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培训探索与实践

2020-07-20任化梅胡以涛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讲师图书馆培训

任化梅,胡以涛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95)

0 引言

2003年6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举行“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研讨会,提出了后数字图书馆的目标是创建泛在知识环境[1]。要建立一个多语言、多媒体、移动的、语义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网来检索人类知识,服务范围从信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自此之后,图书情报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基于泛在知识环境的理论探索,杨帆等[2]指出,Web2.0理念与技术推动了知识网络的构建,为泛在知识环境的产生提供了保障。其基本特点是无所不在,即用户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获得图书馆的服务,其本质是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3]。泛在知识环境下,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日趋多元化,获得信息的手段更加便捷。如资源日趋云端化、获取手段移动化,被称为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的学习方式开始出现。本文是在这一背景下,探索高校信息素养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信息素养培训是高校图书馆较早开展的工作,但现在读者信息素养培训越来越难以组织,读者参与积极性并不高。相关的问题和因素很多,既有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培训组织管理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获取行为及途径发生了变化。黄幼菲[4]指出,在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希望提供的服务更加个性化、专业化、开放化、主动化、多样化、可视化、人性化和知识化。而现实情况是,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培训变成一种常规化工作,培训的组织管理变得程式化、流程化,缺少对泛在知识环境的研究及对读者的需求变化分析,组织的培训与读者之间的需求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使得培训流于形式化。

这一背景下,读者逐渐远离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南农图书馆”)2018年的读者调研发现,80%的读者对图书馆的培训有需求,而实际参加的读者不足40%。本文以泛在知识环境为背景,通过对读者进行调研分析,并结合近3年来的读者培训组织实证研究,提出了加强泛在知识环境下读者信息素养培训的过程化详细举措。

1 高校信息素养培训需求调研

为了获得读者对培训的具体需求情况,2018年12月,笔者在南京农业大学开展了调查。问卷主要从读者身份、读者对培训信息发布渠道、时间、内容以及建议等方面开展调研。调研采用邮件推送和纸质问卷随机发放相结合方式。共计845份有效问卷,其中在线调查问卷293份,纸质问卷552份。参与调查的读者身份,涉及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教师,数量分别为298人、272人、275人。调研结果统计及分析如下。

1.1 不同层次读者对图书馆读者培训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在被调查的读者中,有37%的读者参加过图书馆组织的各类信息素养培训,其中研究生占比为49%,高于本科生和教师。这一结果与郭虹良[5]调查的山东农业大学情况“有23.1%的本科生和34.3%的研究生参与过读者培训”,趋势基本类似,说明研究生更关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他们对科技文献的需求更高。另外,近80%的读者表示愿意参加培训,无所谓或不愿意的仅占20%,说明大部分读者愿意参与培训,多数是由于没有获得培训信息或培训时间与个人安排相冲突,对培训内容缺乏了解与认识等原因造成没有参与培训。

1.2 培训时间安排及频率

对于培训时间的确定,如表1所示,40%的读者选择每周三下午,南农大该时段不安排课程,所以希望该时段参加培训的读者居多,但其他时段也有读者需求,所以培训的时间安排,要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时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读者需求。关于培训讲座频率,从调查结果看,如表2所示,建议每周1次或每月2次比较合适,培训过于频繁读者无暇参加,也给培训组织管理及授课老师造成压力。关于培训时长的安排,如表3所示,97%的读者接受2小时以内的讲座。讲座的时间不宜过长,建议尽量缩短,课程务必精炼,切中知识要点,符合读者的认知习惯和使用需求。

1.3 读者获得培训信息的渠道

对于列出的6个常用宣传途径,如表4所示,读者倾向于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获取,如网站公告、Email推送、手机短信推送等。另外学院通知、纸质宣传页等手段也有受众,因此,在读者培训推广宣传中,应广开思路,拓宽信息发布的渠道与形式。

1.4 关于培训形式和内容的调查

如表5所示,在受调查读者中,40%希望开展“讲课+上机”的授课模式,25%希望提供网上自学课件,20%会查阅图书馆使用指南,另有15%希望通过预约培训的方式,获得定制内容。在对培训内容的调查中,读者关注最多的是文献检索与写作,该部分内容包括Endnote、NoteExpress等文献管理与写作软件。在海量文献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工具是研究生必备技能,可每学期开设相应课程。关于数据库的具体使用,如SCI数据库、外文电子资源检索、中文电子资源检索等也是读者关注的内容,与纸质资源使用流程相比,读者更加关注电子资源的使用。

其中有关计算机和多媒体类的应用讲座调查中,关于Photoshop使用,电子幻灯片PowerPoint,办公软件Word、Excel、WPS,数码摄影摄像及处理技术等主题是读者关注较多的内容。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读者的日常学习和研究生活中,这些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必备的工具之一,应在常规培训中增加该部分内容,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1.5 其他建议

经过调研,大部分读者对图书馆近年来的培训工作表示满意,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如建议培训讲座可面向具体学院开展,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建议学院引入考核签到机制,把图书馆的讲座报告作为本科生课外讲座报告考核内容之一,我校部分学院已采用该方式,这部分学院的学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更高。

针对上述调研,南农图书馆在培训组织过程中,加强对讲师的遴选和把关,包括数据库商的培训讲师及培训内容都要提前审核,建议数据库商专业讲师,要以培训实践技能为主,不能过多进行企业宣传。

2 应对策略:融入泛在知识环境,加强培训过程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前泛在知识环境下,尽管很多高校依然在坚持开展信息素养培训,但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如许慧媛[6]总结了一些通用性问题:高校读者培训宣传力度不够、形式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师资人员素质等问题导致最终培训效果不理想。目前高校读者培训参与率低已是普遍现象。近3年来,针对此情况,南农图书馆开展了读者信息素养培训的过程化实践探索。结合读者调研,总结了加强过程化管理的提升举措,即以读者的需求为主线,加强培训前的策划、培训中的组织、培训后的总结,把组织管理工作做足、做细。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读者参与率与满意度呈上升趋势,直接参与培训的读者连续3年超过2 000人,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表1 读者期望培训时间调查统计

表2 读者期望培训频率调查统计

表3 读者期望单次培训时长调查统计

表4 读者获取培训信息的渠道调查统计

表5 培训内容需求调查统计

2.1 培训前管理

读者培训前的策划、组织管理非常重要,主要涉及培训内容与讲师选择、培训讲座形式与安排、培训宣传与推广等。每个学期开始,南农图书馆通过认真策划,制定本学期培训计划安排,第一时间发布,并不断完善与修订。

2.1.1 培训内容与讲师的选择

培训内容的选择要贴近读者的需求。读者需求的获取要求馆员同志经常走入一线,采取交流、调研等方式获取需求信息,另外培训课堂的反馈也是很好的途径。传统读者培训以数据库的介绍与使用为主,忽略了读者的需求变化,因此有必要制定面向需求的体系化培训课程,融入读者科研全程。如面向泛在知识环境的知识获取特点,强化部分技能类课程,如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如发现平台、文献传递平台)、文献信息管理与写作(如Endnote文献管理与写作、论文排版等)、科研辅助技能(如PPT制作、影像处理)等。

除了做好课程内容的设计外,还要注意遴选优秀的培训讲师。培训讲师要求专业,熟悉培训内容,同时讲课生动风趣,应站在读者的角度讲解,避免生搬硬套。为此,笔者通过各种渠道调动图书馆全馆有特长的馆员参与信息素养培训,并对数据库商推荐的讲师,提出明确的培训要求。

2.1.2 培训讲座的形式与时间安排

培训讲座的形式可根据高校的软硬件情况,做优化设计。目前南农图书馆主要采用的信息素养培训是每周三下午1小时培训,即每学期初进行课程策划安排,制定本学期的培训课表,并提前公布。

每年秋季11月份,会安排集中的信息素养培训月,平均每月安排约15场左右的电子资源培训,以便进行资源集中推介。如2016、2017年连续2年,每年安排各类培训40余场,直接参与读者近2 000人。

另外,南农图书馆还辅以不定期培训和预约培训。图书馆以信息素养培训为嵌入契机,拓展面向科研团队的嵌入式服务范畴,逐步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7]。同时,图书馆逐渐开始尝试走进学院,开展学科的嵌入式培训,并结合开展的“蔬菜”学科服务试点,开展面向具体学科团队及相关研究生的专场培训,使得培训更具针对性,由学院单独组织,参与人数更多,效果更好。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同样也结合读者的基本情况,不能仅凭馆员的喜好安排培训时段,同时要做好培训场地的安排与保障。目前南农图书馆有大型报告厅1个,内有200个座位,小型专用计算机培训教室1个,内有45个座位,具体的场地安排需根据培训的内容、受欢迎程度及预估的参加人数进行合理安排,并做好预约管理。

2.1.3 培训的宣传与推广

培训的宣传推广直接影响读者参与率。经过摸索总结,图书馆提出“优化信息发布机制、尝试多种宣传渠道”的推广模式。

在学期初,将培训计划设计成精美的A4彩页和专用展板海报,在不同地点发布。如A4彩页会摆放在图书馆的主要出入口;专用展板第一时间放到主要教学大楼;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出培训计划。为实现信息传播的准确及时,在泛在知识环境下,要对发布渠道进行优化,并控制时间,以便更准确及时地告知读者。

校园网公告:由专人提前2天发布,如果发布太早,容易遗忘或被其他公告覆盖。Email推送:针对不同的讲座,确定适合人群如本科生、研究生、教师,通过校园邮件系统,提前1天精确投递。新媒体推广:采用微博、微信等媒介于每周一发布本周培训安排,新媒体手段需图文并茂,读者才更容易接受。电话通知院系:部分大型培训,要提前通知协办院系的辅导员,由他们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其他宣传渠道,如短信、楼宇电子屏也会偶尔采用,由于受众人群小,现在逐渐淘汰。另外,提前2天提醒讲课老师也是十分必要的,避免讲师因遗忘而引起失误。

2.2 培训中管理

培训中的管理,主要涉及培训教室的准备、培训前的引导以及培训课堂的配合。

培训教室预定,要求有负责培训组织的馆员专门负责。馆员需要提前半小时到达指定教室,调试好相关设备,如投影、音响系统、电脑网络等,避免在课程中,突然出现设备故障。其次要做好读者入场前的准备,对于大型培训讲座或有变动的培训要提前做好提示牌,并张贴于教室门口或海报板上,同时做好读者入场的引导工作。组织馆员需协助讲师快速熟悉教学环境和相关设备使用,维护课堂秩序,简要介绍课程及讲师,引导课程开始。

在讲师的讲解过程中,组织馆员要做好拍照等记录,同时关注课堂动态,协助讲师进行上机辅导、课堂互动等,形成和谐的读者培训氛围,使读者和讲师感受到温馨的气氛,从而提升培训的效果。

2.3 培训后管理

培训结束后的总结工作非常重要。信息素养课程培训结束后,组织馆员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2.3.1 做好课程调研和反馈

可以随机发放一些课堂反馈问卷,问卷应简单直观,如对课程内容、讲师讲授情况及建议做一些调查。另外也可以与读者进行互动,提问读者的所在学院、身份以及获得培训信息的渠道等。这些培训后的反馈,可为后期培训组织工作提供依据。

2.3.2 做好课后服务工作

课程结束后,往往有很多学生想获取老师的课件,过去采用的U盘或邮箱传递的方式,已不适应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快速传播需求。南农图书馆讲师的课件会集中放到一个网络指定目录下,按照年份及培训课程名,建立目录结构,告知同学到该网址下载,避免同学集中到电脑上拷贝。注意提示同学带好各自物品等细节管理,并整理好教室。最后填写培训记录表,记录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参与人数等,为培训总结提供依据。

3 结语

文章主要介绍了南农图书馆在近3年信息素养培训上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在过程化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注重完善与优化细节,培训效果不断提升,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训仍然是十分必要的,部分高校图书馆尚存在着读者培训工作可有可无的思想[8],认识上缺乏全面性、远见性。2002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及修订的新规程中,都明确指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图书馆的五大职能之一[9]。因此,在泛在知识环境下,信息的高速增长,获取手段的多元化,社会节奏的加快,图书馆人更应该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图书馆的很多传统工作需要图书馆人花精力研究与实践,并同步更新知识,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图书馆的读者培训工作,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如开展读者需求分析与调研,重视读者研究,开展读者教育培训绩效评估[10],探索微课程、个性化定制、学院联合签到制等方式,都十分必要。总之,高校图书馆应尽快建立起适应泛在知识环境的健全读者培训体系,以不断提升读者培训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猜你喜欢

讲师图书馆培训
金牌讲师在哪里
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专访CEDIA培训讲师薛磊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坚持图像的科学 深入解读ISF讲师Joel Silver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图书馆
数学小讲师
去图书馆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