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黑天鹅”袭击全球 世界经济将经受怎样严冬
2020-07-18邓大洪
邓大洪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较快,短期看,对全球经济和产业链的影响不可避免,全球经贸增长面临极大压力。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袭击全球,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对产业、金融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全球经济增速的影响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疫情将导致今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一方面,疫情重创国际贸易。来自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全球进出口跨境贸易同比负增长约10%。另一方面,贸易下降将直接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下降。3月2日,OECD发布经济预测报告,把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2%降至1.9%,日本由0.6%降至0.2%,欧元区从1.1%降至0.9%,中国由5.7%降至4.9%。
“从疫情蔓延的趋势看,以上预测相对乐观,2020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可能比这个预测还要低。”迟福林说。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课题组假设了三种影响强度,并结合扩散区域的可能性建立了三种情景:在乐观情景下,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2.5%。比2019年下降0.4个百分点;在中性情景下,全球GDP增速下降为2%;在悲观情景下,全球GDP增速为1.2%。
“各种迹象表明,本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程度堪比次贷危机。”这是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的看法。伍戈得出此结论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从领先指标PMI上看,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下滑至35.7%的历史性低位,甚至比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更低。在2月份疫情尚未在全球扩散的情况下,全球PMI已创下近10年来的新低。随着国际疫情的加重,未来全球PMI及世界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走低。
二是为应对疫情等影响,美联储3月初在非议息会议上意外宣布大幅降息50个基点。近20年来,除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及“9·11”恐怖袭击的特殊时期以外,美联储的类似举措只发生在次贷危机期间。此次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或折射出疫情对经济冲击的等级。
三是与次贷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时期相比,今年一季度我国各行业营业收入普遍下滑幅度似乎更大,餐饮旅游、商贸零售及房地产等服务业尤为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与次贷危机时期相比,当前全球化的程度显著提高,各国产业链的融合比以往更为深入。“鉴于中、日、韩等世界重要制造业国家都受到了病毒冲击,本次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能比次贷危机更为复杂。”伍戈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认为,按最好情况,一季度内全球范围的疫情如能得到有效控制,那么世界经济还是有希望较快回到正常轨道,全年增速可能和IMF预测值接近,或者稍差一些。而如果一季度内控制不住,今年世界经济增速不排除会降到3%以下。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也表示,如果疫情进一步扩散,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很可能低于去年,跌破3%。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表示,考虑到欧洲经济近年来一直比较疲软,长期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亚洲经济也因疫情而蒙受不小冲击,今年全球经济增速“能达到2.9%就相当不错了”,有可能只有2.5%至2.8%。
英国金融咨询公司deVere首席执行官Nigel Green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短期经济衰退带来风险的可能性增强。Nigel Green发出此番言论的背景是疫情导致全球确诊案例增加,全球各大央行都在逐步采取日益激进的措施以应对这场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这其中包括美联储宣布降息,将联邦基准利率削减50个基点——这一紧急降息的决议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英国央行英格蘭银行也正在起草行动方案,以期对疫情暴发作出“有力且及时”的反应。澳大利亚也表示他们可能会采取量化宽松政策。
“鉴于已经知道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在今年短期内会加大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目前看来,疫情已经拖累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全球经济增幅将继续放缓,当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经济还会收缩。”Nigel Green说。
对全球产业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课题组发布的报告认为,地区产业优势的差异将会造成不同疫区对全球不同产业影响的差异,从全球产业对疫情重点地区的依赖度看,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如下: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重要枢纽,生产停滞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巨大,据日本经济新闻分析,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海外整体影响就会达到67亿美元左右。新冠肺炎疫情同样扩展到了日本,受日本进出口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美国、东盟、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商品。若日本的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将对机电、半导体等制造业的基础原料供应造成较大影响。受韩国进出口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美国、日本、越南等国家。若韩国的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将对全球机电、运输设备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受意大利进出口影响较大的有欧盟、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若意大利的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将对机电、化工、运输设备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若伊朗的疫情进步加重,预计将对矿物燃料供应造成一定影响。
该课题组还认为,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将对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造成直接冲击,对产业链全球化的制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强烈顺周期的能源行业造成较大影响。疫情进一步向欧盟、美国等经济体蔓延,将会影响与欧盟贸易联系较为紧密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等,并将从生产资料供应、资本供给和最终消费市场三个方面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极大冲击。
迟福林也表示:“疫情将严重冲击部分行业。”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关键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生产停工,对汽车制造、电气电子、医药等行业的整体需求和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加大汽车等行业的下行压力。受疫情最直接冲击的旅游业、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可能面临毁灭性打击。
据外媒报道,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估计,这场疫情可能使航空公司损失多达1000亿美元,从航班到旅店,几乎整个旅游业都会停滞下来。
迟福林认为,疫情还会严重冲击重大国际性项目的推进。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将导致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在合同履约、执行、融资、雇员返岗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一些重大的国际性项目将拖延甚至停滞和取消。
对全球金融的影响
疫情在全球暴发后的第一周(2月24日-2月28日),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可以概括为美债和日元涨、股市和黄金跌。不过,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课题组研究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各国央行都采取了相应的积极行动,市场并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那样大规模的流动性危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股市、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大宗商品的影响,该课题组进行了分别预测。
从历史数据看,重大疫情与股票市场的长期表现之间并没有很强的因果关系。股票市场的长期表现取决于经济体的内在发展逻辑,而周期性的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期内,国际股票市场有三种表现:一是全球股市短期大幅下跌,相关性迅速提升,传染效应强;二是美股上涨预期下调和各个市场的估值差异将推动资产组合的再平衡;三是从各个市场的PE值看,上证综指在估值上具有一定吸引力。
对全球债券市场的影响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疫情带来的宽松政策和避险情绪使得国债收益率在全球范围内大幅下降。第二种情形是部分地区债券违约风险上升。由于意大利的债务问题较为严重,疫情有可能加剧意大利债务危机风险,而危机爆发有可能牵涉到欧盟多个国家,形成区域性债务危机。第三种情形是全球债券资产有再平衡需求。一是流动性泛滥将使得利率失去风险反映能力;二是缺乏利率的风险警示作用,风险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爆发会造成更广泛的负面影响;三是在疫情全球蔓延、全球低利率的大环境下,中国债券的相对高收益率和安全性对海外资金具有一定吸引力。
疫情在全球暴发,不同国家的汇率变动将取决于其受影响的程度,短期内汇率的波动率将有所提高。
在疫情带来的需求放缓以及各国央行加大刺激的双重作用下,未来经济是持续通缩还是由通缩转向通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率因此上升。
政策刺激“弹药”有限
“与次貸危机相比,当前诸多经济体的总需求政策应对空间显著收窄。”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分析认为。从货币政策来看,次贷危机时期美国和欧元区的政策利率尚在4%或以上,日本的政策利率也为正;但目前欧、日政策利率已多年为零甚至负利率,美国政策利率一再下降后与零利率的距离也已较小。越来越多经济体的国债收益率已到达零利率、负利率的非常规状态。如各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其效果也可能边际递减。从财政政策来看,次贷危机时期各国政府杠杆率尚处于较低水平,但次贷危机后各国政府负债居高不下,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发力程度。鉴于各国财政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负担也高于以前,其依靠财政刺激经济的能力或大不如前。
更麻烦的是,刺激经济已经没有多少“弹药”可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称,中国现在还有加大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空间,财政和货币政策都还有储备,但很多国家这方面的工具和空间都不够了。比如欧洲,货币政策已经是负利率,债务率也依然较高,再靠加码财政货币政策来应对疫情,空间已经非常小了。
或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疫情的蔓延将增大全球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迟福林表示。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导致全球经贸活动大受影响,经济活力会严重下降,全球经济将遭受重创。从近几天的情况看,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全球资本市场信心受到严重冲击,再加上国际油价暴跌重挫全球股市,短期内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开始成为现实。如果疫情继续一段时间,如果世界主要大国应对措施不力,如果全球性的协调行动迟缓,短期内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就有可能演变成全球的经济危机。应当说,这个危险性正在加大。对此,需要客观判断并保持高度警惕。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日前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将取决于三个因素:病毒传播速度和感染人数、研制疫苗时间以及政府是否设法减轻损失。报告指出,这场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可能达到两万亿美元(1美元约合7元人民币)。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3月14日报道称,与其他机构的预测相比,以上数据还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数字。新冠病毒的迅速传播正在造成金融市场恐慌、资本外逃、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下跌,进而导致全球迎来大萧条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杰弗里·弗兰克尔认为,经济不景气的可能性近一段时间急剧增加。他还说:“我们即将迎来一场全球性衰退。”
牛津经济咨询公司拉美首席经济学家马科斯·卡萨林认为,衰退趋势将体现在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中,但从年中开始情况有望得到改善。但这一切都将取决于与新冠病毒相关的诸多因素。
但愿共同危机当前,希望不要出现各国“各扫门前雪”,把精力放在争夺世界经济“蛋糕”怎么分,而不是共同做大“蛋糕”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