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慎独精神在精神病患者口服药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0-07-20孙晓静王浩月周蕾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7期
关键词:精神病

孙晓静 王浩月 周蕾

【摘要】目的 探究慎独精神在精神病患者口服药物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慎独精神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服错药、药物不良反应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药物错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慎独精神护理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口服药中的药物服错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慎独精神;精神病;口服药护理

精神病本身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病症,很多精神病患者不能自我控制,有的甚至是生活不能自理,故医院的护理人员不得不承担着繁重复杂的护照服务。同时,大部分精神病患者需终身服药,但传统的护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失误,比如服错药或引发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还会出现护理者的态度恶劣等情况,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需要为精神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而慎独精神护理可使护理人员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仍保持自律,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质量[1]。基于此,本研究对慎独精神在精神病患者口服药物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在23~50岁,平均(34.57±6.06)岁;病程1~9年,平均(5.06±1.96)年。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24~55岁,平均(36.57±5.06)岁;病程2~8年,平均(5.06±1.66)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对比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按照医师安排的时间,正常给患者送药,并仔细观察其病情的变化,告知家属与患者注意事项,其监督患者用药情况,避免患者服错药而产生不良的反应。观察组采用慎独精神护理模式,具体干预方法:(1)首先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慎独精神的培养。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始终坚持公平、尊重、行善以及不伤害等原则,让护理人员能够秉持着人道主义精神,努力把护理工作做好。(2)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时刻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提高责任心,把患者每天服用的药物核对到位,并一直坚持下去;(3)从他律向自律转化,初期可以借助外部力量进行量变的积累,在发生质变后可以通过自觉行动来改变其信念与意志,發挥出约束作用。两组护理时间均为60 d。

1.3 评价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药物错服及皮疹、癫痫、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护理满意度,该表重测效度为0.823,克伦巴赫系数为0.834,总分为100分,分值在90分以上为满意,分值在80~90分之间为较满意,分值低于80分为不满意,(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药物错服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药物错服率1.67%(1/60)低于对照组13.33%(8/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3/60)低于对照组26.67%(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57/60)高于对照组41.67%(2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有研究表明,精神科住院患者服错药物的事件时有发生,其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率已经达到12.5%,成为了高频护理缺陷之一[2],由于精神病患者多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病因不明等特点,因此需要长期服药。而口服药的发放看似很简单的工作,但长期用药管理,包括药物配伍、用药剂量、无菌操作、用药安全等方面对于护理人员也是较大的考验,长期任务重,无法独立完成,且易发生纰漏。

传统护理方式需要护理人员在医院规定的情况下按时给患者服药,这种机械性的操作出现给错药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错服口服药的几率和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会加大,需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而慎独精神是一种伦理概念,可以归属到医德的范畴之中,主要是指在没有旁人监督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能够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为患者着想,自觉坚守自身的行为规范,主动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按时提供药物治疗和生活护理,进而有效减少药物服错及不良反应发生[3]。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融入慎独精神后,其药物服错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慎独精神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药物服错及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慎独精神在精神病患者口服药物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药物服错及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如金.以“慎独”理念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8):109-110.

[2] 郭 涛.采用SHEL模式对精神科与综合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4):209.

[3] 陈风莲.慎独精神在院内精神病患者口服药护理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2016,13(24):60-61.

猜你喜欢

精神病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精神病患者伤人『该怎么办?』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伊潘立酮临床应用新进展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ST-T改变的心电图特征分析
江西 免费救治重性精神病患者
全面护理干预对抗精神病药物致不良反应60例的效果观察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