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转型升级进行时
2020-07-20周静
周静
创新供应链
策划│执行 本刊编辑部
供应链转型創新正在各行各业发生。
传统以大企业为核心,集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于一体的链状发展的供应链模式被新技术改变之后,正在朝着立体多维、网状链接的方向发展。
从传统“物的流通”过渡到当下“人的链接”,供应链创新体现在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在线采购、车货匹配、云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新场景的普及应用,让供应链成为后疫情时期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和运行保障。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重构着商业格局,尤其是在供应链方面,无论国家宏观战略,还是企业微观诉求,转型升级的愿望前所未有的强烈。
今年以来和供应链密切相关的政策举措和行动密集出台:国务院加快深入实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应对疫情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外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六保”之一。
宏观层面保供应链稳定是为了促国内民生、保中国制造;企业微观层谋求供应链的转型升级是为了增强竞争力,增加抗风险的能力。事实上,此前围绕核心企业以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链状发展的传统供应链模式被互联网改变之后,已经朝着立体多维、网状链接的形态发展了。今年疫情的暴发,更是加快了不同行业供应链转型升级的步伐。
比如在供应链的物流环节。以一只小小的口罩为例,它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冲破人群隔离、交通受限等重重困难,从生产车间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在这背后,就是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支撑,而物流是供应链体系里的基础保障。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能感受到现在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服务更加人性化、智慧化。
尤其是智慧化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赋予了物流行业全新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如,在疫情初期的阻击战中,人们感受到了物流与高科技结合带来的变化。年初,在河北白洋淀地区,为解决农村地区“地形复杂、封村封路、有货送不出去”的问题,京东物流通过无人机配送为已经封闭的地区提供物流服务。
此前,要给白洋淀杨刘庄村村民送货,需要使用三种交通工具。从配送站开车去码头;然后换乘轮渡船跨越湖面,这个轮渡船要等到凑满8辆车才会开一班;到了湖对面,配送员步行给村民送货。但经过京东物流无人机团队的努力,他们在空中搭建了一条输送线,最终 从绕行需要100多公里变成了2公里,全程时间也只需要十几分钟。
诸如此类,供应链的创新举措发生在不同行业。大体上,与传统供应链相比,现在的供应链正在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是数字化或是线上化。疫情防控期间,各类线上业态风生水起。线上办公、娱乐、教学、购物、外卖等,线下的诸多行业开始往线上发力,这使得供应链格局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比如餐饮企业在传统供应链模式之下,如果上游供应商出了问题,或是下游的消费者无法到店消费,那么只有关门大吉一条路可走,但数字化之后,上游和下游都可以通过即时配送相连接,餐饮业开拓出了新的供应链格局。
二是融合化。有了数字化助力,供应链条上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再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扰的状态。企业、客户、供应商、零售商、渠道商、物流、消费者等之间的隔阂被打开,链状的关系发展成网状的链接,各个角色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三是服务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成为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共识,供应链不仅是“物的流通”,更侧重于“人的链接”。因此,无论是供应链上游的研发、设计,还是中游的生产制造,或是下游的物流配送,皆以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强调服务的思维。
总的来说,供应链创新的目的在于为企业提质增效,让每个行业上下游之间的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优化协同,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新型的供应链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加持之下,能缩窄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之间鸿沟,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来说,有助于他们探寻出更多的市场空间。
人们也看到,供应链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的发展,促进了在线采购、车货匹配、云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新场景的普及应用,成为后疫情时期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和运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