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历史文化古村蕴藏无限挖掘潜力

2020-07-20李泽龙李晶

中国经贸 2020年9期

李泽龙 李晶

北依神山下,南傍温河边。汉唐宋元明清,绵绵越千年。是处地灵人杰,先民勤劳智慧,世代有俊贤。文能争锦绣,武可保江山。探古院,访老宅,溯村原。多少书香门第,辉煌铭史卷。更奇连环地道,永记英烈功勋,抗战书雄篇。青山堪作证,人誉小延安。

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南庄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温河中游,平定县城北部。东与巨城镇北庄头村相邻,东南与柴家庄隔河相望,西南至北与阳泉市郊区接壤,村域面积9.75平方千米。民居北依神山,南对禁山,温河穿越村前峡谷,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村临三O七国道和水峪,韩庄县道,交通便利。距阳泉市区17.5千米,距平定县城、娘子关均为26千米,距阳井线4千米,村庄特点是:山不压村,村不占山,山村一体格局,山借村威,村仰山势,村庄形貌如展翅欲飞的凤凰,温河从山村结合处潺潺流过,四周山高谷幽,扑朔迷离,风景秀美,引入向往。南庄村现居村现居住322户,人口800人,耕地2400亩,其中核桃树500亩,经济及山楂林200亩,粮食作物1700亩,主产富硒香谷物和玉米。南庄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摄氏10度上下,年平均降水量540毫米,无霜期160天。矿产资源有铝矾土,植被以乔灌为主。

南庄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古代遗址尚存。村东寨凹,相传在战国时期魏国屯兵之处,壁垒遗窟,山田错落。安营扎寒,堆土成田,开荒种地,自给自足。魏姓沿河而居,秦代形成村落。村东坪公主坟,相传是后唐李存勖女儿在此出家当尼姑,直至圆寂后的公主墓,土丘高广,俨然香冢。居古碑残额记载,村北关帝庙创建于北宋熙宁年间,村西藏山大王庙、龙王庙、虫王庙等相继建于北宋中叶。据考,元代至元年间,南庄即有魏、刘、柴、姚等姓氏,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设醮盆祭奠。明万历年间,村民刘良、刘万付、刘仲等在西沟巷建三官庙、观音庙。清代顺治初年,关帝庙迁至村中老槐树北。咸丰初年,村中富户为避战乱开凿地道。民国年间,南庄统领张家井、辛庄、柴家庄、段家庄,1947年5月后分治。抗战时期,是晋察冀边区平定(路北)县根据地,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新旧地道相接,形成三纵一横,四层结构,22个进出口,长达4000米的环形地下通道。每当日伪“扫荡”时,南山推到“消息树”,庙院敲响大铁钟,男女老幼钻地道,民兵拿起枪上战场。多次伏击日伪军,保护了村民的财产安全。

巍巍白虎山,清清温河水,造就了南庄淳朴的文化,凝聚了南庄人的睿智。南庄人开拓、进取、钢质的性格,使清初文有进士,武有举人,先民为纪念他们的功德,在村东修了文武双塔,以表敬重。金榜题名的进士、举人、千总、武生、修职郎等人19人。近代仁人志士更是非同风响,有追随孙中山的民国志士、开明乡绅,有抗倭御寇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有久经考验的革命前辈,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高级军政干部、巾帼英雄等。有国家、省、地市勞模和众多的工程、经济、文化、卫生、教育类高中级人员,真可谓人才荟萃,群星灿烂。在抗战时期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为国捐躯17名,血酒疆场、致残致伤22名。

南庄村自古以来就有天然7处景观,分别是南景山、北后山、沓音岸、五龙庙起龙湾、洞眼岸天然洞、石翁听涛、古汉槐,每个景观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就以北后山来说,北后山也叫神龙山,以北垴为龙首,龙身弯弯曲曲,延伸到与张家井连接,并有双龙庙镇守。东接魏家峪白虎山护卫龙宫,驮头垴龙潭穴深,西连王富沟节令河环浇汇入温河,留下诸多文化遗产和美丽的传说。汉槐、唐墓、宋庙和元碑,铸就南庄村悠久绵长历史。继之后来的明朝万历三官庙、观音庙、关帝庙、三大排水石洞、水戏楼,文武双塔、义顺桥、东西五道神庙、二甲刘祠堂以及4座明清大院建筑群昭示南庄丰富博大人文景观。

山环水绕的南庄村,物华天宝,钟灵毓秀,枕山面水,雄壮柔美。立壁千尺,群崖峻峙,长崖十里,峰峦叠张。波浪和声冲天罩耳,河床参差青石溜光。天然洞救百姓于危难,神水泉解干旱于万年。神话传说,名言故事,应有尽有,代代相传。

“恩抚遗孤”温河源于盂县城西20里温家庄。流经阳泉市郊区河底、章召,进平定巨城、娘子关汇桃河入绵河,随河走向有一条经商大道,古时骆驼、马车、毛驴、徒步等,川流不息、日夜兼程,一路上店铺林立,输煤、运粮、屠宰、皮匠、砂货、染坊因有尽有,十分繁忙。

古往今来,温河水孕育出多少子孙,顺这条路打造出很多的精美故事。南庄二甲刘门十三世儿孙文义,先后娶妻赵氏,翟氏,赵氏生二子,峰玉、刚玉。文义赵氏亡故后,两个孤儿由翟氏抚养,不离不弃,非是亲生而胜似亲母,“姨娘教子”传为佳话,翟氏年轻守寡历经千辛万苦把两子峰玉、刚玉抚养成人并获取功名,峰玉(监生)、刚玉(营千总)。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士峰玉不幸身染重病天折,为使本族香火传承,典地当房,终生不渝,翟氏又为儿子峰玉过继后辈吃了三年“官司”。她反对世俗,反对封建的无畏品行受后人赞赏,过继执钺为儿孙。历经风雨沧桑把执钺拉扯大,培养成人。“恩抚遗孤”、“忠贞不厄”大木匾,就是历史的见证。

育儿修得子孙孝,她的儿孙取功名后。为家乡做了许多贡献。沿温河古道从阳泉市郊区河底镇至平定娘子关镇出境处有大小13座桥梁,其中有5座大型桥梁,由刘门翟氏后裔出资建造。如韩庄“四孔桥”、辛庄“庙坡桥”、南庄“义顺桥”、柴家庄“双龙桥”、董寨沟“寡妇桥”等。光绪三年(1877)天大旱,村民饿死无数,“骨肉相残,父子相食伤心目睹”,刘门翟氏家族捐30余石粮糠,济给全村者甚多。为鉴前警后而立石碑铭。

五龙庙传说五龙庙是个神奇地方,这里三面山岸峭壁,一面深谷河槽,形险势峻已显露无疑。

据说从前,三都村有个富家女叫喜妹,有年夏天,在河边洗衣服,有个路过的道士看见了,就请她把自己的衣服也帮忙洗一下。这闺女给道士洗衣服的时候,那衣服五个扣眼里有五条花丝线,闺女怕河水把线冲走了,就把线抽下来含在嘴里,没想到,她把那线给咽到肚里去了。

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喜妹的肚子却大了起来。在那个封建社会,未出嫁的大姑娘肚子大了这还了得?天地不容,便逐出了家门。父亲嫌她丢脸让她自尽去死,母亲就让哥哥把她沿河岸送到山里,经常给送点吃的。喜妹只好来到河边的石磅下住着。一天,天上阴云密布,一个路人正走到石磅,看见天要下雨,就进石磅躲雨。进去后,眼前的一幕让他吃惊:只见一位慈眉善日的妇女周围盘卧着五条龙。5条龙见到不速之客的到来,一齐腾空而起。霎时间,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泻而下。这5条龙就是闺女生下的孩子。

后来,这位哥哥就领着妹妹和外甥回家,走到现在五龙庙这里,妹妹坐在大石头上休息,就坐化了,5条龙也腾空而去.从此,这里附近几个村都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里的人们为了记念五龙和他的母亲,就在这里修了五龙和圣母庙,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都要祭祀祈福。因五条龙腾空而去,人们便把这里叫做“起龙湾”。

美丽而凄婉的传说,不仅在南庄村一带流传了很久,故事曲折、情节生动、感情丰富,蕴含着人们向往的勤劳、善良、友爱、顽强等美好品格。

旱池倒影旱池在神水泉的东面,经河流冲涮而形成,每到夏天午后1至3时,太阳将柏树崖上的柏树映照在旱池的水里,随着时间变化,水果的树影不断变化,非常美观。

天熏庙天然洞天熏庙天然洞位于南山后西岭梁上。洞内分上下三层,第一层方圆约两丈左右,高一丈有余,内供有先神像。第二层、第三层比第一层较小,别具独特。

南景山、北后山的传说南景山在村南,坐北朝南,半山清泉潺潺,人称神水,山底温河环绕,东西长约500米左右,山高约200米,乡间公路像玉带一样绕在山中,山色迷离,林壑优美,每到秋天满山红的枫叶,黄的黄栌,绿的油荆、柏树,四周野菊花陪衬,五光十色,十分迷人,走入山中,心旷神怡,像走入仙境一般。山后有一天然石溶洞,名日天熏庙,洞内三层,据说有仙神爷居住,香火不断。

北后山,地尊山神,后土载物,就像一条龙身,延伸到与张家井村连接,双龙庙镇守,东接魏家峪,白虎山护卫龙宫,驮头垴龙潭深穴。西连王富沟地肥水美,七沟八梁幅员辽阔。

温河水渠遗址温河水渠始建1966年10月,1974年底通水,全长37华里,可惜到20世记80年代中期废弃。温河水渠仅南庄段有6华里,灌溉土地200余亩,南庄人民积劳8年累计投工128万个,主要工程有桥梁三座,石涵洞3处,清澈的温河水浇村庄潺潺流过,像一条银色玉带环绕整个村庄,把毓秀田园的村庄打扮的古朴秀色。

村东石碹十孔桥蜿蜓曲伸,雄宏壮观,像一条护城河卫延村东,“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彰显南庄人“敢叫日日换新天”的雄心壮志。村西石碹三孔桥古朴大方,雄宏威严,像条万里城堡坚守着村西大门。三层七孔胜利桥看后更使人留恋往返,下一中二上四孔,惟妙惟肖,悬空梅花,造型美观,气势磅礴,造型精湛,实属桥梁经典。

连接七孔桥有一长100余米,宽1.5米,高2米的石涵洞,一石呵成,“观似月牙非是边,地入八层天地连,潺潺溪流匆匆过,富硒芬芳注禾田,”真乃是美不胜美。连接西虹桥有一条长200余米,宽1.7米,高2米的石碹涵洞,“袅袅人家冒炊烟,甘露不出池塘面,借问水家何处有?永远就在缸勺边”。真乃水上人家也。

南庄村村支两委及村民为保护温河渠遗产做了大量工作,付出很大代价。留给人们永远的记忆,昭示人民“愚公移山,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的博大胸襟和胆识,告诫后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公主墓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河北高邑县)打败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路经苇泽关时把自己没有头发女儿交给姑姑寺的老衲治疗。老衲带着秃公主回到姑姑寺(寿圣寺西面的半山上,现存只有石磅,里面有石炕)。由于她是李存勖的女儿,姑姑寺里一直没有给起法号,只称她为公主。

李存勖于公元923年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公元936年后唐灭亡,公主就在这里。她和寺庙里的尼姑感情很好,每天黎明即起诵经念佛,担水、劈柴、煮饭样样都干。姑姑寺下面是温河,公主每天下河担水。一天公主和往常一样下河担水,突然一只浑身没毛的小鸟从天而降掉到了河边的水坑里,在水里挣扎翻滚,几个回合下来小鸟长出羽毛飞走了。公主看得驚呆了,等她回过神来,急忙放下水桶,将自己光秃秃的脑袋伸到水坑里洗了起来,洗着洗着,不一会儿便长出了浓密的头发。后来公主用坑里的水为好多人治好了痔疮。水坑起名叫“姑涤”。公主圆寂后,人们为了纪念,在姑姑寺对面为公主修了坟墓、载了柏树、还有石牌楼(毁于20世纪60年代),起名“公主墓”。

文武双塔文武双塔于16世纪初(乾隆初年)建于双塔沟村东大道两旁,属实心塔。文塔矗立路北,武塔矗立路南。青石基座,塔体下端为寸錾青石砌切,上端为青砖砌切,顶为层叠涩砖檐。经历数百年风雨,年久失修,惜四五十年代坍塌。

东西五道庙南庄东五道庙位于圪台与刘家条中间,坐北朝南,始建于同治十年(1871),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属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堂前圆木釉柱支承廊檐,柱基石墩青石雕刻,青砖铺地,庙门朝西,门前铺设五级青石台阶。庙堂正面供奉五道神,两侧各有小鬼判官服侍,前面青石香炉香烟缭绕,东则立有青石碑一尊,正面及东西墙上画有伸仙游东海公案。方圆邻村香客逢庙会、正月初一都要来上香奉供。村里的大户每年轮流供奉,求神还愿的杀猪宰羊、立碑挂匾,锣鼓助兴。五道神,有德报德,有怨报怨,神佑一方,村运亨通。万物享尽其利,苍生皆沾殊荣。

南庄西五道庙位于二甲刘祠堂东北中间,坐北朝南,始建于同治十年(1871),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兰,属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庙门朝西。庙堂正面供奉五道神,两侧各有小鬼判官服侍,正面及东西墙上画有神仙游公案。方圆邻村香客逢庙会、正月初一都要来上香奉供。村里的大户每年轮流供奉,求神还愿的杀猪宰羊、立牌挂匾,锣鼓助兴。

八眼窑坐落在南庄古大街西端,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是典型的双落三进四合院,木雕、砖雕、石雕点缀其间,主建筑坐北朝南,八眼青砖窑一字排列,正屋前插木构前檐,东西配房,南配房硬山式戚位,木构垂花门楼整体保存完好,是南庄村现有古建筑中品相上乘的精品。

刘家大院位于南庄村东沟,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明朝风格,属北方四合大院中规范建筑。大院属三进院,坐北朝南,主宅一线五眼青砖窑,东西各配三眼青砖窑,南配硬山式九檩连门戚位,品相保存基本完整。

旗杆院旗杆院坐落于村中大街东南,建于乾降中期,占地1000平方米,属清代典型的二进四合院。主宅坐南朝北,四眼砖碹石窑,东西配房,北硬山式戚位连体大门,砖绣石雕点缀期间,门前三级上马石,双斗旗杆墩分立两侧,整个院落完整无损。

垂花门楼南庄村现存垂花门楼属清代建筑,始建年代不祥,大约在清代中后期。现存垂花门楼比较完整的有6座,皆砖木垂花。木质垂花有二甲刘祠堂、八眼窑、旗杆院、六玉家四座,砖质垂花有刘四胡、王福存家两座。整体保存完好,工艺精湛,品相上乘,美轮美奂,实属北方地区四合院的典范。

刘家词堂位于村古大街西头,是二甲刘姓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建于明末清初,家庙坐北朝南,大门是木刻垂花门面,院东西各有两眼石碹配窑,正面为主祭祀堂,坐落在青石台上,面宽3楹,进深9尺的硬山式回廊建筑,祠堂屋脊上兽角有独到之处,“铁角兽”脊安置了铁角兽,表明了本家族、宗族曾出过武进士以上官员。祠堂门外柏树茂密,灌木林紧围,门下温河水环绕,是一处风水宝地。

刘松青故居。在村北西沟巷中端,坐西朝东,始建年代不详,占地面积250平方米,主宅一排三眼石碹窑洞,南北两相各有配房一处,东有横窑一眼为厨房、驴圈连体大门,整个建筑较为简单,是农村中等家庭建筑。

古朴、典型的民居宅院还有六玉院、狮院、谷洞院、高房院、王家院等民宅20多处。

五龙庙坐落在村西距村约1000米的温河北岸,三面悬崖峭壁,一面深谷河槽的青石上,坐北朝南,庙正厅供着圣母、五龙,并有塑像,正厅东有虫王庙,西有藏山大王庙,正厅对面有西楼一座,就现存残碑记载,元、明、清皆有补修,据说赶庙唱戏是十里八村魡人来看戏,台下都不拥挤,不幸在文革中拆除,现又重建正殿和虫王庙、大王庙。

关帝庙(老爷庙)据关帝庙移址时碑记载,顺治二年(1645),移址村中央的古老水牢顶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在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年间都有补修记载。

观音庙位于五龙庙的对面悬崖上,坐南朝北,依山傍石,碹石窑两眼,内塑观音菩萨圣像,始建何时无法考究。从现存碑记可知,乾隆、嘉庆、光绪年间皆有补修,碑刻林立,香火旺盛,特别是每年正月十六从刚入子时到下午酉时,求子的还愿的等善男信女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三官庙位于村北的西沟巷中端,传说很久以前,山上洪水不断泛滥,从巷而下,冲毁民宅士地,为镇洪水路中间碹石阁一座,阁上建筑三官庙一座,庙内面南塑天地水三官神像,面北塑观音菩萨及诸佛神像,本庙始建年限不详,有碑记载明萬历年间,个人舍资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间毁坏,2009年按原样复修。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和想象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力和创造力,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增是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加深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的意义深远。

鉴于南庄村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别是现存的抗战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后又经“八一”制片厂,取景拍摄而成的《地道战》的地道,它是晋察冀边区人民的战争创举,是人民光荣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反对战争,消灭战争,争取人类文明和平的光辉史诗,因此,南庄支村两委决定利用这一资源,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开发。一定要作为重点保护修复原有的8华里地道进行整修,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景教材和国防教育的基地传承下去。

维护古汉槐,请教专家学者,不断来指导维护古树的技术。

保护古院民宅,开发民俗民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南庄有20余处明清时期的宅院建筑,十分考究,建筑高雅,用料精细,做工完美,风格独特,是人民观赏的好去处,如八眼窑、刘家院、旗杆院等大院,既有观赏价值,又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应加以重点保护,严禁毁坏原貌,随意拆毁、改造。整修刘松青、王体故居,恢复原貌,并建立纪念馆以纪念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两袖清风,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党的省部级干部刘松青、王体同志,用他们的生平教育后代,奋发向上,爱国家爱人民。

开发南景山,生态观光旅游。南景山、半山清泉潺潺,山底温河环绕,东西长约500米,山高约200米,乡间公路像玉带一样绕在中间,山色迷离,林壑优美,每到秋天满山红的黄栌,绿的油荆、柏树,四周野菊花陪衬,五光十色,十分迷人,走入山中,心旷神怡,如走入仙境一般,是采风,赏景的好地方。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修复古庙古建筑,重点整修了五龙庙、关帝庙、旧戏台等文化遗产,恢复原貌,并加以保护,新建烈士室一处和休闲凉亭三处,对社火舞龙、威风锣鼓、体育比赛,西塑、面食、剪纸、石刻、根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开发并传承下去。将南庄红色地道,自然景观,民宅民居,寺庙古院,名人故居和无公害蔬菜,纯绿色产品富硒香小米,干果核桃树等有机结合起来,举办“农家乐”采摘节等活动,开展民风民俗讲演及民宅观展,进行观光与回顾历史,品味文化,是实现古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好举措。

凭高眺远,冈峦流翠,风景无限。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依山构建。美若山、村一体,翠屏中镶嵌。甚却有,羊叫牛鸣,罨画一幅尽展现。漫游步入村转,聊民情,走访沿街院。古朴院落点雅,连暗道,建筑精湛。汉槐唐墓,宋庙元碑,史迹堪叹。钟灵地,历史名村,续写春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