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电影学研究生培养与研究前沿
2020-07-18黄诗娴
黄诗娴
(集美大学 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台湾地区是我国影视人才培养的重要地区,由于历史发展沿革与两岸政治分野,台湾地区高校也发展出与大陆地区有所不同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模式。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上,台湾高等教育发展出了一套硕士贴近业界、博士遵循美国模式的人才养成方法。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订后,在影视行业,两岸影视作品合拍合制迈入新时代。台湾地区电影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是中国电影学术研究与影视从业者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两岸合拍合制成为台湾影视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台湾电影人纷纷“北上”寻求合作发展的新的历史时代下,本文总结梳理我国台湾地区电影学学科相关的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学界的研究前沿,以期将台湾的电影学学科现状介绍到大陆,搭建沟通桥梁,提供经验借鉴与思考,推进两岸电影学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交流。
一、研究生培养
(一)硕士研究生培养
我国台湾地区电影学专业的硕士培养,主要为电影创作方向。以“电影学”为专业名称开设硕士专业的,多为艺术类或传媒类的专业院校,如艺术类院校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以及传播类专门院校世新大学等。
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前身为1956年的台湾艺术学校影剧科,1957年更名为“台湾艺术专科学校”,1994年改制为国立台湾艺术学院,2001年改制为台湾艺术大学。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是台湾地区最具盛名的电影类学术研究机构,国际知名导演侯孝贤、李安分别于1969年、1973年考入该校前身的“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科就读,均为该系校友,因此每年有不少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国家考生慕名报考该系。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于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生,该系颁发的是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学生须制作两部以上短片并通过硕士计划考评后,创作个人毕业作品并且经公开发表与审核通过。该系另有硕士在职专班(兼读制)学生,可选择创作毕业作品或书写毕业论文,授予的是文学硕士(MA)学位。该系硕士班包括电影美学专题、电影创作专题两门3学分必修课,并开设电影风格研究、作者电影专题、台湾电影专题、欧洲电影专题、电影产业分析、类型电影专题、电影理论与创意思维等理论性课程,以及剧本分析与写作、声音设计、剪接实作、纪录片实作、电影表演、制片管理等实务性3学分选修课。学生修满45学分、完成两部10分钟以上短片及1部30~60分钟毕业制作后获得艺术硕士(MFA)学位。
而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学系是全台唯一以“电影创作”为系名的系所,该系办学的最大特点是征聘电影从业人员任教,如台湾著名导演王童、演员陈湘琪目前均为该校专任副教授,而已退休的教师还包括电影从业者制作人焦雄屏、剪辑师廖庆松等。该系目前共有学士班、硕士班两个办学层次的班级,电影创作硕士班分为三年制“电影创作组”(包含导演、编剧、制片与纪录片创作等方向),与两年制“电影史与电影产业研究组”。在课程设置与培养上,该系尤其注重创作型人才的培养。
表1 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硕士班课程设置(1)资料来源于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系网站,http://filmmaking.tnua.edu.tw/ct/?page_id=74。
而传媒类专业院校世新大学,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后更名“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世界新闻学院”),1997年更名“世新大学”。世新大学电影类专业主要开设在广播电视电影学系,与上述两所艺术类专门院校不同,世新大学将电影学专业与广播电视专业设置在同一个系所,其授予学位主要为影音创作(MFA)与媒体应用(MA)两个方向,该系硕士班以影视创作与从业人才为培养对象,但不侧重电影方面的专业训练。
除了艺术类院校开设的偏重于电影创作的电影学系与电影创作系,在综合性大学中,则主要是在传播学门或其他人文学门中设置电影研究的相关方向,如全台传播学科名列第一的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开设传播硕士学位学程与传播博士班,虽属传播学门,但仍有部分从事电影研究的学者任教,因此该院仍有部分硕、博士生从事电影理论或电影文本研究,还包括电影产业、法规等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地区包括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知名高校在内的众多高校设置“台湾文学研究所”,从事台湾电影文本研究的学者、研究生多来自台湾文学研究系所。由于其以台湾文学为主要学科背景,所以相关研究主要都是从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的视角研究台湾电影。
表2 近5年来台湾地区部分高校台湾文学研究所电影研究相关硕士学位论文列表(2)资料来源于台湾硕博士学位论文加值系统,https://ndltd.ncl.edu.tw,表格为本研究整理。
(续表)
(二)博士研究生培养
相对于本科、硕士相关系所及专业的开设,台湾地区至今尚未有一个以“电影学”命名的博士专业,也就是说,全台至今均未有高校颁发电影学的博士学位。台湾艺术大学传播学院于2017年新设的“影音创作与数位媒体产业博士班”,属于与电影学较为相关的专业,但其偏重的是影音创作与媒体产业方向。该专业开设课程包括数位内容产业、数位媒体美学、专案开发、影音创作等,就学期间学生须满足成果要求,可选择在SSCI、TSSCI或A&HCI刊物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篇,亦可以作品参加金马奖、金钟奖、台北电影节或金穗奖,若获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或担任最佳影片制片人,即可达就学期间成果要求。台湾高校博士生均须在博士学位论文提案前通过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以台湾艺术大学影音创作与数位媒体产业博士专业为例,学生在修满30课程学分后,依其所学课程及论文研究涉及的专业领域,列出30~40本书单,命题教师根据书单及考生提出的研究范围出题,学生答题时间为6小时,通过考试后即获博士候选人资格,而后可选择以博士论文或博士实作作为博士学位考核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地区人文社科类的博士生培养较为注重跨领域、跨学科的学术研究,鼓励研究生跨院系、跨校选修课程,并且以人文社科的跨领域人才作为培养方向。因此,虽然全台并未有“电影学”的博士学位点,但从事电影研究的博士分布在社会学研究、文化研究、都市研究、历史研究、文学研究等不同领域。尤其以文化研究及文学研究科系较多,文学研究科系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以及比较文学系所。由下表可见,从事电影相关研究的博士研究生来自设计、传播、文学、历史、教育、社会等不同学门和专业。从事电影研究的博士生多数为跨学科的研究生,研究议题涉及电影的文化研究、电影产业、电影政策等。
表3 近年来台湾地区部分电影研究相关博士学位论文题目(3)资料来源于台湾硕博士学位论文加值系统,https://ndltd.ncl.edu.tw,以“电影”为关键词的博士学位论文检索,表格为本研究整理。
(续表)
如上所述,台湾地区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遵循的是美国培养模式,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须经修课、资格考试、完成论文发表要求、获得博士候选人资格,经过大纲提案后方能进行博士论文的撰写,因此台湾地区博士培养年限较长,人文社科专业的博士培养通常需4~6年,博士研究生一般在第1~2年完成修课,第3年完成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第4年起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较长的培养时间,使得由其他人文学门跨学科从事电影研究的研究生,大多能在博士阶段打下相对扎实的学术基础,从事跨学科研究的研究生也都能养成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
二、研究前沿
台湾地区从事电影研究的学者主要毕业于美国、欧洲的电影系所或文化研究系所,因此台湾地区从事电影研究的主要有三个研究领域的学者:首先,在台湾各艺术类院校及综合性院校的电影、广播电视系所的学者,多毕业于电影相关院校、专业,主要延续的是台湾电影学界研究历史深厚的电影史、电影艺术、作者论的研究,这些学者也是目前台湾电影研究的学术主力军。在下表中,笔者统计了近年来台湾“科技部”电影研究相关计划案。台湾“科技部”的研究计划案,是为鼓励学者从事学术研究所设立的专案研究补助计划,是台湾地区最高规格的研究补助计划。由下表可见,由电影学系毕业或在电影学系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多从电影艺术与文化研究的研究视角从事研究,而在研究文本的选择上以台湾本地区电影为主要研究文本。
表4 台湾地区“科技部”近年来与电影相关的部分研究计划案及主持人(4)资料来源于台湾“科技部”网站研究计划专栏,https://www.most.gov.tw/。
(续表)
除了从事台湾“科技部”的专案研究计划外,电影类的学术专著也多由这部分学者贡献。由近年来台湾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学界的研究重点与热点包括:(1)学界的主要研究仍然集中于侯孝贤、杨德昌、李安、蔡明亮等导演的作者论研究,由于这几位导演在21世纪以来仍有电影作品生产,因此中英文的学术著作很大部分依然承续以往研究成果,探讨新时代下这几位国际知名导演的新创作或是对于导演研究的阶段性的研究汇集。
(2)21世纪关于台湾电影的研究方向,依然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主要研究重点是从历史与国族性、城/乡、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化想象等文化理论作为研究视点。(3)对于新世纪以来的台湾电影的研究,则是综述性、概览性的著作为主。此外,与大陆相似,台湾地区有不少中国语言文学系学者涉猎电影研究,多是从文学改编、历史论述、文化想象等视角研究电影,如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庄宜文副教授2013—2014年的“科技部”研究计划案“1949年前后国共战争为背景的华语电影”,以及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系黄仪冠副教授2011—2013年的“科技部”研究计划案“文艺片与现代性演绎——五四文学电影之东亚旅行与跨界想象”与“20世纪80年代以降华语文学与电影改编之跨媒介互文现象研究”。第三,随着众多毕业于美国比较文学或东亚学系的学者返台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电影的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包括人文地理学、社会学、性别研究等领域的学者参与到电影研究中,使得电影文本更多地作为文化研究的文本,如台湾大学地理资源系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比较文学博士黄宗仪的专著《面对巨变中的东亚景观:大都会的自我身份书写》,辅仁大学影像传播系副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博士、性别研究学者赵庭辉的专著《叙事电影与性别论述》。近年来,跨领域的文化研究成为台湾学界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视点。
综上,台湾地区电影研究前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台湾电影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除了少数从事电影理论研究的学者外,台湾地区从事电影研究的学者大多以台湾电影为研究文本。(2)以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为主要研究重点,如电影与都市、电影与空间、电影与历史、电影与性别、电影与文学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众多学术研讨会研究重点议题。对于台湾电影来说,由于台湾地区的历史、政治、社会文化发展沿革,自新电影运动以来,历史论述、国族、身份、后殖民的议题一直是台湾电影研究中的一个最主要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