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高考:对于家长和孩子都是一场大考
2020-07-20杨学义
杨学义
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可以说,疫情下的学生牵动了太多人的心。对于即将迎来高考的高三学子来说,他们的人生第一个分界点与一场全球危机交织在一起,尤其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在过去几个月,高三学生居家复习、线上听课,终于返校后,留给他们的备考时间很短了。他们将在一场极不寻常的高考中,迎接青春的洗礼。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明白这些意味着什么。
成都高三学生,从焦虑到自律
“我当时特别激动!先是心情复杂,然后就站在原地狂叫,还流泪了!”四川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仇怡欣回忆起得知高考延期一个月时的反应,不自觉地提高了音量。刚开始,她还不敢相信,以为是谣言,毕竟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没让四川高考延期。
班级群很快炸锅了。“又要多煎熬一个月”“暑假又少了一个月”……看似是在抱怨,其实“感觉大家内心里面还是很开心的,都希望这一个月再拼一拼。”
在2020年3月30日学校复课之前,仇怡欣已经在家上了两个多月的网课。对学生来说,上网课最大的挑战是要保持自制力。有的人能保持刻苦冲刺,有的人则在网课打卡后,抵抗不住困意,回到床上睡觉去了。缺少了老师面对面的管教,居家自学的最大诱惑是随时可以上网,有段时间仇怡欣和同学一起追看综艺节目《青春有你》,影响了高考冲刺。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和同学一度都很焦虑:“我会不会被感染?感染了就没办法高考了,那就得多读一年啊!”“成绩会不会受影响?心里很紧张。”为了将自己的自制力找回来,她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每天将自己做了什么写下来,和同学打卡学习,形成竞争关系,时刻提醒自己“你还在休息别人已经在学习了。”
复课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学校采取严密的防控措施,并组织了“二诊”模拟考试,仇怡欣的名次没有太大变动,同学们的名次也都跟疫情之前相差不大。
让仇怡欣印象深刻的是5月的母亲节,学校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考前60天誓师大会。按照惯例,学校最隆重的该是百日誓师大会,因为疫情,百日誓师大会采用了请优秀毕业生和考生们分享视频的方式。这次60天誓师大会,除了老师和学生代表发言,“家委会”也录了加油视频。视频中,学生父母穿着深红色加绒卫衣站在烈日下,这本来是为百日誓师大会准备的,胸前的“必胜”二字格外醒目。仇怡欣记得自己的父母在视频最后说:“加油,北京欢迎你,上海也可以。”她梦想中的学校是同济大学,她喜欢上海,或许父母希望她到北京读书。
疫情期间,不少暖心的故事感动着仇怡欣。藏族女孩斯朗巴珍是一名职校学生,家住雪山环绕的西藏昌都市波格村。由于网络信号差,她每天要步行30分钟到零下3摄氏度的雪山顶上找信號听课,一坐就是4个多小时,为了方便记笔记,她都不戴手套。还有一名感染病毒的高三学生,在医院治疗期间还在冲刺。“这些才是学习的毅力!”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认为,疫情加大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两极分化,“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进而将会影响高考冲刺的效果。根据教育部的调研和全国心理援助热线掌握的信息来看,青少年在疫情期间表现出和以往任何一段时间都不同的心理状态。
武汉家长,疫情冲击了我和孩子的承受力
作为一名武汉人,李瑜在疫情暴发以来整夜睡不着。她的女儿董文歆正在汉阳一中读高三,疫情叠加女儿高考,引发了她呈指数级增长的焦虑。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董家正式变成“高考家庭”,生活重心全部倾斜到孩子身上。李瑜像其他妈妈一样,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女儿的营养、心理和学习,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这一切。
在武汉水务系统工作的李瑜,投入到社区抗疫一线的工作中。为确保万无一失,她一上班就将女儿送到自己的父母家中。两个月里,董文歆一直在上网课,作息时间和在学校时没有太大区别早上6点40分签到开始早自习,然后是一天的课程,到晚上快10点了才会结束晚自习。“她从小就比较自觉,加上有外公外婆照顾,我还算放心。”李瑜还记得疫情暴发之初,自己的状态是“快炸了”:“我忍不住地去想,为什么是今年,为什么是在我女儿高考这年暴发疫情!”和妈妈不一样的是,董文歆每天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没空焦虑。不过,网课的效果并不理想。她的月考成绩最差时从年级100多名跌到了300多名,这让李瑜再次焦虑起来。为此,她和女儿长谈了一次,“她承认上网课没有在课堂上那么认真,学习方式也不如在学校那么好,能悟到多少全靠自己。”
2020年5月6日,汉阳一中高三学生复课,董文歆也终于回到学校了。“她很开心,终于能见到老师和同学了。”一切恢复正常之后,李瑜不再感慨时运不济,心态平和了不少,“对我们湖北的高考家庭来说,高考都是一样的,是公平对待每一个考生。发生这样的事,对孩子的承受能力显然是有影响的,也许对她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影响,她思考问题的深度、方式都会有变化;也许还会对她今后的职业选择有影响,那些逆行的英雄默默改变着她的选择。”
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像李瑜这样和孩子相处融洽。根据教育部的调查研究,不少青少年在家隔离期间饱受延期开学、拖延症、与家人冲突等严重困扰。这些背后往往都有深刻的家庭因素。由于父母教养方式不同,一些青少年受父母情绪感染,这严重影响了高考的备战状态。此时,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压力情绪无端传递给孩子,应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情绪表达机会,为他们传授应对压力的经验。
北京高三班主任,开导学生,安抚家长,折腾自己
当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化学老师赵明新收到复课通知时,她刚刚为学生上完一堂网课。隔了一会儿,她再看手机,发现备课组工作群里已经讨论了一番怎么调整课程和作业进度了,老师们开始为重回讲台做准备。
赵明新从教20年,这次是她第4次以班主任身份带高三毕业班。“就算没有疫情,这届也很特殊了,这是北京第一届不分文理的新高考。疫情来了,学生还要面临上课方式、复习进度、外界环境等多方面挑战。”赵明新话锋一转,“不过我觉得未必不是好事。经历过这一次,他们以后会成长得更快一些。”
当得知可能延迟开学时,她就开始提早熟悉网上授课和答疑流程了。最初学生们上网课“兴致很高”,但渐渐地赵明新察觉到了他们的变化。“疲倦了,孤独感多了,盼着上学了。尤其当父母复工了,在家里他们一个人面对屏幕,没有可以排解压力的同伴,是很孤单的。”特殊时期,赵明新常在讨论区和微信群给学生“定基调”,有意识引导他们的积极情绪。有人说,高三班主任像救火队员,扑灭学生心中的火,还要扑学生家长心中的火。疫情发生以来,赵明新安抚了许多不安的家长,他们的焦虑程度远超孩子。
很多学生在高三会经历心理上的低谷,赵明新觉得这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她能做的就是帮他们规划学习计划,突破阶段性壁垒,鼓励他们再自信一点。俞国良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次高考对高三教师来说,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考。”
2020年的高考注定特殊,不光是一场知识的较量,家庭基因、心理素质、自律程度等因素对高考成败的影响,会超过历年。要理性看待特殊时期遇到的压力。“每个人抛物线的最高点不同,需要自己去悟。如果紧张状态让你效率最高,并且内心没有波动,不受影响,那么对你来说就是最优的。”俞国良建议,每个考生要在平时掌控一下这种状态,这对特殊时期快速备考,有一定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