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2020-07-20郭丽红赵尖萍游小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7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辅助治疗对比分析

郭丽红 赵尖萍 游小江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急性期脑梗塞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48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按照对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在前者基础上接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症缓解效果、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受损情况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病症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受损情况评分均好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急性期脑梗塞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急性脑梗塞作为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致残或者是致死的严重后果。现如今在临床上针对急性脑梗塞疾病,通常都会开展抗血小板凝聚、溶栓以及抗凝等治疗,但是短期疗效却不是很理想,无法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危险期,预后效果也比较差强人意,所以,为了更好的挽救急性脑梗塞患者,就需要探索对患者更快的治疗方式[1]。因此,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48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对急性期脑梗塞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现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48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按照对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在前者基础上接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参照组患者中的男性39例,女性35例,年龄区间为44~80岁,平均年龄为61.2(s=2.1)岁;研究组患者中的男性40例,女性34例,年龄区间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0.8(s=2.0)岁。纳入标准为:第一,全部患者均符合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第二,全部患者均为初次发作,并且其神经功能评分在6分~12分之间;第三,全部患者对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药物不存在药物过敏反应;第四,患者不存在精神疾病,能够正常交流配合治疗;第五,全部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做对比实验。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主要是每天给予患者一次100毫克阿司匹林药物,告知患者晚睡前服用。同时,每天给予患者一次40毫克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同样告知患者晚睡前(晚饭后)服用。并且,每天对患者静脉滴注两次依达拉奉,用法为每次30毫克,静脉输注一次活血中成药。在这个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用法为每天静脉滴注两次,用量为每次100毫升(25 mg)。两组患者均接受两个星期(14天)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经过两周的治疗后,评价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超过90%,临床症状大幅改善)、部分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超过60%不足90%,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以及无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不足60%,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同时,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根据美国国力卫生院卒中量表进行评估)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根据指数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评分[2]。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症缓解效果

研究组患者的病症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为(66.5±5.4)分、神经受损情况评分为(6.7±2.1)分,参照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为(55.8±4.2)分、神经受损情况评分为9.6±3.6)分。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受损情况评分均好于参照组患者,(P<0.05)。

3 讨 论

急性期脑梗塞属于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在急性期时将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直接的威胁,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致死或者是致残的严重后果。有研究资料显示,如果患者出現急性期脑梗塞,将会造成患者脑组织血流量大幅下降,并导致其出现大量的自由基,而人如果在处于脑缺血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受到自由基的侵袭,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细胞损害。并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还会导致其脑细胞的大量凋亡,将会极大的危害到患者的神经功能,致使患者失去自我生活能力。所以,针对急性期脑梗塞患者,重点就是要对其缺血半暗带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改善患者急性脑梗塞期缺血症状,从而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现如今,在临床上针对该疾病有着很多种的治疗方法,但是却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后效果,所以往往在临床上会被限制使用。所以,就有必要积极的探索对患者更加安全、更加显著的治疗方法,才可以有效的挽救患者的生命[3]。

丁苯酞氯化钠作为一种临床上发现的新型药物,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丁苯酞,这种物质能够起到对人体脑部功能进行保护的效果,并且起效更加的迅速,可以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率,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同时,该药物还能够防止患者发生氧化应激损伤,有效的促进人体的血管新生,从而很好的降低患者的梗死面积,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脑组织功能,避免患者出现致残或者是死亡的严重后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病症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受损情况评分均好于参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期脑梗塞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能够取得效果显著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庆芳,李欣欣,张剑平,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新发脑梗死的疗效及神经功能和CRP水平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7,22(23):2818-2821.

[2] 戴 钰,齐胤良,戴元昶.高压氧疗法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1(13):254-254.

[3] 梁 秀.急性脑梗死采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6(15):89-89.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塞辅助治疗对比分析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Ⅰ级疗效观察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在急性脑梗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急性脑梗塞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效果观察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