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废为宝,让生活更美好

2020-07-18贾方方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麦秆脸谱蛋壳

贾方方

他们家获奖无数:文明家庭、绿色家庭、五好家庭、2019年全国最美家庭,无他,只因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而且是天然环保低碳的,一起去感受下,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展览馆一样的家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眼前这148个戏剧脸谱,个个生动形象,细腻精致,很是传神,而这一切竟全部集中在一个个不过6厘米长的小物件上。如果不是隔着玻璃,真想上手摸摸这小东西到底是什么来头。

这厢还没看完,眼睛已经被不远处的《清明上河图》勾了过去。和以往看到的《清明上河图》不同,这幅是半立体的。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马车缓行,路上人来人往;拱桥弯弯,货船满满;绿瓦红衣,歌舞升平。在长1.2米、宽0.6米的画卷中,140多个人物栩栩如生,在市井中优哉游哉,好不自在。真好奇这是用了什么材料能够有如此卓越的表现力。

向左转身,又立刻被两幅《奔马图》吸引了注意力。乍一看,颇有徐悲鸿大师的神韵,两匹骏马雄骏、矫健,在草地上扬蹄飞奔,其中一匹还回首顾盼、蹄下生烟。尤为惹人注意的是骏马的头发和尾巴,这细腻程度绝非一般画笔可比,简直能够以假乱真,难不成是真马的毛发?

来不及刨根问底,正前方的一尊掐丝珐琅景泰蓝花瓶已经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让人不由自主地朝它奔去。只见此花瓶高一米多,做工考究,图样精美,牡丹花色彩艳丽,蝴蝶飞舞萦绕;荷花满脸绯红含笑,鱼儿自由穿梭,寓意牡丹花开、和谐有余,好一派生机勃勃。如此逼真,让人突然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盘它!嚯,至少得有20多斤。

再往里走,还有松鹤图、金陵十二钗,尤其是这金陵十二钗,黛玉荷锄葬花、宝钗执扇扑蝶、湘云醉卧花荫……个个经典传神,真真是惟妙惟肖啊!妈呀,不行了,目不暇接。“我家书房还有很多,猴子迎亲队伍也很不错,喜欢的话,可以进去看看呀。”

书房?家?是的,你没听错。书房里传来节奏缓慢的打字声,厨房里咕嘟的煮水声时隐时现,阳台上的花草被微风吹动,也伸着懒腰狠狠刷了下存在感,无不展示着这里就是如假包换的居家之所—安徽省合肥市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退休职工朱慧卿和李光茂的家,而以上这些妙趣横生的作品全部是朱慧卿自己动手用废弃物品做的。收起惊掉的下巴,更惊奇的还在后面。

废物变形记

还记得前面的4大疑惑吗?脸谱的载体、奔马的毛发、《清明上河图》的材料以及景泰蓝花瓶的材质到底是什么?朱慧卿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就是些鸡蛋壳、头发、麦秆和废报纸。”这答案还真是让人猝不及防。鸡蛋壳到处都是,头发每天不知道掉多少,废报纸的新闻成旧闻,且跟艺术完全不搭边,怎么到她手里就成宝贝了呢?

于是,忍不住又去近距离观察了一番。然而,除了在《奔马图》中看出了发丝外,其他还真看不出什么破绽。好吧,还是乖乖地向朱老师请教吧。

先说蛋壳脸谱,这是近20年前的作品了。一开始,朱老师用的是纸浆,但做出来不圆润。自此,朱老师脑子里想的都是材料的事。有一次做饭,她拿了颗鸡蛋,只见它又光滑又完整。嘿,有了!蛋壳两头打洞,吹出蛋液,去膜洗净,晒干后就可画了。不只是在哪儿画难,怎么画脸谱也非易事。当时,材料不好找,朱老师就从电视上找,边看边画,因为播得快,只能先画半边脸,再对照着画另一边。后来,她参加了一个京剧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到了一份脸谱库,里面有400多个脸谱。因为必须尽快归还,她就用两个星期一口气全画了下来。为了不耽误她创作,李老师主动请缨,承担了全部后勤工作。

再说那掐丝景泰蓝花瓶,你能想到吗,它的创作灵感竟然源于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几年前,亲戚送了一袋糯米粉,不小心长了虫。朱老师舍不得扔,正愁不知道怎么办呢,一堆废报纸给她带来了灵感。可以把糯米粉制成米糊,然后把废报纸粘起来,再搞点设计不就行啦?裁纸、打模、烘烤、绘画、装饰,历经两年半,白底青花的花瓶终于做成了。很多年后,白底有些脏,朱老师舍不得扔,又进行了二次创作,也就有了今天的模样。

还有那3D视觉效果的《清明上河图》,全是麦秆制作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朱老师看到了一张印有《清明上河图》的邮票,甚是喜欢,决心将其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可惜,邮票实在太小了。李老师再次自告奋勇,将邮票拍照并在电脑上进行局部放大,由朱老师一张张拼起来设计。朱老师跑到农村收集了很多麦秆,回来后用水浸泡,再经过染、刮、剪、贴等复杂工序,140多个人物,每个人的头发、衣服、脸、鞋等都是不同的颜色,耗时好几个月才最终搞定。

不只是蛋壳、麦秆、旧报纸、棉花、贝壳、知了壳、破布,甚至一个废弃的易拉罐,在朱老师手里都能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在我这儿,没有废物。”朱老师如是说。

低碳环保就在生活的小处

你一定在想,要想做出如此高水平的作品,肯定得有不凡的美术功底吧。朱老师和老伴儿在退休前都是做科研的,跟美術一点儿也不沾边。所以就更奇怪了,是不是?别急,继续请教朱老师。

朱老师生于1947年,经历过曾经的艰难,“日子不富裕,也要想办法过得有滋有味。”家里的床褥、枕套和两个女儿的鞋子、衣服全是她亲手做的。衣服破了洞,换不起新的,又想让孩子穿得美美的,她就琢磨着织个可爱的小狗头、小鸭头,好看又实用。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手工技法愈发纯熟。

帮女儿们带孩子时,虽然不差钱了,但朱老师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也因为这一点,带娃带得相当与众不同。在毛衣后面搞个老虎头啊狮子头啊,绝对是一群小孩中最耀眼的那个;带娃逛街,别人买玩偶,她却自己做,只需一个大衣领子、两块毛巾和一些旧衣服就能完美复制,型号任选。别人家的孩子羡慕得很,朱老师一口气做了好多个送给他们,成功掀起一股自制玩具潮。

把孙子们带大后,朱老师做的东西也从生活用品更多地拓展到了为生活添彩的艺术品。如果看到了喜欢的东西,她一定会仔细看,看到自己能够动手做。有一次看到芜湖铁画,她就试着把铁换成易拉罐,还真成功了。还有一次去海南玩儿,她觉得贝壳很好看,拿回家做了一组“恋爱、生娃、暮年”贝壳画三部曲。瞧,美就在生活的小处,只要用心,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在朱老师的带领下,李老师也开启了废物利用新篇章。工地上的木条、路上的泡沫板、各种包装箱(盒),他全都留着,因为朱老师很多作品是立体的,需要特制的框来装裱,全靠这些“宝贝”呢。客厅里那两幅《松鹤图》,鹤立松下,意境优美,装裱大气,你绝对想不到后面竟是冰箱的外包装,可谓相当有欺骗性了,也足见李老师的手艺之强大。不过,李老师对自己的定位却是:“红花还是得要绿叶配啦。”老两口配合如此默契,确定不是在秀恩爱?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朱老师因为那组蛋壳脸谱被《夕阳红》栏目连续报道了两期,在合肥声名大振,随后收到了很多老年大学开设手工课的邀约。她教过的学生最小的4岁,最大的80岁,还吸引了好几个外国人前来登门学艺。有一次,朱老师在一个展览会上看到了一幅很有创意的作品,想要去拜访请教,才发现对方竟然是自己的学生。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朱老师说学生们如此优秀,她也不能落后,未来还会在变废为宝、践行低碳生活的道路上深耕,创造更多的美好。

猜你喜欢

麦秆脸谱蛋壳
画脸谱
秸秆“变形记”
变废为宝的麦秆画
蛋壳大力士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好玩的咚咚喹
蛋壳小绵羊
蛋壳与拱桥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
社交网络巨头“脸谱网”:我们如何浪费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