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0.3%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复舒凝胶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效果
2020-07-20朱晋
朱 晋
(迁安燕山医院,河北 唐山 064400)
白内障属于致盲疾病,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临床对其治疗以手术为主,Phaco+IOL(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因其损伤小、稳定性高、术后炎症反应轻,恢复快,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手术方式。但是因手术操作,以及围手术期中一些药物的影响,仍会对眼角膜上皮以及结膜的分泌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特别是泪液渗透压的改变以及各种炎性因子的产生,打破了眼表泪膜的稳态,产生眼干、眼涩、眼疲劳等症状,引发干眼症[1]。研究显示,术后早期有60%~90%患者可出现眼表稳态异常,部分患者持续1~3月不能恢复,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2]。临床中对这种疾病所进行的治疗通常是局部用药的方式,经常使用到的药物主要有玻璃酸钠,贝复舒等[3]。本文的主要目标针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与贝复舒凝胶联合治疗,观察其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6月~2019年09月在我院行Phaco+IOL术,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等滴眼液1月后,根据诊断标准[4]明确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共80例(80眼)。[纳入标准]①白内障手术顺利。②术前无干眼症,干眼均在术后被诊断。③术后除常规药物外不需加用其他药物。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眼部合并睑内外翻、倒睫等影响眼表的疾病。②糖尿病、全身结缔组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病。将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奇偶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参照组男:女=21:19,年龄在69.20±3.05岁。观察组男:女=23:17,年龄在69.14±3.4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干眼症程度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已于我院行Phaco+IOL术,术者为同一人,手术顺利,采取透明角膜切口,术中无角膜上皮及结膜损伤,术后均常规使用激素滴眼液、非甾体滴眼液及抗生素滴眼液,并根据眼部炎症情况逐渐减量至1月时停药。收集停药后干眼症患者。
1.2.1 参照组
该组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用法:每天4次,每次1滴。
1.2.2 观察组
该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贝复舒凝胶,用法为1次/晚。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统计相关数据并分析对比,即BUT、SIt、FL,分别表示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长度、角膜荧光素染色。对比两组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具体如下[5]。
1.3.1 BUT测量方法
将荧光素钠滴入上方球结膜,用钴蓝光观察,嘱患者瞬目3~4次后睁眼,凝视前方,计算从患者睁眼开始至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连测3次取平均值。
1.3.2 SIt测量方法
用一个5 mm×35 mm的滤纸,一端5 mm处折叠放在下睑中外1/3处的结膜囊内,嘱患者轻闭眼,另一端自然露于睑外,5分钟后取出滤纸测量浸润的长度。
1.3.3 FL检查方法[6]
BUT检查后继续用钴蓝光观察,将角膜分为四个象限,观察各象限内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无染色为0分,染色点<30个为1分,染色点>30个但未融合为2分,出现染色点融合记3分,共计0~12分。
1.3.4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症状消失,BUT>10 s;显效:干眼症状显著改善,BUT为5~10 s;有效:干眼症状有所改善,BUT<5 s;无效:患者自觉无好转,BUT<5 s。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均用统计学符号表示,依次为%、(±s)。两者的检验方式依次为x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T、SIt、FL
两组患者治疗后BUT及SIt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F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都更好,即BUT、SIt、FL更优,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干眼症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干眼症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n 泪膜破裂时间(s) 泪液分泌结果(mm) 角膜荧光染色(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40 4.59±1.27 8.01±2.10 2.88±1.11 4.84±0.81 4.44±1.03 1.41±0.74观察组 40 4.67±1.07 10.30±2.27 2.86±0.96 7.32±1.80 4.32±1.04 0.94±0.59 t/0.0845 12.9070 0.0888 6.5881 0.0788 15.1526 P/0.9345 0.0000 0.9206 0.0000 0.9373 0.0000
2.2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及参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和(7 5%,3 0/4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 0 1,P<0.05),见表2。用药1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过敏、感染等不良反应。
表2 两组疗效对比[n(%)]
3 讨 论
随着白内障乳化手术的发展和进步,绝大部分白内障患者在手术后视力显著提高,但是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了眼涩、眼干、眼痛、视力波动等干眼症状,影响手术效果,甚至有些患者症状顽固,对手术产生怀疑。白内障术后干眼形成原因分析:①术前术中术后药物的毒性作用。②手术中显微镜下角结膜暴露性损伤。③手术激惹导致的炎性因子对角结膜上皮的毒性作用。④角膜神经损伤。⑤角膜切口的形态改变导致泪膜稳态改变等[7]。有研究表明,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状如不及时处理,术后1个月时表现最明显,术后3个月有所恢复,但是各项检查指标仍低于术前,对患者的工作以及生活产生不利影响[8]。临床上鉴于一些眼科手术后出现了干眼的症状和体征,有学者提出手术相关性干眼[9]这一名称,白内障术后干眼可归入其范畴。
干眼症根据严重程度,治疗方式不同,轻度患者以局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患者需辅助物理或需手术治疗。白内障术后的干眼一般处于轻度及中度,临床认为,对白内障术后干眼治疗的重点就是抗炎、促进角膜的修复、稳定泪膜,主要是实行药物治疗的方式。特别是早期,眼部炎症较重,充分的抗炎是建立泪液分泌稳态的关键[10],所以此次被研究的病例在治疗前均行1个月的抗炎。玻璃酸钠是高分子多糖体生物材料,具有高度的粘弹性、亲水性、润滑性,可减轻眼部组织的摩擦,稳定泪膜,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有研究显示白内障术后干眼早期应用浓度较高的玻璃酸钠能更有效地促进泪膜的修复与稳定[12],理由为:高浓度的玻璃酸钠,除了玻璃酸钠普通特性外,其能与蛋白连接,可有效促进角膜上皮组织的延伸,加速切口的愈合,且不会产生免疫反应[11]。本次研究中参照组应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后,BUT及SIt明显长于治疗前,F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玻璃酸钠滴眼液在干眼患者应用效果良好。贝复舒是由大肠杆菌经发酵纯化后制成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所组成,角膜各层均含有该物质,作用是维持各层分化平衡,特别是促进角膜上皮再生增殖以及结膜杯状细胞的修复。滴入眼睛后可快速涂布到眼表,减少泪液蒸发,特别是夜间使用凝胶状态的贝复舒可长时间保持眼表的湿润,使泪膜恢复健康,延长泪膜破裂时间[13]。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24 h持续改善患者眼表状态,缓解患者不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复舒凝胶联合治疗的BUT、SIt、FL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0.3%玻璃酸钠滴眼液日间使用联合贝复舒凝胶夜间使用,能优化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眼部症状,而且用药安全,有着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