父母分清“自主阅读”和“亲子共读”。三岁以内的孩子阅读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要不要从亲子共读开始,然后再慢慢过渡到自主阅读呢?不要。
一开始培养孩子阅读,就要从让孩子自主阅读开始。亲子共读就像喂饭,总是被喂饭吃的孩子,既很难学会自己吃饭,也根本不愿意自己吃饭。父母习惯了带孩子做亲子共读,也会慢慢上瘾,不愿意放手让孩子自主阅读。即便孩子只有两三岁,也有自己的“阅读能力”,也能用符合他能力发展水平的方式(主要是读图)做自主阅读。
读者还是很疑惑:如果孩子拿书找父母给读、给讲,大人也不能做吗?这就涉及培养孩子阅读的一个关键问题:到底如何区分亲子共读和自主阅读?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原则:阅读活动是由谁主导的。如果是由孩子发起和主导的,就是孩子在自主阅读,如果由父母发起和主导,就是亲子共读。比如三个典型场景。场景一:给孩子读书。如果是孩子拿着一本书来找爸妈,“爸爸/妈妈,我不认识这些字,你给我读”,这就是孩子在自主阅读。如果是父母拿一本书去找孩子,“宝贝,咱们今天读这本书”,这就是你在找孩子做亲子共读。场景二:给孩子讲书。如果是孩子拿着书来找爸妈,“爸爸/妈妈,你给我讲讲”,这是孩子在自主閱读。如果父母在孩子看书时主动去找他,“宝贝,我来给你讲”,这就是你在找孩子做亲子共读。场景三:阅读时提问。曾经有一位读者问我:我孩子五岁多了,很喜欢看书,可是他每次看书,都要找我问很多问题,这是亲子共读还是自主阅读?我要不要回答他呢?笔者认为,这是孩子在做自主阅读,他提问时,父母不但每次都要积极回答,还要尽自己所能回答清楚,如果孩子和父母讨论书中问题,大人也要积极地参与讨论。
换个方向,大人在孩子看书时总是向孩子发问,“给爸爸妈妈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或者引导孩子向父母提问,“有什么问题要问爸爸妈妈吗?”这就是父母试图介入孩子的阅读,把自主阅读变成亲子共读。掌握“阅读活动由谁主导”这个基本原则,我们就很容易区分孩子阅读活动中各种各样的场景到底是“亲子共读”还是“自主阅读”。
这个原则还提供了一个父母参与孩子阅读活动的尺度:你的参与、帮助,不应该达到会影响阅读活动主导权的程度。如果阅读活动是由孩子发起的,读书、讲书、回答问题的要求是孩子提出的,其实是孩子把父母当成了他的一种“阅读资源”,这也是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一部分——阅读中遇到困难时,懂得借助外部力量。这和习惯自主阅读的孩子稍大一点,很容易学会借助“网络搜索”获取更多信息,也会借助由A书读到B书的“延伸阅读”来解决阅读A书时的问题,是同一个道理。
当父母被孩子当成了“阅读资源”,父母需要做的,不是马上让这个资源的功用无限放大,而是谨守作为阅读资源的本分——你提供的帮助,不超出孩子的实际需要,否则就是父母在暗中与孩子争夺阅读活动的主导权,这会把孩子已经开始的自主阅读,重新变成亲子共读,对孩子的阅读生活,不是帮助,而是损伤。如果孩子五六岁之后,阅读时还总是要父母给读、给讲,不给读或者不给讲自己就不能读,父母就需要检讨,在孩子早期阅读阶段是否介入过多,养成了孩子的阅读依赖。
从亲子阅读过渡到真正的自主阅读
亲子阅读做得很好,但为什么孩子就是不肯自己拿起书来看?——和父母们讨论阅读时,我们发现这个困惑特别普遍。到底为什么?又该如何帮孩子从亲子阅读过渡到真正的自主阅读呢?笔者认为,父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原因,找到方法。
一是阅读场景:尽早让孩子进入“自主阅读”的场景。真正的自主阅读,是一个人和书独处,而亲子阅读的场景是爸爸或者妈妈和孩子一起,与书相处。习惯了亲子阅读的孩子,缺乏与书独处的体验,自然很难习惯自主阅读。要帮助孩子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父母需要尽早让孩子学会与书独处。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父母会不自觉地限制孩子获得一个人与书独处的机会。
一位母亲说自家三岁的孩子:“他一个人抱了一堆书,坐在地上一本一本地翻着看,叫他出去玩也不去,叫他吃东西也不吃,叫他玩儿玩具也不玩,甚至大人叫他他都不理人,这样真的好吗?”这就是典型的自主阅读的场景,孩子自己翻书翻得兴致勃勃,大人为什么一定要叫他,为什么非要他干别的呢?实际上,从两三岁开始,接触过书、有书放在手边的孩子,都会有一个人拿起书来随便翻的情况,在大人看来,“他又不认识字,能读到什么?”但孩子能翻下去,说明他从书里看到了让他感兴趣的东西,不识字,他可以读图,不读图,他还可以体验到一页一页翻书的感觉,这都是孩子自己在和书建立“关系”。
这就是孩子自主阅读的开始,如果父母总是制止他这么读,非把他从一个人与书独处的状态中拉出来不可,其实就错过了让孩子尽早进入“自主阅读”场景的机会。
二是阅读成就感:让孩子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孩子喜欢一件事,一定是因为他从中获得了乐趣,而乐趣,又来自成就感。当孩子能从自己看书中获得成就感,他就会慢慢爱上自己看书。但在亲子阅读的场景中,孩子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书拿在大人手里,他不能翻,不能动;故事是父母读给他听的,不是他自己读到、看到的;父母认字,而他不认字,就没有办法像大人那样看书上的文字;那就看画吧?他从画面里看到的东西,又常常和父母讲的不同,而且大人会认为,自己讲得比孩子自己看到的更多更好。在亲子阅读中,孩子看起来是个主角,却常常是被排除在外的,他不能主导任何事,不能自己做任何事。如此,孩子怎么会有成就感?
所以,要让孩子尽早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父母需要尽早放手,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角,让孩子自己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哪怕这种成就感是从一堆文字中认出一个“一”字,或者在画面中发现一只隐藏的小兔子。每一个自己获得的小发现,都会让孩子惊喜、开心,经常体会到这种愉悦感,孩子自然会爱上自己看书。
三是阅读能力:帮孩子发展属于自己的基本能力。孩子不能顺利开始自主阅读,还常常是因为受到能力的限制。阅读能力可以归结为以下八种:复述、评论、讨论、抓住核心内容、泛读、精读、扩展、良好语感。这是对已经习惯于自主阅读的孩子而言的。对于一直习惯亲子阅读的孩子来说,阅读能力指的是一些更基本的能力,包括:知道现在我想不想看书、知道我想看什么书、自己找到这本书、自己打开来看。还没学会自主阅读的孩子,常常确实是没有这些基本的能力的,因为阅读时间是大人安排的,要读什么书是大人决定的,而且绝大部分时候,这些书都是大人从书架上拿来,摊开在他眼前的。
所以,要帮孩子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父母需要从允许孩子自己做这些基本的小事开始:自己决定阅读时间,自己决定读什么书,自己找到,自己打开。如果孩子连这种能力还不具备,哪里能谈得到真正开始自主阅读?
四是阅读要求:调整父母对孩子阅读的要求。父母对阅读有多重视,对孩子阅读的要求就有多高。孩子的阅读被定义为一桩特别需要正襟危坐、特别正式的事。如果孩子没有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就是他阅读不认真、不專注。如果孩子没逐字逐句地读,甚至没有读出声来,那也是他读得不好、没读进去。如果孩子读完了却答不上来父母提出的问题,那就是他没读明白。如果孩子抱一堆书一本一本地翻,那更不得了,这不简直要养成看书三心二意的坏习惯?
孩子真正的自主阅读,都是随意的、自由的、没有各种要求悬在头顶的。如果父母能调整自己对孩子阅读的要求,孩子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会顺利得多。可能有的父母会担心,这样“降低”要求,孩子阅读到底有没有收获啊?你要是把孩子的自主阅读当成语文考试做阅读理解题目那样功利,那么可以说孩子这么读,没有你想要的收获。但如果你把阅读看成一个有益孩子人生发展的终身习惯,那么你放手让他自由地读,就是帮了他大忙。
五是读物选择:帮孩子找到适合的过渡性读物。当很多父母讨论阅读时,遇到很多关于“漫画”的疑问。孩子7—10岁,还是很喜欢看漫画书,不喜欢看文字书怎么办?孩子需要经过一个吃“辅食”的阶段,才能过渡到吃幼儿食物,吃幼儿食物又要过一个阶段,才能吃接近成人食物形态的食物。孩子读书也是一样,从绘本开始,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能跨越到读文字书?一定需要一些过渡,慢慢地从纯图画书,过渡到有文字的图画书,再过渡到文字更多的图文书,再到纯文字书。
漫画书,图文结合,情节比绘本复杂,文字又比绘本多,正好是位于绘本和纯文字书之间的过渡性读物,孩子喜欢看漫画书,是很自然的事。只不过,他们读的漫画书类型很多,有配合经典动画篇的,有自然科学百科类的,也有历史文化类的,内容丰富多彩,孩子自己边看画面边读文字,总能读得兴致盎然,而且他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过了这个阶段,他们就不再喜欢图文书,而转向纯文字书了。如果这个阶段不允许孩子看漫画和图文书,孩子就根本没有办法按照父母的希望,一步跨到读图文书。于是很多父母担心的状况就会发生:孩子从此再不主动阅读。
所以,不用忧虑孩子喜欢看漫画书,反倒应该鼓励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漫画书,并且从阅读漫画书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当然,有些漫画书确实内容过于简单、格调也不高,父母留意引导。
培养阅读能力的主张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需要致力于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而不是从“亲子阅读”开始,父母扮演辅助而不是主导的角色,这样孩子也就不需要经历从亲子阅读到自主阅读的过渡,因为一开始,他就是自主阅读的。如果你是从亲子阅读开始,也没有关系,相信从前面说的这五个方面上做出改变,孩子一样能慢慢跨过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的坎儿。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孩子很少出去玩儿,在家上网课没平时紧张,也不能出去上课外班,正好趁此机会在家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而增强学习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好基础。
作者系家庭教育研究者、2019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