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汽车我做主
2020-07-17莫奈
莫奈
以大脚车为主体的Monster Trucks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专业度极高的全球性赛事
“魔改”一词,最早用于手办领域,是指发烧友们将原本批量化生产的手办产品,改造成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后来这个用法不断延伸,用正经的话说,就是指对既有物品进行大幅度的改动;用不严肃的话说,魔改就是要达到“连亲妈都认不出来的地步”。
不管如何,魔改汽车算是改装界的巅峰水平。经过车主的精心改装,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玩具”就此诞生。
乐趣何在
对不了解情况的行外人而言,如果在路上看到一辆身着“奇装异服”的改装车,就像是看到了异类。毕竟,将原本规规整整、保养完好的自用车改头换面,怎么看都像是多此一举。
不过,魔改玩家乐在其中。尤其是改装后排气管发出的那一阵阵摄人心魄的轰鸣声,无疑是引人“入坑”的揭幕式。“入坑”的流程大致如此:先是改动车体的颜色、车灯,然后是加装尾翼,换可以增大轰鸣声的排气管,到后来胆子完全放开,更换制动时间更短的刹车系统。
一系列改动的乐趣在于,很多细节只是源自“创作者”的凭空想象,从想法到实践,再到切磋成果,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要说最好玩的,莫过于脑洞大开的网友们对“国产神车”五菱宏光的魔改。这辆既能载人也能载货的紧凑型休旅车,是国内销量最大的一款MPV,实用性能相当出色。也因为其低价、强悍,网络上衍生出不少与其有关的段子,还有的车主真的动手,将五菱宏光进行了一番魔改。
有人将超跑的配置运用在了它的身上:覆盖了夸张的三层式前唇,将外表涂成战斗黑色,在引擎盖上新增了巨大的进气口。真实的试驾体验如何不得而知,但从网络上流传的图片来看,外表的改装非常到位,连轮毂和轮胎都是专门锻造的,酷得不像是一台拉货专车,倒真的颇有“秋名山之神”的灵魂。
对改装爱好者来说,连汽车积木也逃不过被魔改的命运。乐高有一款宝马Mini Cooper车的积木模型,这是一款经典的英式老爷车,外观是锃亮的墨绿色。满身技艺的车主们手痒难耐,纷纷将它改造成了敞篷的保时捷911、卡车和喷气式飞机,而且外观毫无违和感。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车型的确是改装的首选,比如本田的思域就大受欢迎,坊间一直都流传着“思域不改,推下大海”的夸张说法,还有本田的飞度、大众的高尔夫等等,玩法都是“花样百出”。
综合其原因,适合改装的车型有这几种先天优势:首先是群众基础广泛,这样能找到合适的原厂替换件,其次需要有足够多的零件供应商针对这款车开发零件,最后这款车不能太“完美”,需要具备一定的改进空间—这些,就是改装车主发挥潜力的地方了。
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两处只属于改装车主的聚集地。
曾经就有一位来自浙江的车主花费了上百万的资金改装思域,将车辆的百公里加速度提至2.6秒,并且声称挑战全网600万以下的车。这些传说,更加增添了改装车的魅力。
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两处只属于改装车主的聚集地,深夜里允许改装车主变身飙车族。他们一般选择自建道路、尚未施工完成的“断头路”或者车流小、监控少的宽阔路面。经过改装后的车辆性能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提升,更适合进行竞技比赛,所以影视作品里出现的那种在地上画圆,还有短距离的所谓“直线加速赛”,都是车辆改装后的附加乐趣之一。只是这个乐趣危险系数太高,不适合随便模仿。
半地下
动手的改装热情,游离在合法和个人爱好之间,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也正是如此,改装在目前的国内变成了一种半地下的文化。
《速度与激情8》中的街头追逐赛
北京朝阳区有一个地方叫东坝,7年前发生了一起社会热议的飙车案,成为了“新闻胜地”。
当时,被告人刘某、杨某、徐某在朝阳区东坝北路,两车一组和三车一组,以比赛的形式在道路上追逐竞驶,他们比赛的地方是一条双向四车道的公共道路。其后,三人以危险驾驶罪被提起公诉。
案件发生后,不少媒体纷纷到东坝探访,发现那里藏着很多深夜才出来的飙车青年。他们开着自己的改装车辆,逃避开人群的目光和注意力,以各种形式炫耀车技,找寻生活的意义。
04,是盛行在东坝的一种竞速比赛。这是车友们对汽车0~400米直线加速赛的简称。运动起源于美国公路,那里两个红绿灯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4英里,两个人在等红灯时相互示意,就可以在变灯瞬间起步,看谁先到达下一个红绿灯。04加速赛是对参与者提速能力的考验,人和车辆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换挡,决定了他们能否胜出,而一般的车辆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只有改装车辆才能实现。
改装车带来的社会新闻,仿佛一个有周期性的循环,每隔一段时间便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更早之前,还有“二环十三郎”的说法。北京的二环路,曾经是飙车圈最喜欢的“赛道”。2006年,一位因为能在正常车流情况下仅用13分钟就跑完長达32.7公里的整个二环路而闻名的车主,因非法赛车被警方截获,最终被拘留七天。“二环十三郎”成了小圈子里的笑谈和传说。
事实上,几乎全部的汽车项目变更,都需要先到当地车管所申请变更登记。根据《机动车登记规定》,尽管允许合法变动的项目在不断增加,比如车身颜色的改变、局部喷漆、改装轮毂等调整都是在合法范围内的,但如果真的想把车进行一通魔改,然后开上路,只能说是异想天开了。
实际生活中,由于没有改装的法定标准,其实国内的店铺只能按照国外的经验进行摸索。至于如何把握客户的需求,改装是否得当,可以说全看改装店拿捏的程度,很看个人的运气。
最重要的是,因为“二环十三郎”以及近年来不少负面新闻的发生,改装车又常常和富裕阶层、纨绔子弟等标签捆绑在一起,随之而来的还有炸街、扰民等从没断绝的话题……这些舆论压力,也阻碍了改装车光明正大地进行展示和讨论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爱上改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社会氛围也逐渐破冰。不管是官方组织的聚会,还是车友们自行组织的聚会,都在有意无意地宣扬合理玩车、拒绝飙车、不炸街、不扰民等等的口号。不在马路或者其他公众场合打开排气管阀门,不在马路上飙车,已经成为了新的共识。
有自媒体去探访改装车主聚会,得出结论:虽然他们喜欢改车,但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改车氛围。
北京的二环路,曾经是飙车圈最喜欢的“赛道”。
不难理解,这也是改装文化趋于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那些造型犀利、配色大胆、看不出厂家的魔改车当然无比拉风,但是终究受众有限,难免停留在小众阶段。而简单地给汽车换个造型,凸显自己的风格和审美,的确符合当下的时代趋势。
日本有一个叫Daikoku的停车场,是疯狂、稀奇、无所不有的改装车辆的集合地
汽车文化
最初,改装车的出现,不过是因为赛车手希望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对自己的座驾进行改动的行为。他们以车辆的寿命、油耗、舒适性为代价,让车子发挥出极限的性能。
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改装车辆。改装的浪潮跟二战后汽车逐渐变得普及有关。改装车作为一种全新的汽车文化,冉冉升起。
到了70年代中后期,汽车得到了更大范圍的普及,汽车赛事推进了改装氛围的浓厚。在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汽车制造商开始想办法生产一些排气量较小、动力性能不如从前的引擎和车型,那些习惯了大马力的热血车主不得不自寻出路。在这之后,还出现了包括Koenig Specials、AMG等名气十足的改装名店。时至今日,对不涉及动力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改装,在美国都是被允许的,也不需要备案,因此美国被改装爱好者称作“天堂”。
说起美国改装车的风格,跟当地历史悠久、丰富多元的汽车文化分不开。美国有一种经典的车型叫大脚车,也叫作怪兽卡车(Monster trucks)。它由皮卡车改装,车主往往给自己的皮卡,装上夸张尺寸的轮胎并且疯狂地升高底盘,演绎了横扫一切的暴力美学。发展到现在,是一切都可“大脚”,还有车主会将自己的奔驰Smart也装上四只大脚,升级成头轻脚重的大脚车。如今,以大脚车为主体的Monster trucks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专业度极高的全球性赛事,每年都会吸引不少粉丝。
还有一种是DUB(Double dime)车型,翻译就是20寸轮圈的意思。最初DUB因美国黑人群体而流行,20世纪末该群体的地位随着经济地位的增长而升高,压抑已久的种族愤懑得到了释放,车辆也不例外。黑人车主会给车辆换上20英寸以上的轮圈和超低音音响,车辆的颜色也尽可能鲜艳,呈现出特定历史状态下的心境和审美。
亚洲国家里,日本属于汽车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其较早起步的汽车工业和技术先进的本土厂家,都为汽车的生产和改装提供了充足的后备支持。
日本有一个很出名的停车场叫Daikoku,它坐落在东京一条高速公路附近,是疯狂、稀奇、无所不有的改装车辆的集合地。插着夸张排气管的敞篷跑车、改装成坦克的迷彩吉普……一切应有尽有,这里就像是一个游乐场,装载着无数人眼里的梦想汽车。
国内的第一批改装爱好者,基本都是模仿当时美国和日本的风格起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中国本土风情的改装车,也逐渐提上爱好者的日程。有人说汽车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厂车文化,就是经典车型的收藏,那是极少数富裕群体的爱好,相比之下,另一种文化—改装文化就显得“亲民”多了,改个喷漆也是改,改个内饰也是改,一百款车有一百种玩法,花不大的价钱,就能DIY出自己的爱驾,怪不得能让如此多的人醉生梦死。