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2020-07-20周骏
周骏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展开研究,先简要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然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要点,主要包括明确就业前景、对人才培养目标予以准确定位、加强学科设计和基础课程设计、加强校企合作等,满足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顺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建设要点
在代步工具中,汽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技术的成熟度较高,所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同时,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出现,通过使用新能源汽车,对于控制环境污染具有极大的帮助,将环境质量提升上来,同时发挥出对汽车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政策,所以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持续增长,其推广的难度性并不大。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基础建设匮乏。在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源中,电能的作用极其显著,对当前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分析,很难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相符,由于缺少先进的充电设施,所以车辆的长久性续航难以实现,被迫停止运行现象经常出现。基于此,消费者在购买常规能源汽车方面,往往借助于加油站体系来进行,而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要借助人力和物力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整个商业体系。
第二,产业集中程度有待提升。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越来越高,整个发展趋势比较理想化。但是产业集中性有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车型越来越多,增长了车型数量,但是在产品规模无法扩大的情况下,极容易出现浪费资源现象,而且也很难稳定车辆的性能。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选项比较复杂,所以无形中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诸多消费者往往热衷于对常规汽车进行购买。
2 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要点
2.1 明确就业前景
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产业之一,具有新型化特点,目前,国家在经济和政策等方面均予以了强大扶持,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趋势愈发加重。但是由于人们的思维的固化性显著,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并不快,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同时在信息技術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能源汽车空间有待提升,在汽车市场中,传统能源汽车一直占据着主导[1],新能源汽车则处于辅助性角色。基于此对于学生来说,既要对传统车辆知识予以掌握,也要对学习新能源车辆技术予以高度重视。基于此,可以顺应市场发展趋势。
2.2 对人才培养目标予以准确定位
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市场需求,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在培养目标制定方面,应对专业知识领域进行拓展,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车辆工程专业,与新能源产业保持高度的统一。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从事能力。
2.3 加强学科设计和基础课程设计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是不相同的,尤其在动力和电气控制等方面,所以要想确保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应注重新能源类课程的增设,而且还要积极开设新能源汽车检查和维修等课程,为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奠定基础。在专业课程安排方面,既要注重学习专业课程,也要结合学生需求,对其他课程进行开设,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加强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建设,务必要将专业性渗透到专业课程学习方面。通过诸多课程的开设,旨在确保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予以充分掌握。由于学生个体发展需求显著,所以需要对专业选修课进行开设,如新能源汽车概论、汽车发动机原理等,而学生要对汽车构造、汽车设计等汽车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2.4 加强校企合作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其产业集中性并不高,但是具有迅速的行业更新效率。同时该专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缺少数量较多的专业教材。因此,学校应密切联系相关企业,加强校企合作,集中培训学生,不断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水平。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将实训教学落实下去[2],将新能源汽车专业与企业发展步伐进行统一化。在校企合作方面,应加强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基于工学结合原则,将育人方式进行执行,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在联合培养方式的带动下,学生可以获取全面和完善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将其利用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去。由于学生深入企业实习,所以培训的专业性可以得到保证,学生在诸多环节中进行参与,可以将学生知识面拓展开来,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稳步提升。图1为学生接受企业培训的现场示意图:
3 结束语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所以在人才培养需求方面,应合理设定专业课程,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劲,许铀,杜灿谊,符宁璐,陈晓.基于新能源汽车方向的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风,2019(19):70+72.
[2]江浩斌,潘公宇,杨晓峰,耿国庆.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与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06):114-11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