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7-20唐世星柯凤琴刘颖华海敏娟
唐世星 柯凤琴 刘颖华 海敏娟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承德 067000;[2]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重庆 402160)
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的教育类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1]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表明: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2]科学的认证标准是“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核心要素。[3]本文以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为研究目标,基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等文件精神,分析数学基础课教师队伍的特点,研究适合于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并针对高职院校数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培养方案。使得数学教师不仅会教授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会“用数学”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特点。
1 高职院校数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1 “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及现状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在职教20条出台之前有着各种定义方式,特别是各所高职院校结合本校的特点分别赋予“双师型”教师不同的含义。在职教20条中对“双师型”教师明确表述为“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这里的“实践教学能力”并不是简单地获取行业资格证书,而是知识、实践能力和态度的有机融合,将生产一线的经验积累、职业素养、行业一线的发展方向等等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现代工匠”的重要职责,郑光贵[4]给出了加强高职师生工匠精神教育,树立工匠精神理念,同时进行严格职业技能训练的培养途径。邓春娟[5]也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出来解决措施,包括提高专任教师待遇、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等,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还有很多的国内学者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模式和路径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6-11]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基于高职院校中的专业课教师开展的,几乎没有涉及到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双师型”队伍建设,特别是数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1.2 高职院校数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数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笔者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获取了全国135所高职院校的数学“双师型”教师数据,其中公办高职院校有126所,民办院校9所。在这些院校中有81%的学校制定发布了“双师型”教师相关的政策文件,在各种评奖评优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的占比52%,在职称评审中把“双师型”教师作为基本条件的占比24%,说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
在这135位填写调查问卷的数学教师中,他们的职称结构如图1所示,高职院校工作年限结构如图2所示,这些数学教师中仅有5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占比3.7%)。按照教师所在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条件,有55位(占比41%)数学教师已经是“双师型”教师,剩余80位数学教师虽然目前还不是,但也都希望能够成为“双师型”教师,但是对数学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途径感到迷茫。
图1 职称分布图
图2 职校工作年限分布图
1.3 数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问题剖析
(1)师资来源较为单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普遍来源于师范院校、各理工科院校的硕博士毕业生,这些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来源较为单一。这些教师几乎没有真正的企业经历,特别是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一线,缺乏企业的职业素养,普遍实践能力不足。甚至很多教师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没有参加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竞赛,缺乏指导学生竞赛所必须的职业素养。
(2)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认证、培养等多方面都制定了具体的制度、措施,甚至也有部分院校对认证后的“双师型”教师给与一定的待遇,在评奖评优、职称评审、工资福利等各方面给予倾斜和鼓励。但是这些能够认证的“双师型”教师基本都是专业课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能够参与到其中的少之又少,公共基础课教师能够成为“双师型”教师并没有形成共识。
(3)融入相关专业领域的力度不够。职业院校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传授传统的数学知识,缺乏与授课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教师融入相关专业领域的力度不够。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只有获取足够多的专业领域知识,研究该专业的课程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点,才能够深刻理解数学课程在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针对该专业所需数学知识点,开发实践课程,才能够较为深入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拓展数学知识在该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同时教学过程也更能够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4)传帮带缺乏有效的实践能力提升途径。每位新入职的数学教师在见习期都会配备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这些教师通常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由于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这些指导教师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在指导新教师时在实践能力方面并不能很好的给予指导。
(5)科研能力融入教学不足。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通常在入职以前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甚至部分老师的科研能力非常强。但是进入职业院校后,如何将科研能力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是大多数数学教师面临的考验。同时,由于缺乏与企业联系的有效途径,导致很多数学老师并没有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
2 数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构建
通过调查问卷可知,若要培养数学“双师型”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参加校外培训是调查对象普遍认可度非常高的三种途径。下列五种做法:①学习所教授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将其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②按照数学知识体系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开展数学实践课;③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相关知识;④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软件的掌握程度,并尽可能的应用数学软件;⑤多接触企业相关人员,了解企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以上五种做法对培养数学“双师型”教师都很有帮助。基于以上分析,构建如下数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
(1)将数学建模竞赛引入数学课堂,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又培养“双师型”数学教师队伍。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全国大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首批被纳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数学建模竞赛对于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等多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2]特别是数学教师将数学建模竞赛的相关模型、适合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竞赛案例引入到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结果分析、模型的推广及应用等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来,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素养和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也会得到极大的锻炼,提高了数学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特别是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培养数学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数学实践课的开设,培养数学教师将专业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的能力。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从高职院校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工程概念和工程原理的能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通过与专业课教师充分沟通,掌握专业需要数学知识的情况以及数学方法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案例,开设数学实践课,使学生能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自己专业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一过程也充分调动了数学教师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将专业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鼓励数学教师参加企业实际锻炼。根据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文件精神,“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通过到企业考察学习,了解企业需求,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这样既为企业解决的技术难题,同时又提高了数学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一过程要做到“教师有规划,系部有方案,学校有计划”,并加强数学教师的应用意识、服务意识,将所学知识服务于企业、回馈于社会。数学教师回到学校后再将企业问题融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真实应用价值,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能够有效锻炼数学教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5)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提升实践能力的机会。数学等公共基础课教师认证“双师型”教师还需要学校积极搭建平台,为数学教师提供提升实践能力的机会。比如让数学老师参加创新创业相关方面的培训,参与到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中充分发挥数学专业的优势等。这样既能提高数学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其在社会服务、科研能力提升、职称评审等多方面创造条件,又能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的整体师资队伍水平。
3 结语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高职院校数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方式为研究目标,基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文件精神,研究适用于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提出了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实践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参与科研活动等五种途径来培养数学“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数学“双师型”教师提供了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