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建校
2020-07-17Ami
Ami
椰子学校内,图书馆墙壁是用铝罐拼成的大象。
椰子学校建立在柬埔寨的基里罗姆国家公园内。
椰子学校内的课堂。
Ouk Vanday在给塑料瓶装饰品喷绘颜料。
据统计,每年有超过500万游客因吴哥文明慕名游览柬埔寨。
尽管旅游业看似发达,但柬埔寨的经济并不景气。许多柬埔寨儿童被迫在景区乞讨、贩卖商品、拾荒,以缓解家庭生存困境。2018年,一个会说9国语言的柬埔寨售货男孩在社交网络上走红,背后是横亘在柬埔寨贫困孩童和适龄入学之间的那条鸿沟。
柬国不乏有民众发起教育自救,如青年Ouk Vanday為贫困儿童建起的学校—椰子学校(coconut school)。
除了必要的防水材料外,整间学校都是由可回收利用的废弃品建成:学校入口的咖啡杯屋顶、塑料瓶国旗、由啤酒瓶装点的墙面、五颜六色的塑料汤匙和瓶盖,整整齐齐地排列成“coconut school”几个大字。
校舍内,学生们把回收的垃圾分类存放。在他们身后的是由塑料瓶做成的柬埔寨国旗。
Ouk Vanday带领学生在基里罗姆国家公园内收集塑料水瓶和其他可回收废料。
用油漆刷过的旧轮胎重新上岗,“发挥余热”。
学校内部则主要由2间教室组成:一间是用废弃轮胎搭建而成的教室;另一间是图书室和计算机室,图书室的“地砖”材料为酒瓶底,“墙纸”则是空酒瓶;椰子树干、旧轮胎等,成了孩子上课用的凳子。
椰子学校向柬埔寨的贫困孩童免费开放,但学生入读前须上交垃圾充当“学费”。Ouk Vanday说:“学生报名上课时,我们要求他们把家里的垃圾和塑料袋拿来报名,当作学费。”
目前,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椰子学校开设了英语、数学、计算机学习和垃圾回收四门课程。课余时间,Ouk Vanday和学生们外出捡拾可回收垃圾,并制成柬埔寨国旗、地图、人造花、花盆等饰品出售,将收益投入学校的建设与修缮。
椰子学校的建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但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主要来自学童的父母。
Ouk Vanday往校舍上空抛起一串塑料瓶饰品。
课堂上,老师教学生们使用电脑。
学生和Ouk Vanday交流。
学生在操场上玩耍。
柬埔寨虽已推行义务教育,但学杂费的重担让贫苦家庭的父母选择让孩子远离象牙塔。椰子学校不收学费,为何这些父母仍不愿让孩子接受教育?Ouk Vanday表示:“因为孩子们一旦到椰子学校上学,意外着这个家庭要损失子女通过乞讨、卖花等方式带来的收入。”若不接受教育,父辈的贫困生活将会延续到下一代,Ouk Vanday深深担忧。
或许正如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潘艳贤博士所说,经济落后并不是儿童失学的唯一原因,国民的陈旧观念或成为义务教育普及的最大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