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量中发掘增量 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2020-07-18于光军
于光军
摘 要:世界经济演变趋势日渐清晰,我国宏观经济、区域发展格局战略已经明确。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融合推进,集中优势力量建设经济综合能力集聚的城市群都市圈,不僅是我国近期应对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市场收缩、企业竞争加剧的基本对策,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方略,内蒙古经济发展策略和重点选择也要以此为依据。
关键词:集中集聚 城市群 都市圈 融合发展
一、顺应国家战略调整,加强集中集聚力度
新冠病毒的蔓延,将世界经济由繁荣进入衰退、萧条、复苏新周期的局面十分鲜明地展现出来。作为世界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采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提高国产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应用等对策,既是应对世界经济周期演变、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也是提振国内经济、推动经济优化升级的重要对策。在对“不平衡是普遍的”的基本判断下,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的总体思路提出: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这个重大战略调整中,习近平强调“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
近年来,以劳动力流动为标志,我国生产力布局快速向功能完备、社会发展成熟的城市集聚。宏观经济环境演变下内蒙古发展具有能源资源、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劳动力、创新动力汇集能力不足的不利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据此,内蒙古应选择充分利用经过数十年建设奠定的产业、城市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集中力量,加大提高存量效能的投入,克服经济密度低和区域整体欠发达的制约,巩固能源、化工、冶金、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文旅康养休闲娱乐等优质产业集群发展,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壮大产业经济存量培育新经济和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呼和浩特都市圈、赤峰等重点城市功能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存量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高铁、高速公路、数据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交通、通讯、信息等设施对转变发展方式的触媒效应。通过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融合等融合发展,促进优质城市、优质行业、优质企业巩固壮大实力,吸纳更多人口与劳动力;推动发展较弱的城乡和经济领域将人口和要素转移到优质区域,走集中有效资源高质量集聚发展的道路。
二、提高产业优质存量的创新能力
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进行时期,内蒙古要认清自身发展基础和条件,正视发展能力的短板,尊重规律、扬长避短、实事求是地选择发展策略。在外部约束较大的客观条件下,集中力量扶持有实力行业、企业更强、更优、更加适应新时代和新市场,让具备优先发展基础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让建设好的现代优质基础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目的出发,解除城乡居民被土地、被居住地和户籍捆绑的状态,提高发展条件好的地区的包容发展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吸纳更多的人口;帮助发展滞后的农牧区和城镇的劳动力、人口离开不利发展的环境;这是基于内蒙古区情、竞争力、治理能力的理性选择。
巩固优质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经济存量对新经济的培育创新能力建设。近年来内蒙古在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改变“四多四少”产业格局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验证了内蒙古现实的创新能力蕴藏于优势支柱产业和优质企业之中,创新发展需要资金投入,现有的优质产业和企业必然是内蒙古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即便是新进入的企业,也大多是依托内蒙古已有产业提供的优越条件而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需要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的投入。宏观经济状况和近年来全国性投资增长下滑的经济运行态势,提醒我们大规模招商引资投入产业建设的状况短期内不会恢复,过紧日子不仅是公共支出和行政领域的未来,产业投资领域的新经济投资在投资强度、区域布局等方面也会有所收缩。内蒙古更多要依靠本地的投资,而有投资能力的无疑还是这些优质行业的优质企业。
因此,要将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投入集中在内蒙古的优质产业上,更要将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放在优质产业和优秀企业上,放大优质存量对经济转型和百姓提高生活质量的推动效用。
内蒙古的优质产业分布在由煤炭生产、火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构成的能源领域;由煤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硅化工、石油化工等构成的化工领域;由钢铁冶炼加工、铝镁冶炼加工、铜锌镁加工等构成的冶金领域;由奶牛和肉牛肉羊养殖、马铃薯和玉米种植、乳品等食品制造、生物制药、肉类屠宰加工、油脂加工等构成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由休闲、娱乐、演艺、旅游、体育、康养、会展、文化产品制造等构成的文旅休闲娱乐领域。这五个领域不仅是内蒙古的产业支柱,在全国也有较大的影响,部分产业处于国内产业领先地位。除文旅休闲娱乐领域外,其它的领域也都是具有国内和国际行业影响的优质企业。
依托优质产业和优质企业发展新经济,需要在政策上抓住国家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电力市场改革等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机遇,在既有制度下,扩大能源下游产业和清洁能源就地消化所涉及的生产领域产业规模;改变“一刀切”的环保政策,鼓励填补循环生产链和扩展供应链的化工能源生产环节建设发展;给予以铝、铜、锌、镁为基础原料的新材料生产布局功能完善的城郊产业园区;将通过市场化的途径旅游资源集中配给到国家级有实力的区内外企业,调动内蒙古优质企业成为培育新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
三、增强优质城市和基础建设对新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完善重点城市建设功能,提升城市建设存量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内蒙古地域辽阔,经济密度低,人口密度低,社会发展对新经济发育的支撑作用存在客观限制。近十余年,内蒙古城市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呼包鄂乌城市群基本形成。特别是近年来,首府呼和浩特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外连接能力日益增强,城市承载功能大幅度提升,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有进一步加强呼和浩特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的决策,城市发育的总体水平具备了汇集新经济创新力量的基础,在功能、治理等方面走在其它城市前列。但横向比较,呼和浩特市在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生活配套性和生产配套性不足降低了城市竞争力。资源开发形成产业、产业建设推动城市发展、城市扩容推进宜居建设的传统产城关系已经结束,宜居本身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资源,生活配套性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撑因素。要以提高呼和浩特人口承载能力和城市竞争力为目标集中建设的动力源,加大内蒙古发展能力的培育力度。
统筹公共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交通、通讯、信息等设施对转变发展方式的触媒效应。以京呼高铁为起点的快速交通建设,提高了呼和浩特、集宁、包头等内蒙古西部城市之间和与京津冀等周边城市联通的便捷性,网络直联点建设和遍及内蒙古城乡的数字化网络体系建设,赤峰与北京、集宁与北京和太原、呼和浩特与集宁和包头等城市之间高水平的联通设施,为内蒙古城市发展和布局区内外城市间联合提供了新的途径。西部呼和浩特、包头、集宁和东部的赤峰应利用好基础联通设施水平提升的有利条件,提升对本地企业和百姓与邻近城市经济交往的服务能力,汇集更多的新经济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四、推进融合发展,完善产业布局,加强体系建设
虽然内蒙古大部分县域经济体量小,但资源种类丰富,适宜将多元化的资源积聚起来,形成“团块系统”走融合发展之路。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地理景观资源、历史资源、多民族文化汇集及蒙元文化资源、农牧业资源、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资源、以新能源为骨干的科技资源等资源多元化优势,加快推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旅游、生态、新能源、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发展融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特色种植基地建设、康养休闲产业以及中蒙药生产等特色产业建设融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文化产业、生活服务业建设融合;提高种养产业、加工制造、现代工业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产业融通、互动水平,增强生产服务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能力;构建一二三次产业互为支撑、产业经济整体化系统发展、社会发展与新经济培育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完善种植业、養殖业、生态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乡村旅游系统布局,为内蒙古培育、引进现代生产要素搭建国土空间平台。加强城乡数字经济体系建设,提高信息体系建设水平和电商、技术推广、市场信息发布、农畜产品和乡村旅游产品网上营销等网络增值服务覆盖面和发展水平,建立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现代养殖资源、城乡基础设施资源统筹开发利用体系和机制,提高经济生态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水平。抓住国家深化农村改革机遇,落实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建立“土地变资金、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新机制,探索以资金和资产为纽带的农业公司、新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加工企业+基地+农业工人、牲畜托管等现代农牧业生产组织模式,建设现代农牧业生产组织,提高产业融合水平,加强地方优势产业发展能力建设,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丰富“产、城、乡融合”建设内容,围绕提高城市人口汇集能力目标,提高中心城市为周边园区、乡镇和村屯人口提供生活服务的便捷性,降低中心城市生活成本,加强城市生活配套能力建设,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加大针对本地优质产业生产配套的招商注资工作力度,提高供应链水平,吸引要素流入。
(作者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