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黄河“几”字弯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07-18敖明奇海林
敖明 奇海林
摘 要:丰富的煤油气等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化工是推动黄河“几”字弯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但近年来各地以饱和竞争与零和博弈为出发点的各自为战、盲目扩张、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给产业升级跨越带来极大损害,与高质量发展理念背道而驰,正在透支该区域能源化工的未来。破局之道就在于走协同发展之路,通过规模协同、模式协同、创新协同、绿色协同、体制协同,合力打造和而不同的能源化工生态体系,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因序制宜各得其所。
关键词:黄河“几”字弯 能源化工 同质化 协同
黄河“几”字弯由蒙晋陕甘宁5省区的庆阳、白银、中卫、吴忠、银川、石嘴山、乌海、阿拉善(阿左旗)、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锡林郭勒(二连浩特)、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榆林、延安20市(县)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组成。该区域是典型的资源富集区,煤炭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70%,煤层气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50%,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的38%,原油储量约占全国的12%。近年来依托能源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黄河“几”字弯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同时暴露出的各自为战、盲目扩张、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以及产业链条短、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十分突出。在当前高质量发展与能源革命背景下,分析该区域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找寻破解之“道”,着力破局尤为迫切和关键。
一、黄河“几”字弯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一)迈开步伐加速推进,能源开发展现跨越发展大好局面
进入新世纪国内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战略的实施,黄河“几”字弯区域能源开发驶入了快车道,产能迅速扩张、产量大幅提升。目前,区域原煤产量占全国的近1/2,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约1/3,原油产量占全国的近1/5,发电量占全国的约1/10,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基础工业基地,国家确定的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中有5个在这一区域、9个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中有5个在该区域。
(二)因势而变多向拓展,化工产业呈现蓬勃发展良好势头
近十多年来,黄河“几”字弯拉开了能源就地转化加工利用的序幕,延伸发展了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以及焦化等化工产业,特别是随着煤转化技术的成熟和推广,以煤为基的化工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神华、中煤等央企以及陕西煤化、延长石油、伊泰集团等地方强企纷纷在该区域布局,初步构筑起了煤制油、气、化肥、烯烃、醇醚等产业体系,奠定了现代煤转化的领先地位,成为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排头兵,国家确定的4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有3个在该区域。在能源化工“双引擎”加持下,该区域经济总量持续上升,2018年区域GDP总量占到蒙晋陕甘宁5省区的40%,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二、黄河“几”字弯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一)区域开发规模难以控制平衡,产能过剩危机凸显
各地只顾自身的眼前利益,为经济发展不断强调上规模扩产能,致使区域能源开发总量难以控制平衡。以鄂尔多斯、包头、乌海、大同、忻州、吕梁、临汾、榆林、延安、庆阳、吴忠、石嘴山12座资源型城市(以下简称“十二市”)为例来看,2013至2018年原煤产量由13.97亿吨增长到15.21亿吨,在去产能大背景下仍增长近10%,同期全国趋于平稳。加之区域能源产量占全国比重大,区域产量的微小变化都极易导致全国市场波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隨着近两年能源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各地扩能增产热情也随之高涨,产能过剩问题一触即发。
(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过于趋同, 同质无序竞争严重
鉴于极为类似的资源结构,各地都将化工特别是煤化工作为转型发展重点方向,但因地区间缺乏统一规划,扎堆在煤制油、化肥、醇醚、烯烃等产品上布局,造成产业重复建设和同质化无序竞争,产能危机也逐步浮现。2013至2018年十二市化工产品产量由1.1亿吨增长到1.6亿吨,增长45%。具体产品中,甲醇和油气产品翻了近一番,树脂和氯碱化工产品均增长了5倍,化肥增长了近10倍(图1)。2019年以来各地发展煤化工的热情有增无减,比如,延安建成近400万吨产能的煤油气综合项目;吕梁规划398万吨产能的焦化工程;鄂尔多斯在建项目16项,产能达1200万吨;榆林在建和拟建项目20多项,产能近4000万吨。这种盲目抢上大量同质化项目的行为使各地相互掣肘制约越发明显,也使化工园区布局散小乱和同质化现象愈发突出。
(三)区域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不够,转型发展后劲不足
区域科技创新氛围不浓、力量不足,知名院校高端人才较少且分布不均,缺乏人才和技术的蓄水池,企业和地方政府普遍抓现成的多,着眼于眼前利益,对技术创新对行业未来的影响重视不高、投入不足,区域R&D经费支出占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纵向产业链看,能源就地转化率偏低,以煤炭大市鄂尔多斯为例,煤炭就地转化率不足1/4。精深加工不够,目前只延伸到烯烃、稳定轻烃、二甲醚等产品,就2018年十二市化工产品来看,甲醇、油气产品、树脂、化肥等较深加工产品产量仅占16.3%,焦炭和电石两类极为初级产品产量占了66.4%(图2),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产品少,上下游及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从横向产业模式看,产业体系单一,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培育不足。尽管各地都将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方向大力推进,但基本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零打碎敲,还没有形成稳定新支柱,依靠“羊煤土气”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四)区域生态与发展间矛盾加剧,绿色转型步伐缓慢
黄河“几”字弯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敏感。加之流域内布局了区域绝大多数的能源、化工、炼钢和有色金属等产业,给原本脆弱的生态带来了巨大压力。以内蒙古黄河流域7盟市为例来看,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比74%,同时集中了全区75%以上煤产量、75%发电量、80%炼钢和50%有色金属产业,可谓生态最脆弱、水资源最短缺、污染最严重地区。从近两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对蒙晋陕甘宁五省区督察反馈情况来看,“重发展、轻保护”的观念尚未得到有效扭转,处理发展与生态关系时只算小账不算大账,违反国家化解产能政策违规建成或在建项目时有发生,一边生产、一边治理、一边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缓慢,存量和增量问题并存。
(五)区域行政体制机制障碍突出,相互掣肘制约明显
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是阻碍区域能源化工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核心瓶颈与根源。一直以来,由于行政区域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利益羁绊与博弈,以及“一亩三分地”的各自为政发展思维,导致了“以邻为壑”与产业结构重复性建设、同质化竞争,弱化了这一区域的重要战略资源所拥有的比较优势。拿“呼包银榆”“呼包鄂榆”等区域性发展战略的实施来看,尽管各省区出台了许多支持性政策,但很多政策文件过于宏观、上下一样“粗”,缺乏具体可操作的配套实施细则,导致难落地难执行;有的政策连续性不足,有了上文没下文;有的政策在制定时各地各成体系,实施过程中相互掣肘制约明显。“牵手容易落地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推进黄河“几”字弯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实行规模协同,统筹供求平衡共筑良好发展秩序
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产业发展规模增长与市场增长的协同,有效化解和防范产能过剩。一要统筹区域产能总量管控。加强市场供需的科学研判,从省区层面合理规划产能建设。探索需求侧供给侧协同参与产业发展规模平衡的互动新模式,实现资源开发最优配置。二要加强区域内供求协同。成立产業战略联盟,构建区域内各地生产、就地转化、区域内销以及区域外运“四位一体”的综合协调机制,实现区域内的供求协同和内在平衡。三要做好产能实时动态监控。总结并推广“内蒙古现代煤化工指数”编制经验至全区域能源化工领域,通过“大数据+产业”实现供求、市场、价格等的动态科学监测,全面洞悉产业发展现状及方向,实现产能的实时分析研判和有效预警。
(二)实行模式协同,综合共生耦合共建差序发展格局
鉴于区域内不同品种的能源化工产业交叉赋存,要统筹分工协作。一要构建差异化产业发展格局。根据资源条件、区位优势、输送通道以及环境、水容量等因素,对区域内各市县、园区的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避免各行其是、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二要打造分工协作产业链条。以创建和而不同的鄂尔多斯、榆林、宁东三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为契机,推进工业园区的优化整合,加强各园区之间的分工协作和错位发展以及园区内部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并分别以三大示范区为圆心,散点涟漪式扩大,形成圈层效应,合力打造多元、完整而稳固的产业链条。三要统筹重大项目规划实施。呼吁5省区建立能源化工重大项目相互沟通协商机制,做到统一研究、统一规划、统一立项、统一实施。
(三)实行创新协同,整合资源要素共促产业转型升级
整合人才、技术及资本等创新要素,打造良好创新生态。一要构建协同创新格局。充分发挥“呼包银榆”“呼包鄂榆”等城市群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呼-包-鄂-银-榆等中心城市为主轴搭建科技创新走廊,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协同创新,形成“一廊多核心”的沿黄创新带。二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协同创新合作平台搭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一方面,发挥呼、包、银三市高校高端人才密集的优势,联合区域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和骨干企业成立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的创新战略联盟进行协同攻关;另一方面,紧密对接发达地区的创新资源,围绕实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等搭建合作平台,形成合作机制。三要共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贯通。联合打造将科技创新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和优惠税收投资政策联合的“政策链条”,依托鄂尔多斯、榆林、宁东较为完备的煤化工产业体系,实施高端创新要素吸附与配置工程,吸引创新机构、前沿技术在“几”字弯落地、转化并与本地产业链有效对接。探索成立“几”字弯科技创新基金,实施科技金融体系优化工程,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股权质押融资贷款贴息制度,以激发和调动广泛社会资源参与创新,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打造良好创新生态。
(四)实行绿色协同,厚植生态底色共绘产业发展绿色
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一要优化空间布局。从生态空间和发展空间一盘棋对上下游、左右岸产业布局进行优化,明确各盟市旗县功能定位,对重点生态功能旗县,要淡化其能源化工经济功能,创造更多的生态产品。同时,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资源开发补偿方式和生态补偿方式,推广内蒙古开展的盟市内水权转让工作经验至全流域,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二要共治环境污染。统筹共治共保相关规划举措,建立统一的区域环境准入、信息共享、环境监管、环保执法、应急响应等联防联控机制,推进沿黄流域生态环境智能化监测监控平台建设。三要共促绿色转型。一方面,推广库布其经验,以创建库布其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为契机,引导社会资本发展沙漠生态产业,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共建共保;另一方面,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殷切重托,以深化宁东、榆林和鄂尔多斯三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为引领,以推进内蒙古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为抓手,推动区域能源化工产业向清洁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
(五)实行体制协同,破除行政壁垒共书区域融合新篇
打破地域思维,打造高效和谐的能源化工生态体系。一要完善协调议事机构。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工作经验,成立黄河“几”字弯区域合作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跨区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等方面作出指导,实现政策制定的统一性、规则制定的一致性和落地执行的协同性。二要构建产业协作平台。以深化“乌兰木伦-大柳塔”蒙陕合作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探索合作共建“托(克托)-清(水河)-准(格尔大路)工业园区”“宁东-上海庙工业园区”等跨区域园区和试验区,鼓励不同地区不同职能部门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跨区域合作平台载体,共同破解发展中的问题矛盾。三要健全政策制定协同机制。建立黄河“几”字弯市(盟)长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资源整合、投资共筹、项目共建办法以及其他重点领域协同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探索共建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的成本分担机制及产值、财税、利润等分享模式。
参考文献:
[1] 胡正塬.第四极[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2] 杨庆舟,张静静,刘建平.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能源协同开发研究[J].中国煤炭,2016,(12).
[3] 陈菲,刘敬彩,张育.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聚焦能化未来道路—能源化工“金三角”协同发展研讨会观点集萃[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9,(5).
[4] 张志栋.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J].北方经济.2019,(10).
(作者单位:1.鄂尔多斯市党校;2.鄂尔多斯学研究会)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