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项目中变更索赔的工作思路技巧及管理要点
2020-07-20陆毅刚
陆毅刚
【摘 要】项目变更索赔是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经济发展保障措施,企业是否有能力开展变更索赔工作,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进程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变更索赔并未引起绝大多数建筑企业的重视,没有一套系统的项目变更索赔模式,对变更索赔的认知尚且处于模糊和零散的状态。本研究将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介绍项目变更索赔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同时介绍变更索赔的关键实施技巧,最后提出目前企业在项目变更索赔中的注意要点。
【关键词】企业;项目;变更索赔
【Abstract】Project change claim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afeguard measure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Whether an enterprise has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the change claim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roces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risks. However, as far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concerned, the change claim has not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re is no systematic project change claim mode, and the cognition of the change claim is still in a vague and scattered state.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n effectiv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introduce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claim for project change, and introduce the key implementation techniques of the claim for change.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the main points of enterprise's attention in project change claim.
【Keywords】 enterprise; project; change claim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加快,建筑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使我国趋于饱和的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为应对趋于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熟悉变更索赔的方式方法和处理技巧是一个合格企业的重要指标,积极组织人员落实变更索赔工作是对企业发展负责的表现,更是保障企业权益的基础,同时变更索赔工作的开展也能切实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做好项目的变更索赔工作,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企业规模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2 项目变更索赔的重要性及开展的必要性
2.1 项目变更索赔的重要性
项目变更索赔是因外部力量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了项目质量而开展的索赔工作。尽管在项目开展前,开发商会与施工企业签署合同,明确规定责任划分,但现实中可能会有不可控事件发生,致使项目质量受损或导致工期延长。一旦出现这类情况,施工企业便可通过项目变更索赔来保证自身的权益不受损失。因此,变更索赔对施工单位非常重要。
企业经营者,包括主管项目的项目部门,要坚决树立变更索赔意识,深入学习变更索赔如何保证项目效益,使其转亏为盈,同时要坚决将变更索赔工作融入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作为施工方,变更索赔是企业规模扩大的助力,它能为危机中的企业挽回最基本的经济效益。
2.2 项目变更索赔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环境压力不断上升,对于建筑企业的政策要求也更加严苛。在目前的市场环境背景下,企业若要坚持传统的工作模式,将很难应对新的市场危机。因此,要在完成项目的同时确保企业的经济收益最大化,就必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二次经营,最为常见的方法便是变更索赔。举例来说,某企业承接了某地块大型商业体建设项目的地下工程,中标价格低,企业所获经济效益微薄,而项目建设中包括多个地块以及各地块地下室联通通道,而受到市场环境以及国情影响,以及项目牵连的其他地块地下工程的影响,很难得到业主的配合,导致工期拖延。在这种项目建设背景下,只能实施二次经营才能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受损失。
3 施工阶段变更索赔的实施
项目初期,企业的管理层就应指定专人全程跟踪研究变更索赔计划;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也要贴合实际,严格按照项目的建设进程、地理位置、建设计划的实际要求,依据情况要求提出合理的变更索赔。
3.1 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变更索赔的情况
通常企业会经常遇到以下需变更索赔的情况:①在勘察项目建设地理情况时,发现地质环境与数据资料不符,如发现土质不同、地基松软、地下存在空洞等;②工程场地与资料有出入,如存在弃土堆放厂、河流位置不同,以及遭遇较大障碍被迫改变施工计划等;③工程用料以及所需器械价格波动,高于事先制定好的价格合同;④工程在正常开展中由于業主等第三方原因导致的工期延长、工程停工等;⑤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导致的工程计划变动;⑥工程建设中新增政策或政策更改造成的索赔等。
3.2 变更索赔的思路和技巧
在整个项目建设期,特别是很多建筑企业的领导已经意识到变更索赔的重要性,但面对具体工作时却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索赔负责人严格依照项目建设图纸、严格遵守合同条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必定能够发现让业主接受的索赔切入点,从而保障企业的最大利益。
3.2.1 尽量采用较为简单的单项变更索赔
在进行变更索赔工作时,要逐一申报,切不可统一大批量申报,一旦出现大批量变更索赔,尤其是出现索赔内容繁杂、牵涉金额巨大等情况,极易导致索赔失败。同时在索赔申报时,价格要在合理范围内浮动,避免贪多高价申报,导致事态恶化甚至会出现被反索赔,导致索赔进程错综复杂,最终延期甚至索赔失败。
3.2.2 注重先易后难,易难结合
对于一些极易完成的索赔,如果实际情况允许,尽量先审批实施,如果较为复杂,可积极与建设、监理部门进行积极交流,争取在条件合理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利益。
3.2.3 注重共性,突出个性
通常情况下,变更索赔具有多家企业申请同样的索赔申请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建设部门会选择统一解决。但是若发生个例索赔请求,这就需要企业安排专人进行跟踪解决,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对申请资料进行完善。
3.2.4 紧盯不放,加强沟通
在提交变更索赔申请后,要及时指派专人跟踪解决,一旦申请被搁置,最终很大几率會造成索赔失败。因此,要与业主建立长期的沟通渠道,并加深业主与设计部门的理解,才可能获得支持。
4 变更索赔管理工作要点
4.1 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
企业在针对项目建成项目部门后,部门负责人应立即成立变更索赔处理小组。同时统筹安排小组成员,鉴于变更索赔事关项目的最终效益,在跟踪处理人员安排上,必须制定从业经验丰富的管理者负责,在确保合理安排各部门工作的基础上,实时更新变更索赔资料,不断完善,保证在开展索赔工作时能够及时上报。
4.2 制定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奖惩
由于变更索赔的重要性,要针对此工作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以确保索赔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为增强变更索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针对性设置奖罚机制,并且要严格执行,这也是变更索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4.3 认真研究合同,做好前期策划
合同作为变更索赔的重要依据,变更索赔小组要透彻研究,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明确项目索赔范围、技术标准、项目相关数据、项目开展中所产生的索赔条例等,在此基础上为项目所产生的变更索赔以及索赔资料的编制以及运用合同条款保障企业的权益提供专业的服务。索赔小组在收到项目图纸后,要保证组内人员充分研究图纸细节,将每一处潜在的索赔点进行记录,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根据记录不断完善索赔资料,生成完整的索赔策划书,以便在开展索赔工作时用作参照。
4.4 沟通积极主动,程序依法合规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时刻维护与建设部门的关系,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在合理合规的基础上以理服人,争取为企业获取最大的支持。除此之外,变更索赔工作切不可盲目开展,要在事实充分的基础上遵照合同有序开展,力求实现各责任主体的共赢。
5 结语
索赔变更的最终成功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是整个项目组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果,是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变更索赔是现阶段市场中最为常见的企业权益保障方式,是项目建设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基本方式。因此,在企业长期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必定能够实现索赔从而保障企业效益,也只有完善的变更索赔机制,才能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危机事件中扭亏为盈。
【参考文献】
【1】张波.变更索赔在项目增效中的思路方法及管理经验[J].铁道建筑技术,2019(08):149-152.
【2】岳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以项目变更索赔管理为方向[J].价值工程,2019,38(12):49-52.
【3】张玉强.建筑工程投标报价策略与变更索赔管理[J].价值工程,2019,38(36):82-84.
【4】范博.工程合同管理中变更索赔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21):174-175.
【5】张印.浅析变更索赔的策划与实施[J].智能城市,2018,4(2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