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像孩子一样拥有玩耍的能力
2020-07-20何仙姑
何仙姑
一年前,我带着3岁的女儿,随先生前往瑞典乌普萨拉市访学。这是一座大学城,是乌普萨拉大学所在地,距离首都斯德哥尔摩约半小时车程。这一年里,我把女儿送进了当地的幼儿园,也在当地学校上过语言课,截然不同的教育环境,让我对很多事物有了新的认识。
比如,玩耍和学习并不是天然对立的,我们应该永远像孩子一样拥有玩耍的能力。
来一场“午夜泳池Party”
瑞典这个国家没有“夏天”。
我们生活的乌普萨拉市,在过去的2019年夏季,只有几天气温超过了25℃。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不到20℃。到了8月,夜间气温就会降到10℃以下。
在每年不长的夏季里,瑞典人会想方设法地尽情玩耍,北欧式的冷漠在那时便荡然无存了。耐不住好奇心,我们去参加了一个户外的“午夜泳池Party”。
“午夜”“泳池”“Party”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有种天然的冲突感和戏剧性,但你可不要把它想象成那种美女帅哥饮酒作乐的电影场景,它只是我们家附近一个很大的游泳中心所举办的日常活动。
所谓的“午夜泳池Party”并不是用“午夜”两个字做噱头,它是真的从午夜才开始。深谙“噱头”之道的我们,傍晚8点多(瑞典夏天的日照时间很长)就到了游泳中心,一直等到了晚上11点,瑞典人才三三两两地进场了,由于气温较低,很多人是穿着大衣甚至羽绒服来的。
零点一过,音乐响起,DJ喊麦,整个泳池随着人流涌入,逐渐沸腾了。人们二话不说就开始脱衣服,胡乱扔了一草坪,然后像赶鸭子一样一个接一个,没有犹豫地跳进水里。
我们一家三口站在泳池边上,因为被冻得瑟瑟发抖,已经纠结了半个小时:到底游不游?
看到人们就这样扑通扑通地跳了进去,我们受到了一些鼓舞。我问了问3岁的闺女:“你想游吗?”她点了点头。我心一横,三下五除二就帮闺女换好了泳衣,她竟然头也不回地下了水。
你可能会猜,来的肯定大都是年轻人吧?去之前我们也是这样想的。可实际情况是,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两三岁的孩童,拖家带口出来玩耍是这场派对的主流。
看着那些银发满头的老人家,扶着栏杆颤颤巍巍地下水,我在心里暗暗地嘲笑自己。
瑞典式幼儿园
瑞典整个社会鼓励玩耍,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8月开始,我家闺女终于上幼儿园了。在瑞典,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是全免费的,听说你要是愿意将就的话,铅笔、本子都不用自己买。但幼儿园是需要付钱的,金额与父母的收入水平相关,收入越多,学费越高。由于我们的收入全部来自国内,在瑞典没有任何收入,结果女儿竟免费入园了。
瑞典幼儿园的整体硬件设施,相比国内的幼儿园,是有点out的。我女儿在国内上的是一个私立幼儿园,虽然规模略小,但也拥有一水的塑胶操场、崭新的游乐设施,园内阅读区、游戏区、沙画区、休息区、教室等一应俱全。
瑞典幼儿园的“画风”就不同了。他们的幼儿园里少有塑胶操场,玩具也大多数是古老木质的,园里最多的是沙子、土、枯树枝。一到下雨天,沙子、土全变成泥巴,老师也不管,照样放孩子出去玩,跳泥坑不算什么,泥地里打滚无压力。
在瑞典的幼儿园里,是没有“脏”这个概念的。无论下雨下雪,孩子们几乎每天都要在户外疯玩。他们每天回到家里,都是满身满鞋的泥沙,瑞典的父母们早就习以为常。如果哪天回家衣服不够脏,那就是在幼儿园玩得不够尽兴吧!
瑞典孩子既不怕脏,好像也不怕疼,玩着玩着,他们就脱掉了鞋子满世界跑起来,无论是在沙地上疯跑,还是去爬树,总有孩子光着脚,父母们也并不介意。很少看到有父母追着孩子提醒:“危险,脏,小心点啊。”
几个月之后,我惊觉女儿和初上幼儿园时很不一样了,好好的门不肯走,总喜欢“翻墙”,老师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不走寻常路,都喜欢从小木门上翻过去,也不去制止,任由孩子们“捣蛋”。
如果让中国的爷爷奶奶们看到,可能要“吐血”了。
在女儿的班上,有一位18岁的金发女老师特别受欢迎。我问了才知道,她刚刚高中毕业,打算工作两年攒够了钱再去读大学。她很喜欢和孩子一起玩,就来幼儿园上班了。在瑞典,高中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先工作几年的情况并不少见。
我想起6月毕业季的时候,大约有一到两周的时间,整个城市都沉浸在狂欢的氛围里。快毕业的高中生们要游行,要举办音乐会,要漂流,还要像明星那样走红地毯——自信和肆意写在他们青春洋溢的脸上,竟让我一个成年人心生羡慕。
放肆玩一次的感觉
以往在国内带孩子出去玩,大人是陪衬,主要是陪孩子。瑞典的父母们就不同了,他们一边陪孩子,一边自己也玩得十分畅快。
中国的游乐场里,很多地方都明确标识“成人不得入内”,但是瑞典的游乐场,大人孩子可以一起玩,蹦床、滑梯,无一例外。
那个举办“午夜泳池Party”的游泳中心,是整个夏天我们最爱去的地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有一个高高的入水滑梯。
在入水滑梯的入口,我和一群孩子一起排队,一点也没觉得尴尬。从那个三楼高的滑梯飞速滑下,感觉真的是太爽了!
这个滑梯还有计时装置——滴滴滴,嘟!大人、孩子分别从两个滑道同时滑下,“嘭嘭”两声落水,溅起巨大的水花,“哗”的一声钻出水面,抹一把脸,又疯跑着上楼排队去了。
原来,这就是放肆玩一场的感觉啊!成年后,我似乎还是第一次玩得这样畅快。
不过我们叫作“放肆一次”的事情,对这些瑞典人来说,似乎是生活日常。
游泳中心还有一个高台跳水区,拥有标准的比赛场地设置:不仅有一米、三米板,还有十米跳台。孩子们、成人们,排着队像下饺子一样从上面一个个跳下来,我只是看看就心惊胆战。我还看到过一个家长,牵着五六岁的孩子,一路鼓励着孩子走上十米跳台。虽然孩子在跳台上怯生生地往下望了望,最终还是退了回去,但那个家长过于“大胆”的教育方法,还是让我十分诧异。
鼓励玩耍的瑞典社会
瑞典的孩子很“野”。 这种野有天生的部分,更多是来自社会和成年人的鼓励。
比如瑞典幼儿园的“教学”,可以说除了傻玩就没什么内容了。女儿每天从学校带回一张乱七八糟的“画”,以及一身的泥土,就是对这一天的交代。
可是即便没有什么特别的教学,女儿在这一年里的进步,也时常让我们感到惊讶。比如她如今已经能中、英、瑞三国语言混说,有时候叽里呱啦说一大堆瑞典语,连我们都听不懂。从整个幼儿园没有一个人能跟她交流,到现在,她已经能很自如地和其他孩子玩在一起。而她的英文词汇量,我想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在国内上英语学习班的同龄孩子。
我想也许是“玩耍”提高了孩子们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所以玩耍和学习真的是冲突的吗?我们可能要好好想想。
中国家长常常会把玩耍和学习对立起来。如果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我们就會说他很“皮”,希望他多把功夫用在学习上,难怪会出现“妈妈喊你回家做作业了”这样的名句。
中国人讲究成熟稳重,还赞赏“少年老成”,好像人一自由,就要忘乎所以,就要为害人间。
于是在各种有形或无形的限制下,我们身上的一些天性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玩”就是其中一项。
失去了玩的能力的结果,是人到中年后,总觉得生活有些无聊,好像总也高兴不起来。
我们总说“要抓住青春的尾巴”,但抓住青春的尾巴干点啥,我们也不知道。
最后,只能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啊。
愿有朝一日我们回顾青春,不觉得遗憾,不觉得失落。愿我们回首往事时,能记得许多精彩快乐的瞬间。愿我们永远都拥有像孩子一样玩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