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累”,也许只是生活方式不对
2020-07-18雨晏
雨晏
有很多人,他们每天没干什么体力活却腰酸背痛、全身乏力;白天工作、学习昏昏沉沉,情绪莫名低落;一整天都感觉困倦睡不醒、对任何事打不起精神……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都觉得很累。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健康专家们还真对他们做过研究,结果发现,这个群体的人数不少,在人群中占比不低,同时,还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或多或少存在下面一个或几个问题。你可以对照看看,你是不是他们中的一员呢!
缺少运动、依赖咖啡
众多研究表明,每周保持适量运动的成年人,在六周之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活力。并且,经常锻炼的人睡眠质量也更高,尽管他们的睡眠时间没有很长。如果运动对你用处不大,不要选择喝咖啡来抵御疲惫。虽然有很多研究显示咖啡对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如果对其产生依赖性会让你更困。在睡前6小时摄入咖啡或其他功能饮料,最终都会影响你的睡眠质量。
睡眠时间不规律
规律的睡眠时间对我们保持充沛的精力至关重要。但是活在朝九晚五的世界里,“夜猫子们”会很难拥有一个合适的睡眠时间,感觉自己每天就像是活在了一个错误的时区——科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社交时差。在周末休息时,最好也尽量接近平时的时间醒来。午饭后小睡20分钟,这样不会使你进入深度睡眠导致疲惫感加重,反而可以使身体恢复精神。
焦虑等不良情绪
心理健康在其中也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日常工作、学习中,总是担心别人的想法、感到压力过重或者过度在意做出的每一个决定等,都会引起生理疲惫。疲惫也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一个主要现象。不仅如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带来生理和心理性的双重疲惫。
遗传因素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可能是一只“天生夜猫子”,大约有20%的人携带着使他们倾向于晚睡的基因。
除了以上问题,下面六种饮食习惯会加重疲劳感:
1. 水分摄入不足
成人每日需水约1800~2500毫升,包括饮水和食物中含有的水分。其中,饮水通常占1500~1700毫升,儿童饮水量约为1200毫升。如果减少平时身体正常水分的1.5%,我们的血液会随之变浓,营养素和氧气进入肌肉组织和器官的速度也会减慢,导致大脑出现很难集中注意力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尿液应该是浅黄色的,如果更黄一点就意味着你应该多喝些水了。
2. 睡前喝红酒或啤酒
这种习惯也可能会影响我们第二天的精力。研究发现,虽然受试者在睡前喝红酒或啤酒后会更快进入睡眠,但他们的睡眠质量变得更差了,尤其在后半夜。也就是说,酒精会减少我们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人的睡眠分为三个阶段:浅睡眠阶段,深度睡眠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而增加快速眼动睡眠时间能够提升大脑记忆力和思想反应能力;反之,长此以往甚至会引起类似精神病患者那样的严重的认知障碍。
3.爱吃甜食
甜食中的糖大多是单糖或双糖,很快会被人体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增多,高胰岛素水平是导致人困倦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精白米面吃太多也会引起胰岛素水平升高,加重疲劳。
建议减少吃甜食次数,每周不超过两次,并且限制食用量,例如蛋糕每次只吃2~3指宽。吃主食时,把至少1/3的精白米面用全谷物、杂豆代替,粗杂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保持餐后血糖平稳缓慢地升高,避免胰岛素水平过高。
4.主食吃太少
碳水化合物是我们的大脑、神经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如果主食吃太少,大脑、神经则缺乏充足的能量,就会让人容易疲劳、乏力。
另外,主食吃太少,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体内储存的糖原被快速耗尽,会导致水分丢失,蛋白质、脂肪分解。而蛋白质的大量分解会造成肌肉严重损失,人就容易肌肉酸痛、疲劳;在碳水化合物不充足的时候,脂肪无法彻底分解,会产生大量酮体,容易造成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早期表现就是乏力。
所以,每天一定要吃主食,大概每餐一拳头。尽量保持三餐主食食材的丰富程度。如整粒燕麦煮成黏黏的粥或饭,对控血脂有益处;红小豆、绿豆、花芸豆等淀粉豆类,血糖反应都很低,且富含延缓消化吸收的成分,加到主食中利于降血脂、控血压。
5.不吃红肉
红肉,也就是猪牛羊等畜肉,铁含量丰富,如果长期不吃红肉,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这时候人就会感觉疲劳乏力、没有精神。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日畜禽肉类的摄入量为40~75克。可以每天吃一点红肉,每次控制在1两左右,也可以每周吃3~5次,每次多吃一点,但是不要一次吃太多。平时可挑选一些新鲜的瘦肉,如牛腱子肉、里脊肉等,少吃肥牛、肥羊、五花肉等高脂肪的肉类,尤其是“三高”人群一定要少吃。
6.吃得太油腻
大量脂肪进入小肠,会导致小肠分泌的胆囊收缩素增加,而胆囊收缩素能够促进睡意。
建议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30克。每次高脂饮食后最好吃几天清淡的食物,避免油脂堆积,减轻身体各器官的负担。还可以换更健康的烹饪方式,比如将油炸、烧烤改为清炖、蒸煮等。
如果以上这些导致疲惫的因素你都不符合,但仍然感觉身体疲惫、缺乏活力,可能就要警惕是不是存在潜在疾病了,最好到医院做全方位的检测。
坚持锻炼,避免久坐
美国佐治亚大学研究发现,久坐会让人身体疲惫。所以持续坐着的时间,最好不超過30~40分钟。即便起来接杯水、去趟厕所都可以;同时要端正坐姿,避免弓腰、跷二郎腿、长时间盘腿坐等姿势。
每周坚持锻炼3次,每次运动20分钟,能有效赶走疲惫感,而且运动还有助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
规律作息,定期体检
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是对抗疲惫感的关键。建议大家养成午睡习惯,但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无论前一晚睡了多久,尽可能在固定时间起床,不要赖床或睡回笼觉。
另外,无论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人,都要保证每年体检一次,以便对疾病早诊早治。
饮食规律,营养均衡
饮食上要尽量做到多样、均衡,远离“垃圾食品”。建议适量多吃些牛肉、深绿叶蔬菜、坚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缺铁会降低人体内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导致人出现思维迟钝、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缺水也会降低氧气和营养物质在血液内的输送能力,进而导致人体感觉疲倦,所以成年人每天至少需饮用1500毫升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
心情愉悦,别太较真
要防止疲倦、保持充沛的精力,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自己坚强、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不必过于追求完美,凡事别太较真。
同时,应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感到焦虑时要学会积极调节,比如短期旅游、爬山远眺、跳舞唱歌、摄影绘画等都是缓解疲劳的好方法。
责编/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