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

2020-07-19闻瑞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4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文化

【摘 要】恩宁路片区,是广州保存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恩宁路被称为“广州最美老街”。时过境迁,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建筑年久失修,地面路石破碎,空中线缆交织,排污管网老化。该地块成为了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辖区之一,辖内危破旧房密集,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亟需修缮维护及更新改造。

【关键词】文化;保护;利用

“未识广州,先闻西关”。以永庆坊为中心向外扩展,约12万平方米的恩宁路片区,是广州保存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恩宁路被称为“广州最美老街”。历史上,粤剧曲艺、武术医药、印章雕刻、西关打铜、广绣等传统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曾在此集聚发展并发扬光大。

时过境迁,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建筑年久失修,地面路石破碎,空中线缆交织,排污管网老化。由于街区面貌衰败、居住环境变差,昔日兴旺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手工艺也乏人问津,年轻人纷纷外流,街区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至上世纪90年代,该地块成为了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辖区之一,辖内危破旧房密集,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亟需修缮维护及更新改造。

广州市在2016年启动恩宁路永庆坊修缮活化利用项目,作为探索转变旧城更新思路、创新实施路径的老城复兴计划的示范项目,并于2017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项目实施以来成为全国各地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学习的样板工程,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调研。两天时间,习近平深入潮州、汕头等地,考察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等,他强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越是这样越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来到了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他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州调研期间,专门到项目现场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广州市旧城镇更新实施办法》以及包括《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指引在内的广州城市更新“1+1+N”系列政策文件。

一、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面临的问题

恩宁路永庆坊项目位于广州历史城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内,地块范围东至宝华路,北至多宝路,西、南至恩宁路,改造用地总面积11.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4.6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15.84亿元。永庆坊项目一期项目于2016年启动并投入运营,2018年永庆坊项目二期启动并计划于2021年整体完成并开放。恩宁路永庆坊项目自开放以来,成为了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最佳实践地。

一是历史城区衰败问题。恩宁路骑楼街诞生于1931年,被誉为“最美骑楼街”,街区内遍布老街、深巷,保留传统西关生活景象,是满载西关情的活体博物街,同时也是粤剧武术手工艺的传承地。随着时间推移区内危破旧房密集,街坊日渐老龄,老字号日渐式微,街區空心化问题突出;曾经辉煌的西关大屋与骑楼,历经百年岁月后变得破败凋零。

二是可持续性资本投入问题。截止恩宁路项目拆迁与安置全部完成,政府共投入了18个亿,粤剧博物馆投资建设的4.34个亿也是由政府埋单,历史文化保护类项目长期由政府财政投入,无法通过传统土地拍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使之成为地方发展的巨大负担。

三是多元利益的协调平衡问题。历史文化保护类项目涉及政府、本地居民、文保志愿者、社会企业等多个主体的利益与诉求,广受新闻媒体的公开监督。城市建设与历史记忆传承、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保护限制要求与人居环境改善需求之间往往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需要建立新的协调机制来确保项目落地并平衡各方利益。

四是老旧街区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问题。历史文化街区内普遍存在居住安全隐患问题,如砖木建筑质量差、耐火等级低,传统建筑布局无法安全疏散、小尺度的街巷布局难以满足消防车道和防火间距等。居住舒适度低无法满足现代生活基本需求的问题,如市政设施不完善,街巷内涝问题严重,房屋缺少成套厨、生活污水排放系统、暖通系统等居住生活基础设施等。

二、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的做法经验

一是对地区实现功能修补,政府引导公服配套与业态布局。项目前期通过政府投资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带动地区复兴,以粤剧博物馆建设形成文化触媒效应。后期政府通过规划引导,优先补充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地区公服配套;提炼地区文化特色价值,强化老字号品牌的维护与培育,分区注入新的功能业态,通过制定功能业态分区规划与产业正负面清单引导后期业态布局,鼓励建筑空间的多功混合使用。

二是坚持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项目启动前,政府主导编制以强调历史文化保护底线为核心的街区保护规划,明确保护对象,做到应保尽保。通过充分的历史研究,寻找地区历史文脉,以绣花功夫对地区受损的街区肌理进行缝合修补,保持街巷的肌理,增设开敞空间,形成具有特色岭南风情的空间序列,在保护历史价值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的使用价值。

三是探索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互利共赢”新模式。尊重现状多元的产权结构与复杂的土地模式,在解决好与原居民的关系下,通过BOT模式引入企业参与建设及运营,拓宽保护利用的资金渠道。解决国有历史用地盘活问题,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通过国有历史用地出租,企业出资对用地进行投资、建设、运营,解决了一般改造中只有物质空间改造,缺乏产业引导,无法实现自我供血,维持地方活力的问题。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居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尊重街区内多元产权结构的现实问题,不盲目使用统一收购规整产权的做法,而是倡导“留人、留形、留神韵”,力求“见人、见物、见生活”,构建新业态与原居民共融、共生的活力街区。通过成立广州首个历史文化街区共同缔造委员会,促进多方参与,把握公众多元诉求,实现地区的共建共治共享。采用市-区-社区三级联动开展全过程的共同缔造,通过社区工作坊、入户沟通及主题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公众参与,保障大众需求获得回应,促进地区多元诉求的平衡。

五是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宜居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提高人居环境品质,运用多种新技术手段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通过结构加固及置换提高建筑使用安全性;通过设置多级别消防通道,智慧消防设施,使用耐火极限更高建筑材料及构造手法等手段,提高建筑物的整体防火性能;对街区进行整体市政设施改造,实现三线下地与设置污废分流系统,应用海绵城市技术提高地区的渗水与透水率。

三、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中的创新路径

一是传承历史文脉,重塑街区活力,切实改善民生与地区环境。永庆坊一期投入运营后吸引了近60家文化创意、精品民宿、创意轻食、文化传媒等等商户和企业,成为青创者的聚居地、广州老城新景区、全国关注的特色街区,月均人流量约20万人次。截止2019年年底,二期已修缮约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完成了超过20户房屋置換、20余户室内修缮、30多户危房改造、近50户房屋补漏,获得了近20面来自居民的表扬锦旗。通过本次项目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脉,重塑街区活力,提升老城区品质,促进社会融合,切实改善民生,使老旧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是形成成功经验模式,成为全国各地历史文化保护项目模板。自2018年以来,恩宁路永庆坊项目的微改造模式,在全国受到了广泛关注。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调研恩宁路永庆坊项目时做出重要指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018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门印发文件推广“恩宁路经验”,要求全国各地积极稳妥推进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人居环境改善工作。2019年9月,广东省正式出台19条旧改新政,针对项目审批、拆迁等难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助力城市更新加速推进。

三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共保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恩宁路永庆坊项目投入运营以来,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与新快报等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形成保护历史文化的社会共识。该项目的实施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即改善了人居环境,凝聚了社区共识,塑造了共同精神,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州永庆坊微改造项目在问题丛生中起步,通过历史文化传承的“绣花”功夫,成功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创新发展之路,为包括广州市在内的现代城市更新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做法,也为新时代攻坚克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2020年8月,广州市西关永庆坊旅游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验收。目前,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特色街区、广州老城新景区、年青人聚集的活力区。

作者简介:

闻瑞东(1971-),副教授,任教于广州行政学院哲学与文化教研部,研究方向是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城市文化产业、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等。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画与理
谁远谁近?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