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科技创新问题研究

2020-07-18邰焱燚

北方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内蒙古

邰焱燚

摘  要:内蒙古近年来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社会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经济发展瓶颈,为了更好的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必须更加坚定的、更大步伐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补足创新发展短板,开拓创新发展新局面,才能摆脱困扰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

关键词:内蒙古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一、引言

中国改革四十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曾创造了GDP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内蒙古现象”。但是,内蒙古经济依然在走靠生产要素拉动的老路子,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在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战略思路不够清晰,大格局思维站位不高,加之内蒙古各地区空间资源条件差异很大,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结构失衡、区域失衡、转型艰难的状态。如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面临重重阻力。

为了尽快提升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有必要从区域创新体系的框架出发,通过对一些核心指标的定性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深入分析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客观评价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找出内蒙古创新能力存在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提出内蒙古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二、内蒙古科技创新现状

(一)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

从近几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的相关数据来看,内蒙古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没有取得长足进步,一直处于全国下游水平,且近年来无论从排名还是从综合得分方面来看,均呈现下滑趋势,由2014年全国排名第21位下滑到2017年的全国第28位,全国排名倒数第4位,与陕西、重庆、贵州、宁夏等西部省区市的差距也越拉越大。这表明,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比较悬殊,而且被周边省份超越并拉开差距。

(二)科技投入情况

科技创新投入能力涉及经费投入、人才投入等,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和经费驱动。凡是创新能力强的地方,都是创新人才聚集的高地或是科技资本投入聚集地。

近十年来,内蒙古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在绝对数额上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与快速增长的GDP和财政支出相比,其增长相对缓慢,从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由2008年的1.06%下降到2017年的0.74%;2018年,内蒙古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在全国位列第30位,仅高于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财政科技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全国近10年年均超过2%的投入水平比,相差甚远。

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GDP的比重,即R&D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认为R&D投入强度在2%以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保持较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内蒙古R&D投入強度稳步增长,已由2009年的0.53%上升到2018年的0.80%,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39个百分点,属于严重缺乏创新能力的地区,且近年在全国的排名一直止步于第25位。对应内蒙古GDP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不难得出结论:在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步伐中,科技资源仍徘徊在“短缺时代”,科技发展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

R&D人员情况也是测度地区科技人力投入的一个关键性指标,2009-2018年,内蒙古R&D研究人员经历了一个增长起伏到回落的过程,十年间的人数基本在原地徘徊。同时,内蒙古R&D研究人员投入与其他地区的投入水平也存在相当的差距,以2018年为例,内蒙古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在全国仅排名24位。

(三)科技产出情况

发明专利、科技论文发表数和国家级成果奖项等指标是衡量创新产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内蒙古近几年专利和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看,可以发现,自治区在这几方面呈稳步上升趋势。然而,这些指标数据与全国平均水平比,内蒙古的数据普遍偏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显示,2012年内蒙古发明专利拥有量只有0.59件/万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94件/万人;到2017年,内蒙古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50,是2012年的3.1倍,但与全国相比,仍然不到全国水平的1/5。

(四)市场主体的主客观表现情况

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占比情况能很好的反映一个地区创新发展的大环境。近几年从开展的创新调查情况来看,内蒙古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比例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活跃程度一直在低位徘徊。2017年,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比例为27.3%,位于全国倒数第六位;2018年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比例为28.3%,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从创新内容来看,技术创新(开展产品或工艺创新)的占比为13.9%,远远低于非技术创新(组织或营销创新,占比为24.7%)。

三、 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原因解析

近年来,内蒙古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科技发展的各项指标都在稳步推进,但总体来说,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排在全国下游,很多指标与其他省份相比差距较大,与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不相称。

(一) 政府创新引导不足

内蒙古财政收入逐年递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人民群众对公共事业的需求也随之加大,所以近年来内蒙古对民生方面投入量不断增长,支出比重逐年增加,社会民生事业不断完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各级政府在重视民生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对科技投入却增长缓慢,加之科技发展多属于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很难快速见效,短期内无法形成新的增长因素。近年来,内蒙古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以及相关的配套文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引导缺乏有力支撑和载体,致使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导致本区企业与区外企业的竞争不具备优势。

(二)政策落实不够充分

优惠政策的落实不够充分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一是国家和各地区修订或出台的一系列鼓励企业研发和创新的政策宣传力度还不够,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等政策的,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这一政策。二是享受政策手续繁琐,门槛过高。如部分企业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时,要及时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申请,税收优惠政策申报程序较为繁琐,享受政策的成本和准备周期都显著增加,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企业申报的积极性,降低了政策实际的激励效果,影响了政策的推广范围。

(三)企业创新意识不强

近两年,在对“四上”企业的创新调查问卷中,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占比维持在两成左右(近3年的数据分别为19.3%、20.9%、21.1%),认为创新对企业的发展不起作用的也在两成左右(近3年的数据分别为22.9%、22.7%、22.5%),其余大部分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发展只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创新的作用未达到足够高的认知程度。这也直接反映在研发投入的数据上,2018年内蒙古269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的企业只有275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2%,89.8%的规上企业尚未开展R&D活动,大多数企业只满足于维持现状,面对未来市场进行自主创新,提升生存实力的危机感不强。

四、内蒙古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

各项数据表明,内蒙古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投入不足、产出低效、市场环境不佳等制約因素,消除这些制约因素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多管齐下。从根源上讲,其核心还是主要依赖于政府的宏观把控,即有明确的思路、具体的措施,引导社会和企业积极参与,深耕细作方能久久为功。

(一)政府层面

一是需要政府转变发展思维,营造科技创新驱动的宽松政策环境。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包括软实力和硬件设施等很多方面,而且都起着不同的制约作用。而对于内蒙古来讲,思维意识的转变更为重要。创新发展具有投入多、风险大,周期长等特征,使得在长期唯GDP论英雄的时代里,通常会形成简单而且见效快的要素和投资驱动惯性思维。因此,制定有利于全区的创新发展决策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引导各级政府摆脱要素和投资驱动依赖的惯性,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中来。

二是迫切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当前内蒙古存在研发投入强度偏低且政府投入部分占比严重不足的状况,迫切需要政府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地区整体研发水平。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全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

三是积极培育和引进人才。内蒙古等欠发达地区人才危机一直存在,而且随着2018年以来天津、郑州、西安、海南等30余大城市“抢人大战”现象愈演愈烈,内蒙古等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人才上的差距越来越大。紧邻内蒙古的山西太原、陕西榆林也相继加入了抢人大潮,加剧了内蒙古在引进人才方面的困难程度。人才引进是短时间内行之有效快速提升的好办法,如果形成长效良性机制也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但这是一个系统繁杂的大工程,需要多方面攻关和努力。

(二)产业层面

要明确区域创新分工,完善产业项目、创新资源信息库建设。对内蒙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深度调研,在客观梳理、深层分析的基础上,准确诊断、开出药方,就内蒙古中长期经济发展建设做出战略谋划、策略性方案和可以落地生根的集体举措。根据自然资源和不同地域属性,要分区而治,哪些地区做大生态、大旅游、新农牧,哪些地区做新兴产业,需要各级政府做好深层的运筹谋划。当然,分区而治不是完全割裂开来,而是明确各区域分工和角色定位的必要之举,构建区域之间要联动、发展要互补、信息要共享的有机整体。

(三)企业层面

一是引导企业树立创新理念,开发核心技术。经营理念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引下,企业要强化市场、竞争、人才和品牌等现代市场观念,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增加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和经费投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引导企业注重管理创新,加强制度创新。管理也是生产力,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形成一套注重创新、尊重创新和鼓励创新的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理念,同时要以制度创新为辅助,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与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组织构架,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保障。

五、结论

作为一个资源型地区,内蒙古经济发展体现出较强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特点。为大幅提升经济发展后劲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下更大力气加快创新能力建设。而创新能力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导向、社会认同、企业主导、环境支撑等多方面因素,是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一个地区要提升创新能力,就要优化经济、社会的各种体制、机制,让各种要素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从量变到质变,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波,张铁刚.云南区域创新能力解析与提升路径[J].科技管理研究,2015(24).

[2]贾春香.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基于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

[3]胡益华.内蒙古发展问题研究集萃(2017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责任编辑:张捷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内蒙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