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0-07-18张乾牛李广茂
张乾牛 李广茂
水稻是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在国内很多地区大面積种植水稻,水稻种植的标准化以及专业化极大的影响着我国粮食的安全,近些年在水稻的栽培和种植中,常出现水稻稻曲病,水稻稻曲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会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受主要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以及防治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客观分析水稻稻曲病的主要病症,以及水稻稻曲病的发病规律,明确影响水稻稻曲病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水稻稻曲病防治方法和对策,以此来降低水稻稻曲病对水稻的影响和破坏。
一、水稻稻曲病的主要病症
稻曲病又名水稻谷花病、青粉病、水稻开花米等。稻曲病发生后不仅会影响水稻产量,而且影响质量及销售价格。水稻稻曲病和其他病害存在很大差别,其主要附着和损害水稻的穗部,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损害水稻的谷粒,其会极大的影响水稻谷粒的大小、饱满度以及光泽感,水稻稻穗感染稻曲病,病粒会变黄,缺乏光泽感,同时在颖壳也会出现白色的絮状物。随着水稻稻曲病病症的加重,病菌孢子会包裹整合颖壳,呈现出墨绿色,并且散发出墨绿色的粉末,水稻稻曲病的传播速度极快,会造成水稻的减产和减值。
二、水稻稻曲病的发病规律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担子菌亚门病菌所感染,菌核往往会寄生在土壤当中过冬,或者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在每年的7-8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菌核在适宜的条件下会成活并感染水稻的稻穗,其往往需要借助风、雨等侵入受伤的叶鞘内,感染水稻的幼颖,造成水稻的谷粒发病,稻曲病的发生与气候、施肥水平和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温度在24摄氏度到32摄氏度之间是稻曲病传播的适宜温度,同时在低温和阴雨的天气中,水稻稻曲病也极容易发生,根据对水稻稻曲病的研究可以发现,施加氮肥过多会增加水稻稻曲病的患病风险,另外晚熟品种或者水稻插秧过早也容易感染水稻稻曲病。一般来讲杂交水稻往往比常规水稻更容易感染水稻稻曲病。
三、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1、受气候条件影响
在水稻的栽培和种植中水稻稻曲病主要受气候条件所影响,往往在24摄氏度到32摄氏度最容易发病,在32摄氏度以上则病菌孢子无法正常繁殖,不会感染水稻稻曲病。另外在夏季的多雨和潮湿的天气的当中也会给水稻稻曲病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雨水多、田间的湿度大,会加重水稻稻曲病的病症和发病风险。
2、受水稻品种影响
根据对水稻种植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水稻稻曲病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同时秆矮、穗大、叶片较宽的水稻品种也会更加容易患水稻稻曲病,抗倒伏的水稻品种往往也会受水稻稻曲病所影响。
3、受栽培管理方式影响
在传统水稻的栽培和种植中大多都是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水稻的栽培密度过大,田间的灌溉和排水不够及时,同时无法实现科学的施肥,这些问题都会给水稻稻曲病的患病埋下隐患,极大的影响水稻的品质以及田间水稻的生长。
三、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方法分析
1、农业防治
在水稻的栽培中防治水稻稻曲病还需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在栽培之前科学培养水稻的品种,积极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并且可以优先选用无病区域的稻种栽培,强调因地制宜的原则来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要优先选用抗病品种栽培,购种时要关注品种对稻曲病抗性,最好选用经过审定推广,且对稻曲病抗性强品种种植。少种两优系列不抗稻曲病品种。播种前可以1%石灰水浸种消毒,或2500倍液浸种灵常规浸种处理,也可以亩用3%苯醚甲环唑种衣剂50毫升拌种预防。在水稻的栽培中也要重点清除水稻稻曲病侵染源,对种植区域的土地进行深翻,及时清除埋藏在土壤中的菌核,同时对于污染的稻草也要焚烧消除病菌。合理密植,避免田间密度过大,田间浅水勤灌,避免长期田间保持深水。对上年稻曲病发生严重田块播种时要进行深翻,并清除干净田间病残体等。
2、化学防治
对于水稻稻曲病可以利用化学药剂来进行治疗,科学掌握治疗的时期,往往需要在水稻感染水稻稻曲病的初期就喷洒药物,最佳时期应选在孕穗后期进行治疗。具体可以利用多菌酮可湿性粉剂以及杀菌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少用或不用氮肥追施粒肥,重施拔节肥或孕穗肥,氮磷钾等搭配使用。以前要求破口前5-7天喷药预防,但目前大量试验示范表明:水稻破口前10-15天,即水稻最上面叶片叶枕与紧挨下面叶片的叶枕一致时喷药预防效果最好,过早或过迟均影响防效。药剂可以亩用20-30毫升拿敌稳。稻曲病发生后喷药一般基本无效的,但可以选用碱式硫酸铜打爆病粒,以利提高销售价格。
综上所述,针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要充分做到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根据水稻稻曲病具体的发病特征和规律找准最佳的治疗期,这可以有效的降低水稻稻曲病对稻田的损害,保证水稻的品质。
(作者单位:1.156330黑龙江省二道河农场第一管理区;2.156330黑龙江省二道河农场第五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