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研究

2020-07-18李金新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20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战略农民

李金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性,用以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和城乡融合发展。本文结合新时代背景特点,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着手,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对实施的路径及有效策略进行探索与总结,以供参考。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立足本国国情,结合社会整体的发展现状,全方位促进广大农村的发展。实施至今,乡村振兴战略应用有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用更要以实际情况为准。

1、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乡村振兴战略就被提及,并成为其重要的组成内容,其目的是为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和发展。而十九大提及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到的新农村建设,又有了新的要求,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集成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挥建议,已从原有的如何更快发展我国农村转变为符合更好发展农村。为此,必须正确全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才能做好总体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工作,确保其更符合新时代背景的发展要求。

(1)由生产发展过渡产业兴旺,促农村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发展生产力将是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我国从新农村建设推进到乡村振兴,生产力应用的着力点有一定的差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我国农业生产力比较落后,很多农产品相对缺乏,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当时的需求。但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农业发展的矛盾已经转变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不足并存情况,因此需要转变为兴盛农村产业目标,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不可否认,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已显著提升,但还需从竞争力和效益上加以推进,这就需要构建现代化农业经营和生产的一体化体系,不断提高创新力和竞争力,构建特色化与品牌化,全面提升農产品质量,真正创建与我国农业贸易特点相符的模式,在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予以扶持的基础上,增加农产品对外出口,形成开放性的发展新局势。

(2)由村容整洁过渡生态宜居,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的主题,放在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对比上,必须两者兼顾。我国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农业依旧向着增产的方向发展,其目标停留于生活需要和经济增长,但却忽略了对自然环境和农村资源的保护。伴随经济导向发展,环境超载的问题凸显,广大民众基本物质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更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当前的乡村振兴要将生态宜居作为基础,将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前提,只有确保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才能真正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与水平。

(3)由管理民主过渡有效治理,促进自治和法治、德治相结合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很多制度还没能健全,无从谈起民主化管理。在农村地区不断发展进步后,组织的资源愈加丰富,利益主体也实现多样化目标,如果只是单纯依靠自治的方式形成管理体系必然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因此民主管理要转变为有效治理,将德治、法治和自治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体系,但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各项准则与规范真正深入人心,广大民众自觉遵守,农民能够真正知法懂法,法律保护意识得以提高,才能保障治理效果,构建出一个趋向于完美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

(4)由宽裕生活过渡富裕生活,促进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发展农村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保障较高的生活水平。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农民整体的生活水平一般,保障温饱,在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和普及公共服务后,农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消费支出恩格尔系统降低到33%左右,与联合国规定的20%~30%范围接近,而当时我国贫困人口也只剩下4000多万。在农民宽裕生活转向富裕生活后,代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在十几年中快速发展起来,但要提高发展的持续性,确保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就要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创业的机会,确保其自给自足,才能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待达成这一目标后,还需追求精神上的富裕,关注家庭和睦与生活幸福,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5)对乡风文明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建设新农村时,乡风文明的标准要求并不高,但也将精神文明作为重要的发展核心,乡村振兴要求的背景下,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要从提高农民知识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着手,同时加强广大农民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学习,共建现代社会的文明体系。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要正视农耕文明与现实文明,还要完善公共的文化建设工作,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普及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和体育馆,形成日益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也借此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逐渐营造出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文化风气,才能为更好更高效地治理乡村,提供人才保障奠定基础。

2、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分析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内在基础和外在条件结合,形成支撑的内力与平台,才能形成发展基础,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高效实施。

(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发展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持续了十四年,取得明显的发展与进步,有研究显示,在2006年~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15倍,恩格尔系数再次下降11.8%,这都为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推进与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均在农村改革上取得了制度上的创新,如重新规划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实施三权分置,确保生产关系更适应生产力发展,体现基本经营制度的活力与持久度,同时又明确了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土地承包农户、农民集体和经营主体之间的权益。在此基础上,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性也提高,产出率、劳动力的利用有所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现代化农业进一步发展。

(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要实现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应用目标,就要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国情推动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保障广大农民的集体资产权益,充分调动农民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在具体实施上,就要从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清产核资、所有权的明确等细节加强,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的改革工作,核实与确定组织成员身份,从而确保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利得到发挥与实现,壯大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激发热情,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持续完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最基础的产业,关乎国计民生,但农业的发展又同时具备周期性、生长性以及容易受到市场影响的特点,这些弱项难以克服,要保持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采取城市帮扶农村、城市支持农村,而工业反哺农业的策略。比如在财政补贴政策上要加以完善,确保存量与增量,注重对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保护资源和环境,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规律。此外还要设置农业粮食的功能性和保护区,创建补偿机制,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减少和避免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从而最大程度保护农村生产者的权益。

3、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与策略分析

(1)重新确立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绝不是简单地畅谈农业、农村和农民,而是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战略原则,将城乡深度融合作为目标,形成总体布局加以实施,才能形成新时代背景下振兴乡村的战略思想基础。那么就要在国家、上级部门的指挥下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从而形成农村建设农业发展规划的雏形,推进过程中需具备超前思想的能力,结合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确保其安心地为当地农业发展出力,乐于建设新农村,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一种城乡互补、工农互补的融合画面,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2)巩固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几十年前,我国的抗战改革都是从农村做起,1978年后,农业农村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和成就,这与当前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经营制度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促进农民积极性、生产投入性上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基本经营制度的存在和应用还有助于壮大集体经济,这就要求结合新时代的背景情况,积聚与集中我国农村的生产各大要素,确保农村集体经济资产能够保值和增值,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热情,主动投入到农业经营工作中,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发展,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3)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农业自改革开放后实现了巨大发展,如今也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不可否认依旧存在转变性的矛盾,从总量不足变成了结构性调整矛盾,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以及供给不足并存的情况,所以主要矛盾还在于供给侧。这就更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准,将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主攻农业供给质量,适当调整和改变体制与机制,实现创新,从而达到优化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阶段性目标,这有助于提高农村资源的生产率和利用率,也解放了劳动力,农村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将减少,有助于避免资源过度浪费的问题,同时又能满足需求。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如今,我国的农村农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更追求绿色发展和质量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应用绿色发展理念来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统筹山林的开发及田草的治理利用,针对不同农村地区表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形成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在确保百姓富裕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美的目标。

(5)发展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明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一大内容正是创建农村文化建设与文明建设,这是精神层面的振兴工作,必须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手抓,除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农村地区外,还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其全面发展。我国农村也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推动文化建设时要加强公共文化的建设工作,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以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为主流,形成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从而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文明基础。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新时代背景下提倡和推崇的新兴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表现出了党和国家深切关心三农问题的初衷。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矛盾也发生了转变,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战略进程的过程中,必须以实际情况为主,重新定位发展需求,注重保护环境资源和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真正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537200广西桂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战略农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战略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