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证冠心病气血中医理论病机分析及双心治疗

2020-07-20李长虹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7期
关键词:焦虑症冠心病

李长虹

【摘要】伴随着当代城市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变快,这就造成了普世大众拥有极大的生活压力,长期生活在这种压力下,造成心血管类疾病和精神病症的多发。以冠心病为例,我国已经拥有超过千万冠心病患者,而且还在呈现上升趋势,统计此类病患状况,发现其中大部分还伴随着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因此,为了有效保证此类病人的身体健康,采用双心治疗方法。此次研究就是针对双心治疗法的应用带来分析,望带来借鉴。

【关键词】冠心病;焦虑症;双心治疗

冠心病是一种当代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心血管病患者已经在逐年上涨,截止今日已经超过了2亿大关,其中冠心病患者已经超过了一千万。无论是患者数量或者是发病率,都已经到了历史之最,这种病症不仅仅在身体上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呈现出很多心理问题。很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会伴随焦虑症的存在,其中一个作用在人的心中,另外一个作用在人的心理上,两个共同威胁,造成了人体患者的严重影响,因此,在当代医疗中,对于患者的“双心”治疗也正式提出,对患者进行双方的治疗。而在现代的治疗体系中,双心疾病的治疗也受到了重视,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拥有更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且副作用更小,也受到了现代医学的重视。

1 冠心病的中医病理分析

冠心病是现代医学病称,在中医理论中,认定它属于心痛病范畴。我国的中医理论中认为:气血调和且心气充沛,方可保证心脏的正常心理功能。一旦两者出现问题,则就会形成心痛病。同时中医认定气脉是否通畅也会造成人体的舒适与否,一旦气虚血瘀,且部位在心脏位置,则会造成人心痛不已。根据以上理论可以看出,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气虚和血瘀,也是症候的主要组合形式。当患者患有了冠心病后,演变的因素也是多样化的,气为血之帅,气有所病,必及于血,气虚则运行无力,血必因之而瘀阻。心脉瘀阻,心神失养,不通则痛,不荣亦痛,故作心痹。如果用现代医学的视角来审视冠心病,虽然其演变因素多样化,但是其根本原因仍然是由于气虚血瘀所造成的。

2 焦虑症对冠心病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心不仅仅仅肩负着血液中枢的功能, 同时也是神志的中枢,根据古文记载也就是“心、主血脉、主神明,为君主之官”。通过短短几句话,就可以看出心在中医理论中的中枢地位。在《灵枢·本神》中有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其中强调了心作为人体一直及思想的总枢纽,同时对心的重要地位进行再一次刻画。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就是说在中医视角中,心不仅仅承载血液,同时也承载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一旦心脏受损,五脏六腑的功能性将会全部缺失。在《景岳全书》记载:“凡情志之属,唯心所统。”这种理论强调了人体情绪的变化,人的七情六欲一点作用过大,会导致人体内部的平衡失去,也就会对心产生严重的影响,而这种理论也就是焦虑症对冠心病存在影响的例证。《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记载到:“……心痛之不同如此,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七情除喜 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如果一人处于长时期的焦虑情绪下,体内循环变慢,心脏所需要气血全部衰弱,长久以往也就会造成人体的负担加重,而且对于人体肝部的影响同样比较大。而焦虑与冠心病的相互作用主要宾利为为肝失疏泄,气机紊乱,心气亏虚,心脉痹阻,心神失养。在《症因脉治》记载:“心痹之因,或焦思劳心,心气受伤。”一旦忧思过度,人处于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也会造成气血失调,如《医学 启源》认为“思虑过多则怵惕,怵惕则伤心,心伤则神失”,一旦人心神抱恙,则人体会出现中枢部位疼痛的症状。尤其在这个时候,人会由于神的衰弱造成外部寒邪的侵入,《太平圣惠方·治心痹诸方》载:“夫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素问·五脏生成 论》云:“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阳微而阴弦,造成“胸痹心痛”的病理基础,外邪阻滞气机,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痹阻心脉而致胸痹心痛发生。焦虑和人心痛是呈现相互影响的关系,总体来说,就是两者相互作用,同时也相互影响。当前中医对此类冰镇的认知已经比较完善,对于其综合认定也比较确切。通过其理论可以很好的分析当前焦虑症伴随冠心病的关系分析,也对于两者的共通治疗起到了帮助。

3 运用气血理论指导中医“双心”治疗

双心治疗更多是作用于两个方面的治疗方法,分别是身體的上的心脏部位治疗和心理方面治疗,西医对于双心治疗已经有较明确的治疗理念,主要为冠心病的基础用药联合抗焦虑药物的联合用药,虽然这种药物的临床效果不错,但是副作用极其明显,是的患者依从性较差。因此,在治疗中引入中医药进行治疗,中医治疗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副作用比较小。通过气血理论入手,兼顾患者的内火与外部寒邪,让双心治疗中双心调理同时进行。根据对中医治疗的具体分析,其作用比较显著,无论是传统方剂或者是复方药剂的治疗方式,都实现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3.1 益气活血

冠心病伴随着焦虑的发病过程中,中医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气血失调,具体表现为气虚血瘀,两者共同作用下导致冠心病且并发焦虑。由于气虚,体内的空力不足,造成了无法推动血液的正常流转,而患有焦虑者的患者由于处于长期焦虑的状态下,更是会出现心气亏虚的状况,造成了患者心血更加虚弱的状态。因此,中医治疗冠心病最初的着手之处就是益气活血。常用药物为人参、党参和黄芪等。殷沈华,唐德才(2013)同样是针对冠心病治疗,采用了益气活血类中药,例如黄芩、三七等药物,其针对不同类型的冠心病采用了不同的重要类型,包括对心绞痛、血液状况改善都采用了不同的药物,总体而言,其认为伴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中医药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应用场景也更加广阔。整体来说,冠心病通过中医药进行治疗在未来拥有更大的优势。总体来说,益气活血是治疗冠心病的第一步,也是整个治疗的切入口。

3.2 理气解郁

而同样作为使动因素之一的焦虑因素主要体现为气郁,具体表现为肝气结乱,体内气行不畅,慢慢酿瘀生痰。同时肝部和体内气息息相关,一旦气郁体内,则肝气不顺,肝火上升,也会造成肝部病变。调理执法可以用柴胡、陈皮等药物调理,梳理肝部,调畅气机,进而情志舒畅、心神得安。

4 结 语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较快,城市中个体生活压力较大,导致冠心病伴随着焦虑症的发病几率上升,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这种病症是多发疾病之一,而通过有效的双心治疗将会是未来主要趋势,对其进行研究也将会是心血管医生的研究新目标。冠心病作为一种特殊疾病,气血两方面将直接关系到其病理发展路径,而在中医视角中,人精神萎靡伴随着生气郁闷等情况,都会造成气血两虚,因此,双心治疗也逐渐成为了更为重点的治疗内容。当下主流的治疗方法仍然是通过西医进行治疗,但是临床副作用较大,为了有效的规避这些问题,采用中医治疗。中医更加重视个体差异,采用整体观念进行治疗,双心治疗双管齐下,共同作用,在未来的治疗历程中,中医药治疗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也会逐渐发展成为主流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朱天翔,方祝元.从气血论冠心病伴焦虑症的中医病机及“双心”治疗[J].江苏中医药,2018,50(6).

[2] 赵 静.疏肝解郁中药对“双心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及预后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7(12):1533-1536.

[3] 刘 军,刘志刚,高玉红,et al.药物治疗加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9):2968-2971.

猜你喜欢

焦虑症冠心病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警惕冠心病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开天门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甲状腺腺瘤术前焦虑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