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流而下的告别
2020-07-20郏一苇
郏一苇
记得初三时我写过一篇当堂议论文《遇见告别》,被选为范文印了出来,我一度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对“告别”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刻了。
可这段时间,我一次次见证或体验告别,才发现那些看似通透华美的思想,在一个个鲜活而真挚的灵魂面前,竟是无比的浅薄。
第一次,是在外语节戏剧之夜的终场。那时观众基本都散了,只有大预班的学长留在台上合影留念。他们明天就正式毕业了。炫彩的追光灯映射在他们身上,清晰可见的是紧紧相拥的身影,是顺着脸庞落下的泪水,是亲密自拍的微笑。笑与泪在那刻交织着,我只觉双颊发烫,热泪浸湿了眼角,像是在遇见自己的明天。
若说毕业是可预知的分离,现实生活中更让人猝不及防的是突如其来的道别。交好的朋友突然请假一周,不论怎么追问,他都不肯告诉我们去做什么了。直到他回来的次日,我们才在数学老师偶然提及时得知,他正在申请一所英国的高中,几乎十拿九稳。从知情到他离开校园,前后不到三天,如此短促,从此我需要接受一个每节下课出现在身旁的朋友消失在视野里,我需要接受前排多了一个没人的座位,我需要接受可能不再有机会碰到他的事实,我需要接受时差,不仅是横跨经线的时差,更是心理的时差。他托我给他心爱的女生带一张明信片,看到背面的文字,我近乎潸然泪下:“曾经亲手把时间变慢,可惜我们没有等。”以为富余的时间被统统没收,是那么美的遗憾,那么疼的遗憾。
很喜欢电影《后会无期》里的一句台词:“告别的时候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如果说我们每天都在告别,那是否更启示我们应该尊重且善待生命中的每时每刻?我们不断与所爱告别,不断与昨日的自己告别。于是,所谓仪式感也便不见得体现在盛大的告别晚宴上,反而是对每分每秒的高效和精致利用,让我们不再畏惧说散就散的相遇。因为哪怕终有遗憾,我们已尽全力去转动命运的轮盘。
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你用力用心生活过的倒影,将随着波光点点的河水,途经山川的側脸,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